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家央企新“航母”诞生,新一轮国企改革怎么干?

6家央企新“航母”诞生,新一轮国企改革怎么干?

00:00
11:21

2022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国务院国资委透露,2023年,将乘势而上组织开展新一轮的改革深化提升行动。

改革再出发,离不开全面的复盘。

过去三年的成绩单怎么样?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近日表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现了“三个明显成效”预期目标:在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上取得明显成效,在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上取得明显成效,在提高国有企业活力和效率上取得明显成效。

三年来,国企三项制度改革更大范围落地见效,中央企业存量法人户数大幅压减,“两非”、“两资”清退任务基本完成,企业办社会和历史遗留问题全面解决,鼓励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不断完善。

值得注意的是,三年来,中国星网、中国稀土集团等6家新央企诞生;“两化”重组、中国电科重组中国普天、鞍钢重组本钢等陆续完成,成为外界观察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脉络的重要窗口。

这次改革有何不同?

“通过三年行动,国有企业改革实现历史性突破,很多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彭华岗介绍。三年行动的实施,有力破除了一系列体制机制障碍,有效解决了一系列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

军需央企新兴际华集团以三年行动为契机,推动2006年以来结构调整力度最大、涉及范围最广、调整幅度最深的一次改革。调整涉及二级公司10家,三级企业50余家,划转托管户数占集团所属企业总量的四分之一。公司经营走上正轨,2022年全面完成各项预算指标。这是2019年以来首次能够按照预算进度完成指标。

三年行动之所以能取得一系列突破,与它在国企改革史中的历史坐标和特点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以来,国企改革大概经历了四个阶段,改革的主要内容也从第一阶段的“放权让利”到第二阶段的制度创新和结构调整,再到第三阶段的完善国资监管体制。十八大以来,我们进入第四个阶段:新时代全面深化国企改革时期。

与之前的改革相比,国务院国资委指出,2020年启动的三年行动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强调发挥国有经济的战略支撑作用,体现时代性。过去几个阶段改革的目标都是要把国有企业打造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市场主体。三年行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即:通过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更好地发挥国有经济在创新引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保障社会民生和应对重大挑战、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等方面的战略支撑作用。

三年行动中,中远海运集团担当服务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的联通者。2021年,该集团完成出口箱量占中国出口集装箱量的比重约15%;为100多家电厂提供了电煤运输服务,承运内贸煤炭2.2亿吨。集团用1/18运力承运了全球1/10货运量,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是强调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体现全面性。以往的国企改革往往都是针对性地解决单项问题,聚焦某一类改革重点任务,从局部推进改革。三年行动不是某一局部性的改革,而是全方位的改革,改革推进也不是单个击破、单兵作战,而是全面展开、协同并进的。

三年行动中,中国建筑集团层面确定改革任务105项、改革举措385项。集团以系统思维推动三年行动落实落地。截至2022年10月底,改革主体任务全部完成。2022年中建集团营业收入预计将迈上2万亿元台阶,持续稳居全球最大投资建设集团。

三是强调要办事、见行动,体现实效性。三年行动重点解决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布局结构不优、三项制度改革“三不能”等重点难点、瘀点堵点问题,推动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

以老国企中国一重为例,通过改革扭转效益滑坡、连续三年亏损的困境,彻底改变了国有企业管理粗放、效率低下等突出问题。三年来,中国一重利润总额增长422.84%,净利润增长424.52%,营业收入增长209.92%。

国有经济布局优化

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是三年行动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广受市场关注的“重头戏”。在这一过程中,国有经济加快向国家安全和国计民生领域集中。

据统计,经过三年行动,中央企业超过85%的资产集中在国民经济20个行业大类,13个行业大类资产规模超万亿元,涉及国家安全和国计民生领域营业收入占比超70%。

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投资方向能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国有经济的流动趋势。作为首批国有资本投资公司改革试点企业,国投集团运用“直投+基金”的方式,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方面在生态环保、新材料、检验检测等细分领域,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直接投资力度。目前,国投共有高新技术企业48家,较2020年初新增24家。

