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子宫肿瘤
子宫肿瘤是发生在子宫的恶性肿疡,与子宫癌比起来,这种病是极少见的。生长在子宫的硬块渐渐变大,与子宫肌肿十分相似,所以常误诊为子宫肌肿,而采用手术方式治疗,直到手术之后才发现是子宫肿瘤,而不是子宫肌肿。
子宫肿瘤多发生在更年期前后的女性,但与子宫肌肿及子宫癌不同,有时也会发生在年轻女性或是少女身上。
肿瘤通常要到一定程度才会发生不正常增大出血及白带含血丝。
如果肿瘤快速生长,很可能转移至肺、肝脏以及肠管等部位。如果演变到这种地步,情况就十分危险,所以应该尽早发现,以期尽早治疗。但是它和子宫癌不同,在初期的阶段是很难发现的。
在治疗方面,可以采取切除手术,将子宫连同两侧的附属器官一起摘除。如果手术不完全或无法采用手术方式时,可改用效果欠佳的放射线治疗法。
16.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道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子宫平滑肌组织增生而形成,多见于中年妇女。根据肌瘤生长部位可分为宫颈和宫体部肌瘤,宫体部肌瘤较为多见。
子宫肌瘤原发于子宫肌层,为肌壁间子宫肌瘤,随着肌瘤的生长和增大,可向子宫的浆膜层和黏膜层发展,形成浆膜下子宫肌瘤和黏膜下子宫肌瘤。可单发,也可多个、大小不等同时生长,而形成多发性子宫肌瘤。
引发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可能与雌激素有关,雌激素能使子宫肌细胞增生肥大,肌层变厚,子宫增大,病理所见子宫肌瘤常伴有子宫内膜增生过长。
多数子宫肌瘤无明显症状,或有月经改变,多数病人在妇科检查时才能发现。
大多数子宫肌瘤引起月经的改变,表现为月经量多、经期延长、月经周期缩短等。由于月经出血量多,可出现继发性贫血。肌壁间子宫肌瘤大多表现为月经量增多,月经周期缩短,而黏膜下子宫肌瘤则常表现为不规则阴道出血,或大量出血。浆膜下子宫肌瘤常不影响月经,病人月经多数正常。
子宫肌瘤使子宫腔面积明显增大,子宫内膜腺体增多,分泌相应增加,故白带增多。如合并子宫内膜炎,或黏膜下子宫肌瘤发生感染、坏死时,可出现脓性白带,有臭味。
大多数子宫肌瘤无疼痛症状,当肌瘤较大时,可出现小腹坠胀,腰酸。黏膜下子宫肌瘤刺激子宫收缩时,可引起痉挛性腹痛。浆腹下子宫肌瘤发生蒂扭转时,可出现急性腹痛。妊娠期肌瘤发生红色变性时,可产生剧烈腹痛。
当子宫肌瘤较大,长出骨盆腔后,可在腹部触到包块,一般晨起排尿后较为明显。
肌瘤增大后,可压迫邻近器官,发生各种症状,如子宫前壁的肌瘤可压迫膀胱发生尿频、尿潴留;子宫后壁的肌瘤可压迫直肠引起便秘;阔韧带内肌瘤压迫输尿管,可产生输尿管肾盂积水等。
30%的子宫肌瘤病人伴有不孕,即使受孕,也易发生流产。
本症应注意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子宫体增大或盆腔内其他肿物相鉴别,如卵巢肿瘤、子宫肌腺病、附件炎性包块、子宫恶性肿瘤等。
对子宫肌瘤患者应严密观察,定期随访,若肌瘤体积不大,无明显月经改变及压迫症状,可3~6个月复查1次,可不处理,待其绝经后自然萎缩。若肌瘤不大而月经量多者,可给予止血药,如止血芳酸200毫克加入25%的葡萄糖中静脉注射等。观察治疗3~6个月,无效者,应手术治疗。亦可给予雄激素治疗,常用甲基睾丸素5毫克,每日2次,舌下含服,每月用药10~20天,药量不超过300毫克。
