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认知】很多事看起来我们很有选择权,其实未必

【自我认知】很多事看起来我们很有选择权,其实未必

00:00
02:31

很多事,看起来,我们很有选择权,其实不见得。

16岁到18岁,高考,在对专业知识非常贫乏的情况下,被要求必须作出一个决定,选择一个专业。

有多少同学,也不知道这个专业未来是干啥的,也不是那么感兴趣,在大学里学了四年。有些同学每天PUA自己,让自己爱上了这些学科;还有些同学每天学每天厌烦,幻想四年后通过考研来改变自己的专业。可是四年过去了,这时间成本谁来支付?

20岁到25岁,大学毕业及之后的三四年,在对社会发展趋势、商业运作模式、职业发展趋势一知半解的情况下,被要求必须确定一个职业方向。

专业对口的、专业不对口的人都有,要么连续几年频繁换职业也没找到方向;要么也不是太喜欢这个工作,但是确实还能赚到钱,于是每天PUA自己,让自己爱上这份工作。有些同学赚到了钱,觉得是自己努力的结果;有些同学突然失了业,百思不得其解问题出在了哪里。

26岁到30岁,工作之后三四年,在对如何处理家庭关系、婚姻关系,如何养育子女都模棱两可的情况下,被要求必须选择一个长期伴侣,步入婚姻殿堂。

所以,很多热爱和喜欢,是选择之后的的“选择”,在选择之前,并不是那么清晰。如果选择之后“发现喜欢不起来”,人生就开始出现各种偶然性了。

这之后,连看起来有选择的机会都不多了,因为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必须要承担起社会赋予你角色的责任。这个时候,你就完全作为“社会的人”而存在,换句话说,你不完全是你自己了。

我写这么多,什么意思呢?

今年我们如何对待生活,未来生活就如何对待我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