第十章 公正地评判一本书
这一章我们进入分析阅读的第三阶段,也是最后一个阶段:公正地评判一本书。因为主动地阅读,必须能评论,提出批评才算真正完成了这件事儿。
受教是一种美德
一般人通常认为,水准普通的读者是不够格评论一本好书的,但这并不是说他们就没有说话的权利。数教通常与卑躬屈膝混为一谈。但受教或是能学习是一种极为主动的美德。因为最能学习的读者,也就是最能批评的读者。这样的读者在最后终于能对一本书提出回应,对于作者所讨论的问题。会努力整理出自己的想法,是一种自动自发的运用独立判断力的经历。
修辞的作用
我们经常发现教学与数教之间的关系是互惠的。我们已经看到好的写作与阅读都是以文法与逻辑的原则为基础规则,于是这就涉及修辞。站在叙述者或作者的角度来看,修辞就是要知道如何去说服对方。在写作时讲求文法与逻辑的技巧,会使作品清晰,容易理解,也是达到目标的一个过程。相对的在读者或者听者的历程,修辞的技巧是知道当别人想要说服我们时,我们该如何反应。文法及逻辑的技巧能让我们了解对方在说什么,并准备做出评论。
暂缓评论的重要性
这是分析阅读第三阶段的第一个规则即规则九:暂缓评论。在你说出“我同意”,“我不同意”或“我暂缓评论”之前,你一定要能肯定的说,“我了解了”。同意或不同意都有可能对,也都有可能不对,但暂缓评论也是评论的一种方式。
面对未知全貌就瞎批评,你唯一能做的是有礼貌的,请他们重述你的论点,再说明他们对你的非难之处。如果他们做不到或者是不能用他们自己的话,重述你的观点,你就知道他们其实并不了解你在说什么。这时你不理会他们的批评是绝对有道理的,他们的意见无关紧要,因为那些只是毫无理解的批评而已。经常遵守规则的人手违反规则的人很多。
关于这个规则,还有几点要注意:
在分析阅读中要进入第三阶段之前。必须花很多时间准备前面两个阶段的工作,在你说我懂了或我不懂之前要特别注意,你是不是已经了解了这本书,否则暂缓评论,等读懂了再说也不迟。
避免增强好辩的重要性
评论是阅读的第二个规则即规则十:当你不同意,作者的观点是要理性的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要无理的辩驳或争论。大多数人会以赢得辩论为目标,却没想到要学习的是真理。如果他了解到在与作者——活着或死了的老师——对话中真正的好处是他能从中学到什么?如果他知道所谓的赢只在于增进知识。而不是将对方打败,他就会明白,争强好辩是毫无益处的。无论要同意还是反对,他该顾虑的都只有一点——事实,关于这件事的真理是什么。积习已深的好辩式的读者是情绪化的,而不是理性的。
化解争议
第三个规则即规则十一:不要绝望的与不同的意见对抗。我们要强调的重点是,除非我们认为某个不同的意见终究有助于解决某个问题,否则就会徒乱心意。从误解而产生的不同意见,只是外表的是可以更正的。当然还有另一种不同意,是来自知识的不相当。只要排除误解,增加知识就能解决这些争论。这两种解药尽管经常很困难,通常却都管用。因为知识是可以沟通传达的争议可以在学习中获得解决。
这第三个规则要如何应用在读者与作者的对话中呢?这个规则要怎样转世成阅读的规则呢?当读者发现自己与书中某些观点不合适,就要运用到这个规则了。他要先确定这个不同的意见,不是出于误解,接下来还要相信,就知识而言,这个争议的议题是可以解决的。一个读者如果不能区别出知识的理论说明与个人观点的阐述,那他就无法从阅读中学到东西。
尊重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在做任何评断之前,都要找出理论基础。因为,如果他赞同作者的观点,就是他与作者分享同样的理论。但是如果他不赞同,他一定要有这么做的理论基础。否则他就只是把知识当做个人观点来看待了。知识存在于可以辩护的意见之中——那些有某种证据支持的意见。
现在我们在摘要说明一下这一章所讨论的三个规则。这三个规则在一起所说明的是批评式阅读的条件,而在这样的阅读中,读者应该能够与作者辩论。
第一:要求读者先完整的了解一本书,不要急于开始批评。第二:恳请读者不要争强好辩或盲目反对。第三:将知识上的不同意见看作是大体上可以解决的问题。这个规则再进一步的话,就是要求读者要为自己不同的意见找到理论基础。这样这个议题才不只是被说出来,而且会解释清楚。只有这样,才有希望解决这个问题。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