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词一期第六讲-眼儿媚

沧浪词一期第六讲-眼儿媚

00:00
33:49

小令第六讲

这节课我们先聊聊填词用韵的部分常见问题。

1、落韵
落韵,就是没有押韵。该押韵的地方,没有用韵,或者是错押了别部韵。但诗词史_上也有刻意落韵,而后自成一格的先例,但对于现在的作者,只能恨未早生几百年了。


2、重韵
关于词的重韵,基本不允许重韵。除非特定的词牌和刻意营造的句式。
看一阙黄庭坚的《清平乐》: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春归何处?若有人知春去处]重了“处”韵。
如前面的例子,作者是刻意使用了重韵,感觉上并无不谐。但很多作者如果不意识到这是个问题,就容易犯这个忌讳。


3、二句合音
关于二句合音,见于李渔《窥词管见》第二十一则,词忌二句合音。 二句合音,词家所忌。
合音,如上句韵东,下句韵冬。东冬二字,意义虽别,音韵则同,读之既不发调,且有带齿粘喉之病。近人多有犯此者。作诗之法,上二句合音犹曰不可,况下二句之叶韵者。
上二句合音,如律诗中第三句与第五句,或第五句与第七句煞尾二字,皆用仄韵。若前后同出一-音,言中有隔句者,不在此列。


4、俗韵与僻韵
诗词中有过俗的字词,容易使诗词失了雅和美;诗词中有僻字,容易晦涩。因此韵脚自然以不出现俗韵和僻韵为宜。
5、凑韵
初学容易为韵所困,因此难免有凑韵现象。往往是全篇写好了,只差一句找遍了也没有合适的韵,于是就勉强取一字,导致意为韵累。这一是才力不足所致,二是耐心不够,急于求成。


6、句中韵
如果诗中你相信“四声八病”之说,那么可以告诉你,词中基本是不忌讳句中有与韵脚同韵字的,而且有个称呼为:句中韵。


例如:吴文英<高阳台>孤山无限春寒,(山) (寒)
说“基本”不忌讳,是因为“句中韵”也是有要求的,用得好,可以增加词的韵律美,用得不好,反而影响词句的诵读。使用句中韵,首先是看用在什么地方。韵字放在词的什么位置,什么地方当用疏韵,什么地方当用密韵,都是由词调乐曲的需要决定的。使用句中韵,所用韵字与韵脚同声一般会产生负面作用,应该注意。句中韵的使用频率也应注意,否则容易影响词句的韵律。
关于用韵的一些知识咱们今天先学习到这里,下节课接着讲。


现在我们学习新词牌眼儿媚
我们先来看下《眼儿媚》的词牌解释。 
眼儿媚,又名《秋波媚》。四十八字,前片三平韵,后片两平韵。
眼儿媚这个词牌是很美的,第一句为七字句,上下片有3个相连的四字句,上下片四字句例用对偶,偶句的位置不确定。因为偶句的关系,有的煞尾挪到了偶句的前面。
此调以左词、贺词为正体。左词前段起句拗体。眼儿媚 ,双调四十八字,前段五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两平韵 。 


【定格】   左誉  眼儿媚 
楼上黄昏杏花寒 ,   斜月小阑干  ,   一双燕子 ,  两行归雁 ,   画角声残 。
 绮窗人在东风里 ,   洒泪对春闲 , 也应似旧 ,   盈盈秋水 , 淡淡青山 。
平仄平平仄平平韵 , 中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句 , 中平中仄句  ,中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平平仄句 , 中仄仄平平韵 , 中平中仄句  ,中平中仄句  ,中仄平平韵。 
我们熟悉了词牌特点以后,
先来看第一首例词,并一起思考问题。        

