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照在《当你老了》中唱道:“当你老了,走不动了,炉火旁打盹,回忆青春。”
而这几天青春的主题,恰是关于“当我老了”的话题。
一方面,延迟退休像一头已经近在咫尺的灰犀牛,鼻息都已喷到年轻人的脖颈了。
灰犀牛是一个财经比喻,指那些经常被提示却没有得到充分重视的大概率风险事件。
另一方面,一张来自广西南宁、写着“还房贷年龄最长达100岁”的海报在社交媒体流传,与退休话题搭配食用,把“活到老,奋斗到老”的氛围再烘上了一层楼,相关话题喜提了好几波热搜。
只不过后一件事,是有一些乌龙的成分在里面的。
一 “千秋万贷”?
得益于金融词语的晦涩难懂和中文的博大精深,无论是热搜里提及的“多地延长房贷期限年龄”,还是“北京房贷最高可贷到95岁”,都令人们对“房贷年限”有了字面上的误解,以为是“可以贷款年龄”的代名词,即90岁了也能贷房贷。
实际上,房贷期限年龄或房贷年限是一个公式的计算结果,等号的右边是两组数之和:
房贷年限=房贷贷款人的真实年龄+贷款期限
简单举个例子,假设银行主规定房贷年限不得超过70周岁,贷款人的贷款周期是30年的话,那么这位房贷贷款人的年纪就不能超过40周岁。
房贷年限(≤70年)=房贷贷款人的真实年龄(≤40周岁)+贷款期限(30年)
极端的情况是,主流银行的最低贷款期限是5年或15年,那么也就意味着,在70周年的框里,贷款人的最大年龄,不能超过65周岁。
房贷年限(≤70年)=房贷贷款人的真实年龄(≤65周岁)+贷款期限(5年)
或者
房贷年限(≤70年)=房贷贷款人的真实年龄(≤55周岁)+贷款期限(15年)
媒体所曝出的各地新举措,无非就是把房贷年限往上做了调整,结果就是相应地提升房贷贷款人的年龄上限。
换言之,相比过去,确实是年纪更大的人可以申请房贷了,但也没极端到八九十岁甚至百岁老人这么夸张。
至于90岁、95岁乃至100岁的提法,则是嵌套进了另一种模式——接力贷。
二 “贷贷相传”?
2006年,南京日报报道了江苏省农行营业部在下设两个网点中的一次试点——接力贷款。
报道原文写道,这项举措“可以将父母的还款能力与子女的年龄优势结合起来,共同负担银行贷款”,而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超过年龄房贷就无法办理的问题”。
2010年,第一财经也报道了上海出现的“接力贷款”现象,并形容其为“父贷子还”“母贷子还”,即以老人的名字申请按揭,随后指定其某个子女作为所购房的唯一连带还款人。
只不过,当时围绕这个现象,大家的关注点在于,这是在“限购令”“限贷令”出台的背景下,买房家庭曲线购房,套取买房名额的一个好方式。
而十几年后,它却成了一些银行激发人们买房贷款的营销手段。
以那个闹出动静的“百岁贷”为例,相关工作人员对中新经纬解释说:
之前贷款年龄最多是到65岁,现在有个别银行可以到70岁,然后子女做接力贷,用子女的年纪来贷,可以贷30年,70岁加30年正好是100岁。“它是一个噱头。”
简单来说,就是子女以青春做担保,帮助自己的老年父母,获得30年贷款期限的权利,其实质是变相降低了买房人的门槛,以求刺激市场。
配方还是相同的配方,治的却是不同人的心病。
北京商报评论员陶凤在《房贷还至80岁不用太惊诧》一文中指出:
无论是银行房贷年龄延长,还是居民提前还贷成潮,个贷市场中的你来我往都已白热化。
一个是急需激活房地产市场,把目标延伸至中老年用户的银行,另一个是不愿再承受高利率、立志要将家庭杠杆往下降的购房者。
而他们的背后,站着更宏大的命题:一个低迷多年,还在ICU里挣扎的中国房地产市场,以及因为它而在复苏路上充满不确定性的宏观经济。
三 大头观点
为此,就这件事,我们从三个方面咨询了一些业内专家,问题有大有小。
小的问题是,我们想知道,在个别银行延长房贷年限的举措中,还有哪些冷知识,普通人需要注意些什么,接力贷本身是否有风险。
大的问题是,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到底何时才能有起色,它对2023年中国经济又会有哪些影响。
希望他们的回答能够帮你更加全方位地看待这个事件。
58安居客房产研究院分院院长张波对此表示,虽然名义上是父母买房,
实际的买房人则是子女。
无论是借款年限放松至80岁还是接力贷,都是降低购房门槛的直接表现。通过延长贷款期限可有效降低月供压力,叠加首付及利率降低等政策,总体降低购房者的自有资金要求,这是拉动需求侧的重要政策,一旦市场信心恢复,将会起到更为明显的带动作用。
从银行侧看,愿意接受按揭年龄到80岁,往往都需要有一个“接力贷”作为保障,从目前自然人的平均年龄寿命来看,虽然会不断提升并超过80岁,但退休后的收入会受到明显影响,没有子女承接相关贷款,对商业银行而言势必造成按揭贷款风险上升的隐忧。
实际情况是,对于不少已有房家庭来说,可通过此类方式获得等同于首套房的首付和利率优惠。换言之,虽然名义上是父母买房,实际的买房人则是子女。
房贷年龄期限延长的背后,信贷的宽松化趋势值得关注,对需求侧合理的购房需求进行保障是政策的重要方向,但过于放松信贷门槛也会导致隐性风险扩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楼市热度提升会起到一定作用,但仍需有一个合理的尺度。
