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的昏庸晚年!推魏征墓碑,亲征高句丽,尉迟恭:还逼我休妻

唐太宗的昏庸晚年!推魏征墓碑,亲征高句丽,尉迟恭:还逼我休妻

00:00
15:24

公元643年,64岁魏征重病弥留,躺在床上只剩最后一口气。

李世民亲自探望,还带上了最宠爱的女儿——新城公主。

这一年,公主才11岁。

在魏征床边,李世民指着女儿,对魏征急切地说:“快,睁眼看看,以后她就是你的人。”

听了这话,魏征强撑着睁开眼,欣慰地看着日渐俏丽的小公主。

这是李世民最宠爱的小公主。

当年,李世民金口玉言,要把小公主许配给魏征的儿子。

重病弥留的魏征,长舒了一口气。

他想,有新城公主在,魏家的未来,就此有了免死金牌。

但长孙无忌却愁容满面。

他是长孙皇后的哥哥,也是李世民最得力的手下,是当年玄武门之变的大功臣。

在他心中,李世民刚愎自用,但有个好处,那便是能听得进去妹妹长孙皇后的劝诫。后来,妹妹去世,魏征的话,李世民也能记在心中。

可如今,魏征奄奄一息,若是他去了,还有谁能劝诫皇帝呢?

但命运的齿轮,不会因为个人的担忧而停止转动。

几天后,魏征去世。

葬礼上,李世民痛哭流涕,废朝5日,还下令让魏征陪葬昭陵。

这是莫大的哀荣。

可看着挂满白幡的魏府,长孙无忌犯起了愁:以后陛下要是再冲动起来,谁能拦得住他呢?

果不其然,没多久,李世民就又犯起了轴。

他坚持要推倒魏征的墓碑,还取消了魏征之子魏叔玉和新城公主的婚约……此举,彻底撕掉了魏家的护身符。

魏征,是赫赫有名的谏臣。

他曾被李世民尊称为“爱卿”“铜镜”,可如今人走茶凉,他竟连墓碑也保不住?

朝野上下,大为震惊。

无数人拼死进谏,想要维护魏征的身后名,毕竟,惹怒李世民的风言风语,并没有实锤的证据。

可这些人,却都遭到了李世民的猜忌。

为何李世民突然对魏征态度如此恶劣?

原来,在魏征去世后不久,李世民想起了一件旧事。

在太子李承乾的谋反案中,有2个人是主力军,他们分别是侯君集和杜正伦。这两个人,一个被李世民处死,一个被李世民贬黜。

而回忆往事,李世民忽然发现,这两人居然是魏征推荐过的人。

当年,魏征信誓旦旦对他说,这两人都有宰相的才能。

这也太巧了!

李世民怀疑,魏征是否也参与了太子的谋反案?

而就在李世民疑心生根发芽之际,他又知道了一件小事:魏征竟把自己的谏言,给史官褚遂良看了。

这件事,说大不大,但说小也不小。

l 如果魏征在进谏之前,把谏言给褚遂良看,这就算朝臣之间的“结党营私”和“串供”;

l 如果魏征在进谏之后,把谏言给褚遂良看,这就会影响一个史官的书写和判断。

作为英明神武的天可汗,李世民无法接受这样的小动作。

大怒之下的他,直接下令推倒魏征的墓碑,让他死后不得安宁。

当然,亲征高句丽受挫后,李世民又主动把魏征的墓葬修建起来。

但推倒魏征墓碑这件事,还是被后人当作李世民贞观之治的分水岭。

l 在此之前,李世民英明神武,善于听从纳谏。

l 但在此之后,李世民昏聩荒唐,仿佛成了昏君。

那么,问题来了。

晚年的唐太宗李世民,到底干了哪些荒唐事?他又昏庸到了怎样的地步?