 
眼儿媚     王雱
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


 读完以后,第一个问题就出来了,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有两个手法:1、以乐景写哀情上片第一句“杨柳丝丝弄轻柔”,柳条细而长,可见季节是在仲春。“弄”是写垂柳嫩条在春风吹拂下的动态。这已是一种易于撩拨人们情绪的景色了。但光是这一句,还看不出情绪究竟是喜乐还是悲愁来。接下一句“烟缕织成愁”,情绪的趋向就明白了。但写仲春之愁,如何写呢?作者运用了他的特技:海棠未遭雨打,还在枝头盛放;梨花又似争先,如雪般的开了,这不是很典型的良辰美景吗?可要知道,只有九十日的春天,却当此时已有一半过去了!    妙就妙在“一半春休”这一句。    如果没有这一句,上面所说的“烟缕织成愁”,就会变得无病呻吟。于是在下片中,就把这个郁结交代出来了:原来有一段值得留恋、值得追怀的往事。但是年光不能倒流,历史无法重演,旧地又不能再到,则只有凭借回归的魂梦,围绕于女子所居的值得怀念的地方了。   


 这两句写出了爱情和别离所带来的痛苦,但又念念不能忘怀,因此接下去写道:“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词人的相思之情,只有借丁香和豆蔻才能充分表达。这分明就是在感叹自己心底的深情正像丁香一般忧郁而未吐,
但又是非常希望能和自己心爱的人像豆蔻一般共结连理。整个下片的意思是说,尽管一切的梦幻都已失落,然而自己内心缠绵不断的情意依然专注在那个可人身上,真是到了“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境界。 


2、对偶
我们继续看句子:  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丁香枝上,豆蔻梢头。这是什么修辞手法呢?对偶,是吧!这里还要讲两个定义:   

1:谐婉对法:   谐婉对法都是以声调和谐、铢两相称为准则的。 学过对联的同学都知道,对联要平仄互对,即上句为“仄仄平平仄仄”,下句为“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互对,上句仄收,下句平收。例如:丁香枝上,豆蔻梢头。这就构成了和谐的、舒缓的音节。平仄相对,这是和谐,一般,对法和近体诗相同的,以小令短调为最多。


约略举例如下:四言对:  

细草愁烟,幽花怯露。  

带缓罗衣,香残蕙炷。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晏殊《踏莎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秦观《踏莎行》  
丁香枝上,豆蔻梢头 ——王雱《眼儿媚》 


这里我要提醒大家注意:四言句的句式:上二下二。 如:丁香, 枝上,豆蔻 ,梢头。     海棠, 未雨,梨花 ,先雪。
2:拗怒对句:拗怒,可能有的人知道,也有的不清楚。拗怒,单解就是压抑愤怒。拗怒对句就是略带拗怒的对句。大家看,如果是下面的句式: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起-仄起平仄不对为拗,这就构成了拗怒的激越的音节,例如:海棠未雨,梨花先雪。
棠--花,雨--雪和谐与拗怒,舒缓与激越,形成了矛盾统一。


词的对偶与律诗不一样,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凡平仄相同的对仗,不忌同字相对。如: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
相思一度,秾愁一度。--(史祖达《解佩令》)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苏轼《水龙吟》)。
“春到—分,花瘦—分。”两个“一分”相对,--(吴文英《一剪梅》)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两个“头”字相对。--(李清照《一剪梅》)


(2)不拘平仄。如:“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李之仪《卜算子》)“住长江”重出,平仄也全按词谱,不要求相对。
(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


(3)同韵相对。如:堂阜远,江桥晚。(上片)旗影转,鼙声断。(下片)韵脚“远”、“晚”、“转”、“断”,都是仄声,属于同韵。

(4)可以平仄相对,也可以不平仄相对。 如苏轼《江城子》“左牵黄,右擎苍”是仄平平对仄平平,不是仄平平对平仄仄。 这些对仗的特点,在律诗中,都是不许可的。词的对仗就比较自由,既广泛又灵活。    