用接力贷形式来刺激楼市需求提升,本身可能带来贷款风险上升、住户部门债务过快增长,甚至可能影响到未来养老保障等。因此,接力贷以及过长放宽借款年龄限制的举措本身也都值得商榷。
总体来说,提升购房需求的核心还是推进居民恢复信心,只有经济面整体转好,楼市不断走稳才会带来购房者更坚定的入市信心,房贷利率层面的放松的确对市场有提升作用,但边际效应递减也会非常明显,过度降低门槛在一些城市和地区可能也未必会带来市场的积极回应。
浙报传媒地产研究院院长丁建刚认为,恢复经济,特别是稳住房地产市场,是今年所有地方政府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延长贷款年龄上限”措施的目,是在楼市低迷时降低贷款人每个月的按揭压力,从而刺激更多人入市买房。这确实是当前影响人们购房预期的因素之一,但不是决定性的因素。
决定性因素是人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信心和预期,特别是对就业以及各行各业对未来收入的预期。
这个热点新闻的背后,是在宏观层面,面对持续了一年多的房地产市场严重危机,高层的房地产政策已经发生根本转向。
从春节前说起,1月17日,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出席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特别引人关注的是,他重点并长篇阐述了中国房地产市场政策,表示“房地产在中国是重要的支柱产业”,提出改善房地产市场的三项内容:
第一,通过保护契约和产权,稳定预期;第二,大量输血,改善房地产企业的流动性;第三,放松在房地产市场过热期间采取的管制措施。
2月15日,《求是》杂志发表了最高领导人的重要文章《当前经济工作的几个重大问题》,其中讲到当前经济工作的几个重大问题,共谈到了五个方面:
一、着力扩大国内需求;
二、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三、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
四、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
五、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
房地产市场被列在第五个问题,即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的范畴之内,并列在首位。
每年的此时,大家都在等待着20天后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的表述。
求是杂志发表的这篇讲话,已经清晰地传递了中央政府房地产市场政策的定调。
可以清晰看出,恢复经济,特别是稳住房地产市场,是2023年所有地方政府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需要观察和等待的是,地方政府和部门正在陆续出台的各项政策。
具体到各城市,2月6日,武汉发布新政,支持居民家庭合理住房消费,放松限购,外地户籍甚至可以“先上车,后补票”。2月14日,杭州发布新政,明确传递了要全力稳住房地产投资大盘的政策信号。
最近,市场盛传上海也将出台多项楼市新政,但官方暂未有回应。其他一线和强二线城市仍在等待和观望之中。
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甫对此表示,接力贷可以提供更多买房选择但需谨慎使用,避免纠纷。
延长贷款年龄上限应该是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延长退休年龄的配套举措,随着中国人均寿命的增加,原定退休年龄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
贷款年龄上限的设定,也是依据收入来源的稳定性,因此如退休年龄延长,贷款年龄上限延长也是正常的调整。甚至今后民法、刑法中对于高龄老人减免行政责任、刑事责任的法律规定也会相应修改。
但在房地产市场,实际上老年人自己购房的需求基本为零,更多的是用“接力贷”的操作方式,为现在购房人群(子女甚至孙辈)提供更多帮助。
从法律层面讲,并不限制老年人与家人共同成为借款人,也不限制年轻人作为担保人。
不过这也会产生一系列法律问题,比如老人过世产生的继承问题、年轻夫妻之间产生的共同债务问题等家庭内部纠纷,这也需要购房人慎重衡量。
接力贷确实提供了更多选择。但需注意,家庭关系比较简单的,选择接力贷不容易产生纠纷;而家庭关系相对复杂的,则需要慎重,在购房时建议起草家庭内部协议,规划好各方的责任以及财产分配,更有助于家庭和睦。
什么时候能做到无息贷款
一般民用建筑设计寿命也不过50年
天使投机者 回复 @Alien37: 贷款是没有寿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