年龄在35岁以下,有生育要求者,可行剜除术。剜除术多适于单个或个数少的浆膜下肌瘤。易复发。
肌瘤单发时,可行阴道黏膜下肌瘤切除术。
多发性子宫肌瘤如大于3个月妊娠大小,有明显症状,或子宫肌瘤大于6个月妊娠,虽无症状,应做子宫全切术。
17.子宫肉瘤
子宫肉瘤发生在子宫内膜和子宫肌层,属于原发,恶性变时可成为肉瘤。
子宫内瘤多发生于40~60岁妇女。因子宫肉瘤多向宫腔内生长,以阴道不规则流血为常见的症状。如果肿瘤发生坏死、溃烂及感染时,可自子宫排出有臭味的脓性分泌物,其中可能混有“烂肉”样物。肉瘤多经血行转移至肺、肝、骨等器官,以肺转移为多见。
更年期或经绝期妇女,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子宫增大迅速(子宫体癌生长较慢),首先应考虑发生肉瘤的可能。可作B超及诊断性刮宫进一步确诊。
治疗以全子宫切除术为主,凡不能手术者可进行化学药物疗法或子宫腔内放疗。
肉瘤主要为血行转移,预后不及子宫颈癌和体癌,5年生存率在30%左右。
18.子宫颈癌
子宫颈癌在妇科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最高,约占2/3。由于全国很多地区开展了群体的防癌普查工作,近些年有逐年下降趋势。根据全国防癌普查资料,子宫颈癌的发生与以下因素有关:早婚、早育,如果早婚以及开始性生活过早(15~20岁)的宫颈癌发病率显著增加;子宫颈糜烂或慢性子宫颈炎(约85%并发宫颈糜烂)为子宫颈光滑者发生子宫颈癌的4~7倍,性生活紊乱、性伙伴多者发病率高;经期不卫生者发病率高。有研究资料证明,由性传播的单纯泡疹病毒、人类乳头瘤病毒与子宫颈癌的发生有关。
接触出血是本症较早出现的一个症状,常由性交引起,少量或点滴性出血,还有阴道分泌物增加,可能为血性分泌物,当癌组织溃烂、坏死、继发感染时,可出现有臭味、米汤样分泌物,或呈掏高粱米水样液体;疼痛为晚期癌的症状。由于癌组织浸润了宫颈旁盆神经丛,或侵及闭孔神经及骶神经等,可引起腰骶部痛或坐骨神经痛。
当妇女出现接触出血症状时,应考虑有早期宫颈癌的可能,尤其是45~55岁更年期妇女为多发年龄组,出现此症状更应引起重视。
子宫颈癌手术通常范围较大,应在医疗技术条件好的医院施行,通常需切除全子宫、双侧附件、子宫主韧带、子宫骶骨韧带,以及阴道上1/3部分、盆腔淋巴结均需摘除。
不论早或晚期的宫颈癌均可进行放疗,放疗与手术的疗效相似。
恶性肿瘤治疗后均需定期随访,治疗后3个月内每月1次,之后每3个月1次,共3次,1年后每半年1次,3年后每年1次,至少是信访,调查治疗结果,判定治愈率,有复发者可再次治疗。
宫颈癌死亡原因有:尿毒症,晚期癌症压迫输尿管引起;大出血、休克死亡;恶液质,营养障碍,导致严重贫血及低蛋白血症,出现浮肿,衰竭死亡。
19.子宫体癌
子宫体癌,即癌症发生在子宫体部,发生率要比子宫颈癌低,大约仅占子宫癌的5%,但近年有逐渐增加趋向。
子宫体癌多发生在50~60岁停经后的女性,而且即使到了60岁以上,也很有可能罹患子宫体癌,但是在40岁之前几乎没有。
此外,子宫体癌不常出现在多胎产妇身上,未婚女性以及生产次数较少的女性较易罹患,身材肥胖、高血压或是患有糖尿病的女性也较易患病。
子宫体癌的惟一症状是生殖器异常出血。这种出血不仅出现在性交后及排尿时,也可能因为某种原因,持续或是断断续续出血。
