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背景信息1

第一章背景信息1

00:00
05:36

背景信息

“经典”精神分析技术的演变

20世纪初叶精神分析理论跨越大西洋来到北美大陆时,北美医学尚处于地位卑微之时。当时,抗生素尚未被发明,人们的寿命预期是四十多岁,很多妇女死于分娩,25%的婴儿夭折,医生在人们心目中更像是手工艺人而不是具有神奇力量的工作者。由于医学培训尚未标准化,许多人凭借那些来自质量可疑的文凭作坊的证书作为内科医生从事医疗行业。1910年,卡耐基基金会发布了招致毁誉的Flexner报告,描绘了当时美国医学培训的特征,培训标准低而且不一致。Wallerstein (1998)指出,到1930年,这次曝光使得按照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开创的医疗培训模式进行培训的数量锐减,他是这样说的:这次行动的口号是将那些江湖庸医驱逐于医疗活动之外,并且制定适当的医学学位标准,例如需要毕业于如今全面升级的学校,并且要盖章证明经过了适切的培训且具备了治愈艺术的胜任能力”(p.5)。 尽管在Flexner报告后美国医生们对于人们谴责低劣培训标准很敏感,但是那些对精神分析感兴趣的医生们坚定地认为精神分析不是一种仅仅流行一时的非科学活动。他们试图详细说明其技术程序,以将其界定为一门医学专业。

弗洛伊德强烈地感觉到精神分析不应该成为一门严格的医学专业,最后他在1926年用了大段篇幅对此进行论述。他认为,从事精神分析最为理想的准备工作应该包括:拥有历史、文学、社会科学、心理学等尽可能广博的人文科学知识背景,再加上个人分析。许多他最为看重的精神分析同事都不是医生,尽管他本人的医生身份对他来说很重要,但他并不想把精神分析看作是精神病学的辅佐。尽管在某一著名的文章里他将分析工作与外科手术进行了对比,但他仍明确地将精神分析看作不能由一个不变的技术来界定的学科,对此他三番五次地重申。

Flexner报告让美国医生们不胜烦扰的年代里,弗洛伊德也越来越为其思想被鲁莽、误导地运用而困扰。自封的分析师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声称他们是精神分析的专家,只是没有接受个人分析或精神分析性训练。此外,人们滥用他的名字。譬如,他听说一位邻近的医生,引用他著作中的语言告诉一位病人,只要开始性生活,她的神经症症状就会消失。弗洛伊德也因听说某些分析师合理化与病人的性接触而越来越烦恼。因此,可以理解,他开始渐渐关注那些他所称的精神分析,他担心他如此珍视的运动会被那些行骗的江湖庸医所玷污。弗洛伊德呼吁读者一起反对强加于他的理念之上的巧令雌黄,他强调:

对一名医生来说……仅仅知道一些精神分析的结论是不够的;如果他想在精神分析观点的指导下从事他的医疗工作,他还必须通过精神分析的技术来熟悉自己。这种技术尚不能从书本中习得,而是一定只有牺牲大量的时间、努力和成功,才能独立发现。和其他医疗技术一样,它需要从那些在此领域已经颇有造诣的人那里学习(1910, p.226)1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