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词一期第九讲-武陵春

沧浪词一期第九讲-武陵春

00:00
59:31

小令第九讲

这一讲我们接着上一讲,先讲唐宋词中雁的意象。

鸿雁,自古都是入诗入词的一个重要意象。鸿雁是候鸟的一种,每年秋季南迁,这些意境已经被运用到词人的无数作品中。由于鸿雁的迁徙性,常常用来抒发思乡怀人之情和羁旅之感。

诗人骚客们通过归雁来描述自己心底的种种情思,或婉转低徊,或暮年悲气,或念井思乡,每一种情感都在观雁的时候得到了一个情感的倾诉口。

雁者:

一者用以代指书信,或盼信来,或惧信来,思乡怀人便在这一封简单的书信中展露出来;
二者雁过声悲,羁旅他乡,思归不能,睹雁伤情,个中滋味便一泄而下;
三者则借之表秋。

抒发羁旅之感。

如“归雁下平桥,目断魂销”(陈亮《浪淘沙》),
“满怀幽恨,数点寒灯,几声归雁”(张抡《烛影摇红》),
“翁知么,有西楼过雁,暗为徘徊”(朱元夫《沁园春》);
“目断平芜无际愁,数尽征鸿点”(赵师侠《卜算子》),
“懒向碧云深处,问征鸿消息”(陈亮《好事近》),
“暗蛩啾唧,征鸿嘹唳,憔悴都如许”(吴潜《青玉案》)。
更多的时候,都不需多言,只需一个雁之意象,和其他意象一搭配,沉沉心事便呼之欲出。“更何处相逢,残更听雁,落日呼鸥”(李珏《木兰花慢》),

“芳草有情,夕阳无语,雁横南浦,人倚西楼”(张耒《风流子》),
“黯消凝。人老天涯,雁影沉沉”(李莱老《高阳台》),
“峭寒斗减,看旅雁、争起蒹葭”(杜龙沙《雨霖铃》),
“万里江南吹箫恨,恨参差、白雁横天杪”(蒋捷《贺新郎》)。
思乡怀人。思乡怀人的时候心事万千,偏偏如许心绪无处可诉,本欲托于鸿雁欲寄,却无奈“谁知雁杳与鸿冥,自难寄丁宁”(程垓《木兰花慢》),

“贮离愁、难凭梦寄,纵遣书、何日有征鸿”(袁去华《八声甘州》),
“过尽征鸿知几许,不寄萧娘书一纸”(赵闻礼《鱼游春水》)。
于是禁不住感叹“塞雁来时空怅望,梅花开后无消息”(华岳《满江红》),
“红笺不寄相思句,人在潇湘雁回处”(向滈《青玉案》),
又有“征鸿排尽相思字,音信落谁家”(卢祖皋《乌夜啼》)的轻问。

鸿雁传书的典故也广为人知。如此一来,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也在词中频频出现。而实际在思乡怀人之词中,这种情愫也往往是通过鸿雁做传书的信使来表示的。

且看“霜前白雁初传信,篱下黄花独有情”(姚述尧《鹧鸪天》),
“交情好在,雁书频寄云杪”(管鉴《念奴娇》),
“惟有平安信,随雁到南州”(范成大《水调歌头》),
“试问寒沙新到雁,应有来书”(张舜民《卖花声》)。

表达时令。雁通常秋季南迁,加之雁南归也是秋天的特景之一,所以词人也往往用见到雁南飞来表示秋季的到来。

如“送过雕梁旧燕,听到妆楼新雁”(张仲宇《如梦令·秋怀》),
“新雁声中,夕阳影里,千崖秋气”(袁去华《水龙吟》),
“菊净橙香霜晚,何处数声来雁”(张镃《谒金门·秋兴》),
“雁排空,渔唱晚,楚天幽”(魏庭月《水调歌头》),
“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赵长卿《临江仙》),
“新雁过、缥缈孤云天北”(赵以夫《龙山会》),其中都是用雁来描写秋的。

下面学习词牌:武 陵 春

 一、词牌简介
武陵春,又称《武林春》,也称《花想容》,是因为贺铸词中引用李白《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句,所以称《花想容》。
武陵春以毛滂词为正体,双调48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

二、词谱及例词
例词:
       武陵春     毛滂
风过冰檐环佩响,宿雾在华茵。剩落瑶花衬月明。嫌怕有纤尘。 
凤口衔灯金炫转,人醉觉寒轻。但得清光解照人。不负五更春。