由于子宫体癌多见于停经后的女性,所以常被认为是月经再度来潮。如果癌症发生在停经之前,则在月经和月经之间有不正常的出血现象。
通常子宫体癌停留在子宫内的时间比较长,进行程度可以分为5期。
第1期:子宫内膜组织有疑似癌细胞之物。
第2期:癌细胞继续蔓延,但仍停留在子宫体部。
第3期:癌细胞由子宫体部侵入子宫颈部。
第4期:癌细胞蔓延至子宫以外,扩及子宫附属器官。
第5期:癌细胞继续入侵,甚至波及膀胱及直肠,有时也会转移至更远的内脏器官。
子宫体癌的治疗,原则上是采用手术方式。由于癌细胞经常会转移到子宫附属器官,所以要将子宫连同两侧的卵巢和输卵管一起摘除,而且骨盆内的淋巴腺也必须一起摘除。
若癌细胞蔓延太广,无法进行手术时,可采用放射线疗法,但效果较差。
除此之外,因为子宫体癌的发育和卵泡荷尔蒙(雌激素)有密切关系,可以利用黄体荷尔蒙(黄体素)来压制卵泡荷尔蒙,进而抑制癌细胞的发育。虽然这种治疗方式可以达到某种程度的效果,但是,也只能算是补救性的方式。
子宫体癌的5年治愈率比子宫颈癌要高,第1期是80%以上;第2期约60%;第3期是50%,而第4期只有20%。
长期使用女性荷尔蒙可以达到预防目的。
20.绒毛膜癌
绒毛膜癌,简称绒癌,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约50%继发于葡萄胎后,25%继发于流产后,25%继发于足月妊娠后,少数可发生于异位妊娠之后。主要经血行播散,转移早而广泛,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肺,依次为阴道、脑、肝、肾。
绒癌多数发生在子宫,但也有子宫内未发现原发灶而只出现转移灶者。子宫绒癌可形成单个或多个宫壁肿瘤,表面呈紫色而切面为暗红色结节,常伴出血、坏死及感染,质软脆,极易出血。肿瘤可侵犯宫壁、突入宫腔或突出于子宫表面。宫旁静脉中往往发现癌栓。卵巢也可形成黄素囊肿。
患者可在产后或流产后,尤其在葡萄胎排空后,出现阴道流血,量多少不定,也可表现为月经正常一段时间后闭经,再发生阴道流血。癌组织侵及子宫壁或子宫腔积血可引起下腹胀痛;癌组织穿破子宫或脏器转移灶破裂可致急腹痛。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测定是诊断本症的最重要手段。
治疗以化疗为主,手术为辅。手术治疗在控制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及切除残存或耐药病灶方面仍属首选疗法。
21.早期浸润癌
早期浸润癌是指癌细胞在一处或多处穿破基底膜并向间质侵蚀,但浸润的深度不超过5毫米,其中约80%~90%源于宫颈原位癌,淋巴转移的极少。
22.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指原本覆盖在子宫腔表面的子宫内膜离开正常位置,在子宫肌层内发育或子宫腔以外的部位发育,多见于30~40岁的妇女,20岁和闭经后女性极少发生。
正常的子宫内膜受卵巢激素作用,有增殖、分泌、脱落、出血等改变,异位的内膜也会发生这种变化。异位内膜的出血,水分被吸收,血红蛋白被破坏,浓缩后呈焦油样或巧克力样,称巧克力囊肿,为本症特征。
根据异位的部位不同,子宫内膜异位症可分为子宫内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腺病)和子宫外子宫内膜异位症。