说广泛,凡是相邻字数相同的句子,一般可对仗,凡一字领后面的四个四字句,一般也都可对仗,   而且普通对、扇面对均可。 词里面这种出句起首加一字豆的对仗,叫衬豆对,最常见的是四字对,如: 


正十分皓月,一半春光。--(吴文英《高阳台》)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 永《望海潮》) 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周邦彦《兰陵王》)对仗方式灵活,平仄可相反,亦可相同,也不避同字。我们再看下一首例词:           


眼儿媚   贺铸
萧萧江上荻花秋,做弄许多愁。半竿落日,两行新雁,一叶扁舟。 惜分长怕君先去,直待醉时休。今宵眼底,明朝心上,后日眉头。  我就有问题要问了:这首词哪句是谐婉对法呢?两行新雁,一叶扁舟。 明朝心上,后日眉头。对吧。行--叶 雁--舟朝--日上--头哪句是拗怒对法呢?半竿落日,两行新雁日--雁半--两今宵眼底,明朝心上,底----上大家发现没有,这首又运用了什么手法?比兴手法!  比兴手法,总不外乎情和景,外景和内心的恰相融会。这首词基本上采用白描,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传达了分离时的忧伤和痛苦。在景物描写中,也只是触物起兴,淡淡着墨,寓情于景,自然使读者有黯然消魂之致。这和《诗经•秦风•蒹葭》用的是同一手法。     


上片描写了在江边送别时所见的景物。饯行的酒席大约是设在江畔,只见江水奔流,长风怒号,荻花飘飞,落日西沉,大雁远去,小舟临水。   

 “萧萧”一词从古到今常常是悲愁的代名词。同学们在看宋词例词的时候会发现,凡“萧萧”形容之事物,多有愁怨在;萧瑟的秋风,难以吹去心中积久的愁云。而文人心中有愁怨,多借“萧萧”来抒发。下片进一步分写别前、别时、别后的心理活动。眼下,我担心的事情最终无情地来临了,在这即将分手的时刻,只有拼上一醉方能解除心中不尽的离愁和烦忧。其实,“对酒当歌,强乐也无味”,喝酒也只能是举杯消愁愁更愁!让人更感无奈的是,今晚还能看见你的模样,而明天、后天只能将对你的思念刻在心头了。想起眼前的离别和分离后无休止的离愁的煎熬,这怎能不教人肝肠寸断呢!    


这首《眼儿媚》的作者北宋词人贺铸,他有一部分作品是接近苏轼、辛弃疾的豪迈之风的。他尝说学诗于前辈,有了八句心得,是:平澹不流于浅俗,奇古不邻于怪癖,题诗不窘于物象,叙事不病于声律,比兴深者通物理,用事工者如己出,格见于成篇浑然不可镌,气出于言外浩然不可屈。


我们再看下一首代表作:              
眼儿媚    

朱淑真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 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 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这首过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自问自答手法。朱淑真以轻松明快的笔调来写春愁,写得幽雅、巧丽。词的开始,尽情描写美好的春景。温暖的阳光,和煦的春风,满苑的鲜花,幽静的小径,可是清明过后,楼中女子,回首往事,思绪万端。再看下阕:午睡醒来。听到窗外黄莺的婉啭叫声,本来是很好听的,可是这位感伤女子,却被唤起了春愁。这唤起春愁的鸟儿究竟在哪里呢?是在绿杨影中,是在海棠亭边,还是在红杏枝头?这首词,写得惟妙惟肖,结得清而婉,巧而奇,独出心裁,别具一格。

作业:填词:《眼儿媚》 
【定格】平仄平平仄平平(韵),中仄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仄平平(韵)。中平中仄,『 中平中仄 ,中仄平平 』(韵)。 
左誉  眼儿媚 
楼上黄昏杏花寒,斜月小阑干。一双燕子 ,  两行归雁,画角声残 。
 绮窗人在东风里,洒泪对春闲。也应似旧,盈盈秋水,淡淡青山 。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