我翻阅了史书,发现魏征去世后,李世民却是干了不少荒唐事。

第一件:试探朝臣、疑心病重,对大臣步步紧逼

在历代开国帝王中,李世民对功臣是最好的。

他善待了很多功臣,就算是个别出格的功臣,他也一直在包容。

因此,很多人认为,唐朝的将领是最幸福的。

只是,晚年的唐太宗,对待朝臣的态度,和年轻时候的他相比,出现了明显的转变。

以尉迟敬德为例。

在玄武门之变中,尉迟敬德的功劳堪称首位。

他亲自带人救下差点被杀的李世民,还一箭射死了李世民的亲弟弟李元吉。

因为功劳卓著,又忠心耿耿,他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中,都备受重用。

作为武将,尉迟敬德的性格非常直爽。

李世民对他也一直“直来直去”,有话直说,从不怀疑,也不去试探。

但到了晚年,李世民发现尉迟敬德有些自负功高,担心他有谋反之心,开始拐弯抹角试探他,不是调动他的官职,就是用韩信等人的故事来暗示他。

尉迟敬德一直没意识到皇帝的小心思。

直到有一次,李世民说要把自己10多岁的女儿许配给他,尉迟敬德这才后知后觉,发现一切都不一样了。

为啥许配公主就给尉迟敬德吓坏了呢?

因为这一年,他都50多岁了,有家有室,老婆孩子热炕头。另外,他和李世民一直是兄弟相称,结果后者突然要当他“岳父”?是你,你也会觉得不对。

《资治通鉴》:上又尝谓敬德曰:“朕欲以女妻卿,何如?”

睿智的李世民,绝不会犯这种“乱点鸳鸯谱”的错误,更不会逼尉迟敬德休妻娶女儿。

因此,这件事,他肯定是另有目的。

尉迟敬德比公主大了40岁,李世民肯定也不想当兄弟岳父。他提出这么荒唐的说法,就是为了敲打尉迟敬德,提醒他万事收敛。

而尉迟敬德也不傻。

他虽然是武夫,但为人机敏,跟随李世民出生入死多年,非常了解后者的脾气。

他瞬间明白了李世民的敲打之意,当场磕头请罪。

“臣妻虽鄙陋,相与共贫贱久矣。臣虽不学,闻古人富不易妻,此非臣所愿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有自己患难与共的妻子,不愿意放弃,虽然没读过多少书,但也知道老祖宗教诲,富贵之后不能轻易抛弃妻子。

而这件事之后,尉迟敬德就开始沉迷仙丹,不问世事,自娱自乐,不和外人交往。

此事被许多人认为是君臣博弈的完美教科书,但这样的试探,年轻的李世民是绝对不会做的。

而除了尉迟敬德之外,还有不少大臣都受到类似的“试探”。

比如,功臣李君羡。

他的人生际遇,就一个字:惨!