月经期间,脱落的子宫内膜一般与经血一起从子宫颈口排出,但一部分可随经血逆行,通过输卵管到腹腔,种植在腹膜或卵巢,有因此而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肌层内出现的子宫内膜,是由于某种原因,子宫内膜直接侵入引起的。子宫内膜也可经淋巴管或血管播散,在离子宫很远的部位生长。
痛经、月经失调、不孕等为本症常见症状。卵巢内有子宫内膜,可形成巧克力囊肿,破裂后内容物流到腹腔,引起盆腔内子宫内膜异位症,也能引起盆腔脏器相互粘连。
子宫内膜若异位在直肠壁,可引起便秘及排便痛;若异位在膀胱壁,月经期尿内混有血,约10%的患者有发烧现象。
不想妊娠的患者,可做子宫切除术。如患者年轻,病灶又十分清楚时,可将该病灶剔除,然后用孕激素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手术时,要尽量不使它破裂,并保留卵巢的健康部分。没有合并症,可不必采用放射疗法。对手术后残留的内膜,可用激素,也可用大量雌激素抑制排卵的方法,用雄激素亦有效,可缓解痛经,但要注意避免产生男性化症状。
月经期间停止激烈的体育运动、不用塞子堵住月经流出,可对本症起到预防作用。
23.子宫内膜样囊肿
子宫内膜样囊肿,肿瘤表面光滑,常为单房,其内壁由一层极似子宫内膜的高柱状上皮构成,周围的结缔组织缺乏子宫内膜间质,在囊肿的内外亦无出血现象,一般治后良好。
24.子宫位置异常
子宫偏离正常时的前倾前屈位,即为子宫位置异常。主要有以下几种:
(1)子宫脱垂:子宫的位置比正常低时,叫子宫脱垂。其中子宫脱垂到阴道里,叫子宫下垂;部分或全部下降到阴道口外,叫子宫脱出或子宫全脱出。
(2)左倾、右倾:子宫一侧发生肿瘤时,子宫可以左倾或右倾。
(3)病态性前屈:子宫体向前显著屈曲。
(4)后倾后屈:子宫体向后倾斜,并向后屈;少数呈前倾后屈或后倾前屈。
(5)左位、右位、前位、后位:子宫周围有炎症,治愈后产生瘢痕,把子宫牵拉向一方,特别是子宫后面的韧带缩短后,被拉向后方者比较多。
子宫后倾和脱出,大多是由于分娩、产褥中不注意卫生或分娩异常引起,所以对分娩时的损伤要立即治疗。
矫正子宫位置异常,手术最有效,但亦可用子宫托等方法。如没有其他异常,只是为了矫正位置而做手术,则没有必要。
25.子宫后倾后屈
子宫后倾后屈一般没有自觉症状。严重的后倾后屈,可发生盆腔瘀血,结果引起卵巢功能障碍、月经异常、子宫肥大、卵巢肿大、白带增加、腰痛、下腹胀、不孕等,也可有肩部和颈部肌肉酸痛。
造成本症的原因有2种:一种是先天原因,与体质有关,常见于所谓无力型体质。支持子宫的盆底肌群与牵拉子宫的韧带无力,使子宫位置不能保持正常,于是发生后倾。子宫发育不良时,牵拉子宫的韧带弱而无力,也容易发生子宫后倾。子宫后倾者,20%以上都伴有子宫发育不良。
另一种是后天原因,大多是因妊娠、分娩等致子宫损伤引起。产褥期便秘、过度劳累、尿潴留等,都能影响子宫位置,使之发生后倾。子宫周围有炎症,愈合后形成瘢痕;或子宫内膜异位症时,子宫可与盆腔粘连,这些原因都可引起子宫后倾。
子宫后倾后屈没有症状者,不必做手术。当伴有瘀血,有子宫内膜异位症怀疑时,要进行矫正手术,这对消除瘀血,使经血畅流,很有效果。
26.病态性子宫前屈
病态性子宫前屈的主要特征是剧烈的痛经。在来月经的第1天,因子宫前屈,宫腔里的经血不能从宫颈管流出,子宫即发生痉挛性收缩,把经血挤出子宫外,这时会有剧烈腹痛。经血流出后,疼痛骤然减轻,多见于子宫发育不良。可扩张宫颈管,以便经血流出,减轻疼痛。
