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夸大中国的作用可能是陷阱,劝和促谈的关键是当事方的意愿

刻意夸大中国的作用可能是陷阱,劝和促谈的关键是当事方的意愿

00:00
07:06

正值俄乌冲突一周年,人们都在关心,局面会不会出现转机?关键时刻,世界政治舞台上再次打起了擂台:美国总统拜登20日出人意料地闪电访问乌克兰之后,第二天又与相距不到1100公里的普京隔空对阵,言语“交火”。美俄领导人都誓言,要把战斗进行到底。


这是否预示着,俄乌冲突在今年还会继续扩大?


在人们的印象中,美国尽管以幕后大佬的人设自居,尽量避免跟俄罗斯发生正面冲突。俄乌爆发冲突后,拜登此前一直未到访乌克兰,但这次他选择在最引人注目的时间点出现在基辅,刻意走到了前台,这是否意味着美国在俄乌冲突中将改变自己的角色?今年会不会出现美国和北约直接介入冲突的风险?


俄罗斯总统普京21日发表俄乌冲突后的第一次国情咨文演讲,正告西方"不可能在战场上战胜俄罗斯"。俄罗斯是否在为一场"持久战"做准备?普京宣布,暂停履行与美国签署的《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如果没有了核约束,俄美双方都按最坏情况行事,会不会加剧核战争的风险?


中国连续发出“和平之声”:2月21日发布《全球安全倡议概念文件》,24日又发表《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立场文件》,其中有何深意?西方政客刻意放大中国“劝和”的作用,为何是个陷阱?


在国内,对俄乌战事主要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俄罗斯因为受到西方孤立、制裁等损失,可能很快就没钱支撑,因此认为俄可能很快显露“败象”。另一种则认为,乌克兰已经9次全国总动员,俄罗斯才动员了一次。从兵力上看,乌克兰明显比不过,所以乌克兰更可能“溃败”。这听起来都有些道理,那到底俄乌冲突的结局会是什么?为此,深圳卫视直新闻高级主笔万霞专访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赵明昊教授。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