李君羡也是功臣。

他跟着李世民四处征战,后来大破宋金刚,攻打王世充,也是玄武门之变的追随者,算得上忠心耿耿之人。

然而,贞观二十二年时,李世民因为“女主武氏有天下”的谣言,认为李君羡的小名为“五娘子”,有谋反的嫌疑。

此后,李君羡就被革了职,后来更是被处斩、抄家。

在魏征去世之后,李世民不再像以前那样“唯才是举”。

他开始重视门第、重视“夸赞”和“追捧”,在此之后,李世民的朝堂上,就多了很多的亲贵子弟。

第二件:不顾国力,征讨高句丽

李世民干的第二件荒唐事,就是不顾国力,非要征讨高句丽。

贞观十六年,高句丽发生内乱,唐朝派使臣前去劝降罢兵遭到拒绝。

大怒之下,李世民下定决心,要御驾亲征,拿下高句丽。

单纯论实力,唐朝自然是完胜。

可高句丽天气严寒,大唐军队根本难以适应,再加上北上路途遥远,唐军的补给也将是个大问题。

另外,此时的李世民,已经47岁了。

在古代,这已经算得上年迈的年龄了。

大臣们纷纷反对,希望李世民三思后行。

可李世民根本不听劝,他还认为自己是叱咤风云的将军,一心想要在晚年重新建立一番功勋。

贞观十八年七月,49岁的李世民,下令造船400艘用来运军粮。

第二年,50岁的他,带着军队直接从洛阳出发了。

最初,军队战斗成果很不错,接连破城。

可在战斗中,李世民过于求稳,不敢轻易直取平壤,逐渐耗尽了军粮。

后来,天气越来越寒冷,大唐将士根本扛不住,李世民只能被迫撤军。

这一次征讨,虽然给了高句丽重创,但同时也极大地消耗了唐朝的国力,激起了百姓们的怨愤,国内阶级的矛盾也因此激化。

第三件:大兴土木,逐渐走向奢靡。

李世民晚年做的第三件荒唐事,就是大兴土木,逐渐走向奢靡。

贞观前期的李世民,不说格外勤俭,那至少也是不喜奢华。

可随着唐朝的国富民强,李世民也没能逃脱人性这一关,开始走向奢靡。

他大兴土木,建设宫殿,还频繁地进行游猎活动……

皇帝的生活一奢侈,国库就不可避免会吃紧,就需要加大百姓的税收、服役。

再加之高句丽之战的影响,贞观后期的百姓生活幸福指数急剧下降。

宠妃徐惠见了,忍不住劝谏李世民,要顾及百姓:“有德行的君王,以百姓安乐为安乐;没有德行的君王,以自己的快乐为快乐。”

李世民听完之后,不仅夸赞了徐惠,还重重赏赐了她。

后来,一直挂在承乾宫的《徐妃直谏图》就是对徐惠进谏的写照。

只是,徐惠劝了,李世民也夸赞了。

但具体到行动上,李世民并没有真的去做,奢靡的宫殿还是在建,频繁的游猎活动一点都没少。

有一次,房玄龄和高士廉,在路上偶遇专门掌管宫殿营造的官员,随口问了一句在建的宫殿和规模。

李世民知道后非常生气:你们管好分内事就行,干什么还来管宫里的一点小工程!

这句话,看似是在说房玄龄和高士廉多管闲事,但实际上,却是李世民的恼羞成怒。

他自己也知道,大肆修建宫殿不合适,但他就是想要享受,还不愿意谏臣进言,就只能先发怒震住他们了。

而这样的事情,在贞观后期,比比皆是。

第四件:发动战争,只为追求长生之术

而有关李世民昏庸的最后一件事,就是他追求长生之术,不惜劳民伤财,甚至发动战争。

晚年的李世民,逐渐感觉身体大不如前,尤其是亲征高句丽回来之后,李世民突然意识到:自己好像已经老了。

英雄迟暮的李世民,选择了他最鄙夷的保健之路——长生不老药。

曾经,李世民讥讽秦始皇寻求长生药,认为那是无用之举。

然而,当他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差时,他也病急乱投医了。

最开始,李世民吃的是道家丹药。

可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身体丝毫没有恢复的迹象,便开始求仙问药。

在这个过程中,李世民听说天竺的方士在这方面很有研究,便动了心思。

然而,天竺最厉害的方士,只服务天竺皇室。

无论李世民如何想办法,对方都不肯过来为他服务。

思量之下,公元648年,李世民直接派王玄策去吐蕃、泥婆罗借兵,迅速俘虏了天竺的国王和方士那罗迩娑婆寐。

得到方士后,李世民毫不避讳,直接下令让他给自己配制延年益寿的丹药:“造延年之药。令兵部尚书崔敦礼监主之,发使天下,采诸奇药异石,不可称数。”

一年后,那罗迩娑婆寐的长生不老药炼制好了,可它并没有帮李世民延年益寿,反而加速了他的死亡。

仅仅服药两个月,李世民本就有些孱弱的身体每况愈下,最后出乎意料地匆匆去世。

后人都怀疑,如果没有这样的“长生不老药”,李世民最起码还能多活好几年。

从上面四件事来看,晚年的李世民,劳民伤财、不听谏言、一意孤行,似乎和贞观初年那个英明神武的天可汗,完全是两个人。

但我还是认为,晚年的李世民,虽然英明不再,但也很难称得上“昏庸”和“烂尾”。

年华老去、智慧消退,是人生的自然状态。

比起汉武帝,李世民没有搞大范围的屠杀,没有猜忌亲信,滥杀无辜。

他只是贪图了享受,喜好物质和名誉,害怕死亡。

而这,只是最真实的人性罢了。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我们不能因为年轻时的李世民做得太好了,而对晚年的他要求那么苛刻。

纵观历代君王的晚年,李世民也算得上温和的君王了。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秦皇汉武唐太宗,这三位皇帝中,你最喜欢谁?又是为什么喜欢他?欢迎留言。

关注我@灵枫历史阁,把旧时光的故事讲给你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