另一方面,成立了国投创益、国投创新、国投创业等基金管理公司,建立了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以国家级产业基金为主的基金体系。以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为例,截至2021年底,基金累计投资124个项目,引领带动社会资本2738亿元,实现中央财政出资放大约33倍。

2020年以来,中央企业新能源、新材料、5G应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投资增速超过20%。近年来,央企年均投入超100亿元支撑汽车芯片等新产业建设,集中资金支持关键领域发展。

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是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的重要手段。三年行动中,多家航母级央企浮出水面,6家新央企组建。

国务院国资委透露,三年来,相继完成“两化”重组、中国电科重组中国普天、鞍钢重组本钢。根据国家战略需要,新组建中国星网、中国稀土集团、中国电气装备、中国物流集团、中国矿产资源等6家企业。通过国源公司整合10家中央企业煤炭资源,指导中国电信联合多家中央企业打造国家云公司。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正式划转移交国资委监管。

以钢铁“航母”中国宝武为例,2022年末,中国宝武与中钢集团实施重组。这只是该集团不断整合扩容的缩影:中国宝武是2016年由原宝钢集团与武钢集团联合重组而来。近年来,中国宝武基本是一年并购整合一个千万吨级钢铁企业,相继联合重组了马钢集团、太钢集团、山钢集团等。2020年中国宝武钢产量达到1.15亿吨,问鼎全球钢企之冠。2021年,中国宝武经营业绩创历史最好水平。

中国宝武并非个案。多家央企在经历战略重组后,实现跨越式发展。据统计,十八大以来,先后有27组49家央企实施战略性重组,国资委监管的央企数量从10年前的117家调整至目前的98家。

新一轮国企改革行动蓄势待发

向改革要动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彭华岗介绍,国资委正围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研究谋划新一轮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方案。

他透露,新一轮改革将在巩固深化三年行动成果的基础上,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提高企业活力和效率,打造一批创新型国有企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更好发挥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

新一轮国企改革会聚焦哪些领域?

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研究总监周丽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国企仍存在市场化选聘不足问题,选人用人需要更加开放。同时,也有激励不足,与市场上同行业的回报相比差距较大;以及容错机制不足等问题。

她认为,新一轮改革将进一步推动国资国企市场化改革,推动三项制度改革、积极稳妥分层分类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职业经理人制度等。推动国有企业科技创新发展,加大研发投入,稳定科研人才队伍,建立可持续的科研投入机制和具有竞争力的激励机制。

“通过深化改革保持国有经济规模的合理增长,促进国有经济向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行业和重点领域、战略性新兴领域集中”,周丽莎说。

阳光时代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国企混改与员工持股研究中心负责人朱昌明对记者表示,2023年要巩固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果,新一轮改革的重点是对国资国企的体制机制进行深化提升。

朱昌明说,过往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好比建设“毛坯房”,房屋框架已经形成但是精细化程度不足;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好比“毛坯房精装修”,将大大提升新国企体制机制的精细化水平。因此,新一轮国企改革,重点在混改、三项制度改革、中长期激励、公司治理等领域。

一是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但是混改的逻辑发生调整,更加注重促进国企民企协同发展和发挥国有企业引领带动作用。

二是以“弘扬企业家精神”为中心,持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构建完善全员新型经营责任制,加强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的精准考核和刚性兑现,更大力度推动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制度落实落细。

三是员工持股等中长期激励将迎来扩面提质,创新领域跟投试点工作全面启动。

四是进一步深化分类改革,更好发挥国资央企在战略安全、产业引领、国计民生、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核心功能。

五是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真正按市场化机制运营。

其中,他认为,国企专业化整合以其方式更加灵活、内涵更加丰富的优点,将成为未来央企重组整合的主要手段。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