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最大的国情就是,明明是个三流角色,却总有一颗问鼎世界之巅的野心。
话说2015年,那是一个冬天,时任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应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邀请对土耳其展开正式访问。
作为来自小地方的领导人,难忘的土耳其之旅无疑给阿巴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最令阿巴斯印象深刻的,还是和埃尔多安握手时后面的“背景墙”。
话说当时的埃尔多安,为了让远道而来的客人感受到土耳其历史的厚重,特意安排了16位古典装扮的武士站岗,分别代表了土耳其历史上所谓的16个帝国,即匈奴、西匈奴、匈人帝国、白匈奴、蓝突厥帝国、阿瓦尔王国、哈扎尔王国、回鹘、喀喇汗国、伽色尼王国、塞尔柱帝国、花剌子模、金帐汗国、帖木儿帝国、莫卧尔帝国和奥斯曼帝国。
面对16个帝国的应接不暇,阿巴斯的脑子几乎要爆炸,毕竟抓破脑袋也实在想不到回鹘这种千里之外的帝国和土耳其有个锤子的关系?而且更令阿巴斯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土耳其明明是个比日本和俄罗斯都坚定的“脱亚入欧”国家,而且从现实情况来看,土耳其在地理位置上比如日本更靠近欧洲,在人缘上比俄罗斯更受西方“欢迎”。
然而,就是这样“得天独厚”的优势,土耳其愣是“舍近求远”、“舍本逐末”,非要把自己打扮成亚洲多个帝国的继承者,这就类似于放着白领的工作不做,非要跑到深山老林并一再表示自己要体验祖先们茹毛饮血的生活。
不过,埃尔多安似乎并不在意像阿巴斯这样的质疑者,毕竟作为土耳其的掌权者,埃尔多安始终有着重现奥斯曼帝国荣光的勃勃雄心,从内心知道自己乃至土耳其想要什么。
作为地跨亚欧两大洲的国家,土耳其曾经有过上百年“一路向西”的恢宏历史。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作为战败国的奥斯曼帝国轰然瓦解,协约国一纸《色佛尔条约》,将奥斯曼帝国仅存的领土几乎瓜分殆尽,土耳其也几乎摆脱了“西亚病夫”的帽子并彻底成为历史。
关键时刻,现代土耳其开国领袖凯末尔力挽狂澜,率罗击退了侵略者并迫使协约国签订了有利于土耳其的《洛桑条约》,土耳其由此保全了最后的颜面。
经历了惨烈的亡国灭种危机,凯末尔深刻认识到了“不脱亚入欧必定死无葬身之地”的现实处境,于是土耳其开始了“一路向西”的百年征程,土耳其政教分离的世俗化也迅猛推进。
二战期间,土耳其饿死不横跳,打死不站队,成功避免了二次亡国的危险。但由于战后一跃成为超级大国的苏联对土耳其控制的土耳其海峡蠢蠢欲动,土耳其依然没能逃过风雨飘摇的处境。
关键时刻,同为超级大国的美国在1952年推动土耳其加入北约,彻底封死了苏联的黑海大门,土耳其也由此成为北约的“黑海门卫”。
北约的橄榄枝,让土耳其的“脱亚入欧”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成为美欧国家不可或缺的伙伴。但土耳其关心的加入欧盟问题,欧盟始终虚与委蛇,即便1963年成为欧共体的联系国,1999年成为欧盟的成员候选国之一,土耳其也始终没有看到进入欧盟吃香喝辣的希望。
对于欧盟而言,虽然土耳其在欧洲有3%的国土,但一旦按照欧盟的民主化选举方式,土耳其就一定是穆斯林势力上台,这又和基督教笼罩的欧盟南辕北辙。所以除了伊斯坦布尔周边单独加入欧盟,其他途径最终都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不可能。
长期的挫折,让土耳其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挫败感,于是土耳其不得不开始考虑“一路向西”加世俗化的可行性,尤其是2003年,埃尔多安上台并出任土耳其政府总理后,土耳其的外交政策也开始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动摇。
对于土耳其而言,“脱亚入欧”不过是为了真正实现“共同富裕”,但问题是土耳其在埃尔多安的领导下,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业,控制通货膨胀,推动私有化改革以及大力吸引外资等政策,推动土耳其经济快速发展,人均产值更是从2003年的2500美元猛增到2011年的10522美元,土耳其俨然成为“中东小中国”。
经济政策的成功,极大地提升了埃尔多安及其所在正发党的威望,助力埃尔多安在2014年当选土耳其总统并连任至今。
而当土耳其正式进入埃尔多安时代,其外交政策也开始了真正的转向。
埃尔多安深知,一路向西并未给土耳其带来真正的繁荣,反而是无尽的鄙视和嘲讽,毕竟土耳其在北约内部本质上就是个看门大爷的角色。而当1991年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阵营烟消云散,土耳其作为“门闩”的价值也一落千丈。
北约地位急转直下,欧盟就更是鼻孔朝天,土耳其虽然没有和俄罗斯一样成为美欧国家的众矢之的,但也得不到什么红利。
所以,埃尔多安果断掉头向东,本着“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宗旨,开始了轰轰烈烈的“ 脱欧入亚”。
事实证明,相比于上赶着一路向西的苦痛,“回归”亚洲可谓轻松加愉快,土耳其也下定决心,排除万难,一定要以“重现奥斯曼帝国荣光”为己任,让所有穆斯林都能体会到当年苏丹“君临天下”的博爱与仁心。