       【钦定词谱】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平(韵)。中仄仄平平(韵)。
中中中中中中仄,中仄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仄仄平(韵)。中仄仄平平(韵)。

    三、武陵春词牌特点及写作要求

1、武陵春属上下片格式相同词牌,此类词牌写不好就会觉得很枯燥。内容的跌宕起伏,要注意利用句式的搭配来协调。
2、武陵春适合抒发柔婉类的情感,不适合抒发豪情、激昂的情感。

四、例词赏析
武陵春   春晚(宋·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我们需要学习这首词的手法有哪些呢?
1、词人是如何表现自己的愁苦心情的呢 ?
     在词中,作者通过两个外在的行为:【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来表达了自己内心浓重的哀愁。哀愁如此之重,使她无心梳妆打扮,重到一提便会泪如雨下。

2、作者化抽象为具体,想象新颖真切,用“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样两句,把不可看见的“愁”具体化、形象化,极形象地抒写出了内心的苦闷和忧愁之深。“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一句是用的“化虚为实”手法,说愁绪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

以船都载不动来渲染出忧愁之深重,这句夸张奇特,语句新异,再现了作者暮春寡居的凄楚心情。

上阕实写,词人用【倦梳头,泪先流】两个行为来表现她的愁苦。  
下阕虚写,用【又多又重】写出了愁苦特点。
诗中加点的“只恐”有什么表达作用?
与前面的“闻说”“也拟”结合起来,以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体现内心沉重的哀愁。

【鉴赏】
李清照这首词是在避乱金华时所写的。她历尽乱离之苦,所以词情极为悲戚。
上片极言眼前景物之不堪,心情之凄苦。下片进一步表现悲愁之深重。全词充满“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表现了她的故国之思。构思新颖,想象丰富。通过暮春景物勾出内心活动,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艺术形象来表达悲愁之多。写得新颖奇巧,深沉哀婉,遂为绝唱。
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

建炎三年(1129)丈夫赵明诚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

上片首句【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的是季节特征,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残留些花的芬芳,说明这时已到了暮春时节。

【日晚倦梳头】是通过日色已晚,而作者仍无心梳洗打扮来表达内心的哀伤。下面紧接着就叙述哀伤的原因和哀伤的程度:“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在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并没有新的变化,而人却与以前大不一样了,国破、家亡、夫死,她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

也可以说是了无生趣,跟以前的泼茶赌诗完全是两样心情了。

李清照即使有心诉说自己的遭遇和心情,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这比“声泪俱下”的描写更深入了一层。她的悲哀是不可触摸的,不但不能说,而且不能想,一想到就会泪如雨下。在这里作者利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
下片一转,另辟蹊径,写道:“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诗人也曾产生了去那里泛舟的念头。她想去双溪泛舟并不是贪恋美景、游赏心切,而是要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去处。不过,转念就又否定了自己的计划。为什么呢?李清照回答“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怕的是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内心沉重的哀愁。

 比拟最好是“以实喻虚”,像李煜用江水、春草喻愁,白居易以珍珠、鸟语喻音乐境界。所以说,比喻也要用的精巧才对。要是简单的用一物比作另一物,是不可以的。最好是“虚实对比”。 这里的“实”是说真实可触的事物---【舟】,“虚”呢是我们要抒发的情感---【愁】,是一些抽象的事物,用形象的事物来表达抽象的事物,这个就是古典诗歌中比的写作技法。

人们总是把愁怨比做连绵不断的流水,比做斩尽还生的野草,而李清照却另寻了一个新思路,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她又用“也拟”“只恐”等虚字把自己的思想活动层次清楚地表露了出来,像这样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实在很新鲜、奇特,所以被词论家称赞为“创意出奇”,“往往出人意表”。 词的下片在挖掘主人公的内在情感方面更加细腻,更加深邃。

作业:填词 武陵春

     【钦定词谱】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平(韵)。中仄仄平平(韵)。
中中中中中中仄,中仄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仄仄平(韵)。中仄仄平平(韵)。

例词
 武陵春     毛滂
风过冰檐环佩响,宿雾在华茵。剩落瑶花衬月明。嫌怕有纤尘。 
凤口衔灯金炫转,人醉觉寒轻。但得清光解照人。不负五更春。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