27.粘合性子宫后倾后屈
由子宫内膜症、子宫附属器炎或骨盆腹膜炎等原因,使子宫与其后方的直肠或腹膜粘合,导致子宫后倾后屈,这就是粘合性子宫后倾后屈。
粘合性子宫后倾后屈有腰痛、下腹疼痛以及月经困难症等症状出现。再者,粘合会导致输卵管闭锁,如果输卵管闭锁无法通行,就会造成不孕,但并非子宫后倾后屈本身造成不孕。
28.子宫脱垂
子宫脱垂,前人称之为阴挺、阴脱、阴菌等,指妇女阴中有物下脱,甚至脱出阴道之外。
中医学认为,子宫脱垂多见于无力型体质的女性,由分娩用力过度、产伤及产后操劳过早等原因引起。
(1)原因:现代医学认为,发生子宫脱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分娩损伤盆底组织,使盆底组织薄弱,缺乏张力;年轻妇女产后哺乳时间过长引起卵巢功能暂时下降,或绝经期后卵巢功能减退,导致子宫支持结构的弹性、紧张力减弱,先天发育异常导致子宫支持结构薄弱及缺乏紧张力等,形成子宫脱垂。另外,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长期站立负重、长期便秘的妇女,腹腔内压力增加,高腹压也易形成子宫脱垂。
子宫脱垂可分为3度:
①Ⅰ度:子宫颈下垂到坐骨棘以下,但未脱出阴道口外。
②Ⅱ度:子宫颈及部分宫体脱出阴道口外,又可分为轻、重型。
③轻Ⅱ度:子宫颈及部分阴道前壁脱出阴道口外。
④重Ⅱ度:子宫颈和部分宫体及阴道前壁大部或全部脱出阴道口。
⑤Ⅲ度:整个子宫体脱出阴道口之外。
子宫脱垂有气虚、肾虚之分。气虚者阴中有物突出,劳则突出加重,平卧休息则回纳,小腹坠胀,四肢乏力,少气懒言,面色无华,小便频数,舌淡苔薄。肾虚者阴中有物脱出阴道口外,腰酸腿软,小便频数,夜尿频多,小腹下坠,头晕耳鸣,舌淡红。
子宫脱垂的治疗有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类,一般脱垂轻,无明显并发症,要求保留生育机能,或年老体弱或有手术禁忌症者,宜非手术治疗;无生育要求,尤其是非手术治疗无效而又无手术禁忌症者,可采用手术治疗。
体育疗法适于轻度子宫脱垂病人,是利用盆底有关肌肉的运动锻炼,一紧一松来增加其张力,最终达到功能恢复,一般多采用肛提肌锻炼,用力收缩肛门,连续进行10分钟左右,每日数次,可随时随地锻炼,以提高肛提肌的支持功能。
(2)中医中药疗法可采用下列方剂:
①气虚:宜补气升提。选用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30克,党参、川断各25克,升麻、白术、甘草、金樱子、乌梅各15克,柴胡10克。煎服。
②肾虚:治宜补肾固脱。方用大补元煎加减:杜仲、当归、紫河车、金樱子各20克,山萸肉、枸杞、山药、芡实各15克,鹿角胶、甘草各10克。煎服。
若子宫脱出阴道口外,常因摩擦,出现红、肿、溃烂、黄水淋漓,有臭气,肛门灼痛,口渴,尿黄赤,甚至发热,此多因湿热所致。宜清热利湿。选用龙胆泻肝丸,每日3次,每次1丸,口服。
(3)本症亦可采用下列辅助疗法:
①针灸疗法:
主穴:维胞穴,进针后大幅度捻转,病人即有子宫收缩感;子宫穴,以病人感到阴部发酸上抽感为止。
配穴:长强、百合、阴陵泉。每周行针2~3次,每次留针20分钟,2~3周为1个疗程。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