然后,作为昔日奥斯曼帝国一部分的沙特等国一想到当年奥斯曼帝国强取豪夺的残暴德行,就情不自禁地想亲切问候埃尔多安的十八辈祖宗。
所以,土耳其还没有以宗教为纽带团结广大穆斯林,就遭遇了“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的窘境。
不过,从伊斯兰教内部什叶派和逊尼派水火不容的情况来看,即便土耳其成功整合逊尼派世界,也必然会与伊朗为首的什叶派力量狭路相逢。在连中东都冲不出去的情况下,想要实现土耳其的大国野心注定只能是痴人说梦。
所以在“宗教牌”失手的情况下,埃尔多安马上抛出了“民族牌”,即以“泛突厥主义”整合全世界的突厥人。
“泛突厥主义”,最早要追溯到1839年的匈牙利。当时的匈牙利学者首次用“图兰”泛指伊朗以外的中亚地区,并用“图兰人”泛指蒙古人、匈牙利人、芬兰人等说突厥语的各民族。
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一些匈牙利学者逃亡到奥斯曼帝国,“泛突厥主义”由此开始在奥斯曼帝国落地生。在匈牙利犹太裔学者万伯里的推动下,奥斯曼帝国从此成为“泛突厥主义”的中心。
彼时的突厥势力,从土耳其所在的小亚细亚半岛一路向东,途径高加索和中亚后,最终覆盖我们的新疆和俄罗斯的南西伯利亚等地。
针对“泛突厥主义”的兴起,沙俄和后来的苏联都进行过大规模的压制,尤其是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后,中亚地区动荡不安,“泛突厥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风起云涌。
为压制“泛突厥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苏俄在1920年推行“民族识别”政策,在中亚突厥斯坦的土地上陆续创造了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5个加盟共和国,有力遏制了“泛突厥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的发展。
不过,随着苏联解体,东斯拉夫势力退潮,中亚各国纷纷自立门户,土耳其又看到了重返中亚的可能。
彼时的土耳其,作为突厥世界的榜样,对被苏联解体后遗症深深困扰的中亚各国而言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于是土耳其当仁不让地成为中亚各国的新大哥。
彼时的俄罗斯自顾不暇,而且又一门心思地想着一路向西,对中亚相当冷淡于是土耳其成为美国之外最活跃的角色。
1991年,土耳其举行欧亚大陆新格局研讨会,当着突厥语国家共80名代表的面,土耳其提出突厥应效仿欧共体成为主权国家的联盟;
1992年,土耳其又倡议召开第一届“突厥语国家首脑峰会”,继续提升突厥国家的所谓一体化水平。
彼时的土耳其深知,没有利益的拉拢一文不值,所以从1992年开始,土耳其同中亚各国签订一系列合作条约,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各个领域,土耳其对中亚的投资也不断增加。比如哈萨克斯坦上世纪90年代就有2500家土耳其公司投资,投资额超90亿美元。
从土耳其的一系列操作,尤其是整合突厥民族方面来看,无疑和蒙古高度雷同,毕竟同为地跨亚欧两大洲大帝国的后裔,蒙古和土耳其都有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更重要的是,相比于土耳其的“泛突厥主义”,蒙古的“泛蒙古主义”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土耳其一路将手伸向中俄腹地的同时,蒙古早已满世界嚷嚷“全世界的蒙古人联合起来”,丝毫不顾及自己区区300多万人口的基本国情。
所以,虽然土耳其和“偷出风格,偷出水平”的韩国常年臭味相投,但在野心方面,蒙古才是土耳其沆瀣一气的伙伴。
只是,土耳其虽然有着挟土耳其海峡以自重的地理优势,和蒙古同时“威胁”两大邻国的区位优势不相上下。但土耳其没有蒙古这样“不惹事就没事”的所谓安全感。因此,同样是口嗨,蒙古可以只过嘴瘾,土耳其却需要付诸行动。
毕竟,对于地处中东“两洋三洲五海”之地的土耳其而言,野心也是生存的重要手段。
只是,土耳其的实力,只能和印度相当。事实上从奥斯曼帝国彻底解体以来,无论土耳其如何努力,其尴尬的体量,已经注定了土耳其不可能成为一流角色。
而放眼世界,土耳其能够比肩的,似乎也只有印度。毕竟两国不仅属于二流国家,且都同时和美俄两大势力有着密切的交集。不同的是,印度受到了美俄的争相青睐,而土耳其也是美俄咬牙切齿的存在。毕竟,在2016年美国挑唆的政变被埃尔多安挫败后,土耳其理论上应该和俄罗斯情比金坚,然而土耳其的“泛突厥主义”之梦却直接杀进了俄罗斯的中亚“后花园”。
而今,还是因为“泛突厥主义”的膨胀,土耳其又得罪了我们,这又和印度与我们交恶找到了新的共同点。
所以,土耳其的“泛突厥主义”即便能让突厥世界地动山摇,也改变不了土耳其实力跟不上野心的尴尬境地。
而土耳其的所谓大国梦,也注定只能在大国纵横捭阖的中亚遭遇最后的失败。毕竟,在东斯拉夫势力退潮后,中亚必将成为中美博弈的新战场,届时土耳其在中亚的“泛突厥主义”光辉注定只能是昙花一现。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有个锤子的关系。说的好
没有利益的拉拢一文不值。
不错
好听
1
都好好的警惕警惕泛突厥主义吧。现在好一部分人又不能分辨地把矮多弯都挺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