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按照省委、省政府赋予的新定位、新目标、新要求,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以“三个一批”为牵引,以产业集群培育为支撑,以“模拟审批”和“签约即拿地、拿地即开工”及项目周例会等推进机制为保障,坚持疫情防控和项目建设双统筹双推进,攻坚克难、狠抓落实,迅速掀起航空港实验区“二次创业”新高潮。
1月20日,记者采访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副主任魏学彬,请他介绍一下该区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郑州合晶公司
问:航空港实验区“三个一批”项目的开展情况怎样?
答:作为全省首期“三个一批”活动主会场承办地,自2021年7月10日河南项目建设“最强动员令”在航空港实验区发出以来,截至目前已累计参加全省六期“三个一批”活动项目106个,总投资近3200亿元。
其中,“签约一批”项目26个,总投资946.45亿元;“开工一批”项目51个,总投资1592.01亿元;“投产一批”项目29个,总投资643.55亿元。分领域看:产业转型发展项目94个,总投资2364.25亿元;基础设施项目7个,总投资713.3亿元;民生和社会事业项目5个,总投资104.46亿元。
郑州临空生物医药园
问:航空港实验区推进“三个一批”项目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有哪些工作亮点?
答:坚持实施“模拟审批”机制。变“串联”审批为“并联”审批,简化环节、压缩流程、缩短审批周期,实施容缺和承诺办理。各审批部门同步介入、同步指导、联合踏勘,各监管部门提前进场监督,推动项目早开工。该项机制实施以来,共对85个项目实施了模拟审批,推动了63个项目提前开工建设。
坚持实施“签约即拿地、拿地即开工”机制。一是做到四个提前,即方案提前设计、现场提前清表、配套提前接入、施工提前组织,将开工前涉及的各项准备工作提前启动、同步推进。二是组织多部门联合选址,避免因地块无控规、无土地指标以及拆迁难问题导致项目落地困难。三是对万洋众创城、中国电信数据中心等20余个新入区项目制定工期倒排方案、进度计划,挂图作战,进行全过程目标控制,确保项目及时开工。
坚持实施重点项目周例会制度。依托重点项目周例会制度,坚持敞开大门收集各类问题,坚持电话沟通和现场督导协调相结合,对项目协调推进过程中的共性和突发、紧迫性问题及时分级、分类协调。2022年,召开预备会30次、项目专题协调会20次,协调解决了94个项目涉及的273个问题。
坚持实施项目分包和服务专班工作机制。一是坚持管委会领导联系分包项目制度,每年选取20至30个重大项目,由管委会领导带头分包,随时解决问题、重点推进。二是坚持实施“首席服务官”制度,每年挑选县处级领导干部担任重大产业项目“首席服务官”,进行全过程服务。三是坚持实行重大项目现场服务专班制度,对特别重大产业项目,如兴港新能源产业园、三全食品新基地等招商引资项目,由管委会主要领导亲自安排成立工作专班,实行驻场服务。
对标前沿优化营商环境。对标国内国际先进地区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制定优化营商环境一揽子改革集成方案,全面落实“三集中、三到位”,实施“一枚印章管审批”,大力推行“告知承诺+容缺受理”“马上办”“就近办”“帮办代办”,设立24小时助企服务热线和投诉监督通道。目前,全区18个行政审批职能单位和12个公共服务单位2485个事项全部进驻办事大厅,初步实现了“清单之外无审批、大厅之外无审批、平台之外无审批、名单之外无审批”。
现代化航空枢纽建设日新月异
问:未来一个阶段,航空港实验区将从哪些方面着力加快推进这项工作?
答:航空港实验区是国务院批复的唯一一个国家级航空经济发展实验区。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将航空港实验区打造成“中原特区”“中原经济区和郑州都市圈核心增长极”“现代化、国际化、世界级枢纽”,挑战前所未有、压力前所未有、责任前所未有。
航空港实验区将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对航空港实验区的新定位、新目标、新要求,坚持走“枢纽+开放+产业+平台”发展路子,强力推进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和企业服务,全力以赴拼经济、奋勇争先挑大梁,迅速掀起“二次创业”“二次改革”新高潮,努力在服务郑州加快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上、在引领现代化河南建设上展现更大担当。
一是压茬推进“三个一批”项目滚动建设。最大限度发挥航空港实验区体制机制优势,使“招引”和“落地”无缝衔接,聚焦项目开工前期准备工作,逐项目盯进度,破难题,同时加强督导考核和统筹协调,指导项目单位制定倒排工期计划,挂图作战,确保真投真落、真开真干。
二是用足用好白名单惠企政策。依托“四保”白名单项目运行调度平台,落实“政策找企、应享尽享”机制。各审批和监管部门,对白名单项目以指导帮助和服务为主,在大气污染管控、行政综合执法等各个方面采取柔性执法方式,同时对白名单项目给予应急管控豁免,免予执行限停工措施。
三是全力做好“三学三提升”活动。组织广大干部进一步学理论、学案例、学业务,加快提升站位格局和服务标杆标准。邀请上级审批部门骨干为项目单位授课,推动区属各部门进一步优化项目审批和监管执法工作流程,全面提升审批、监管服务单位人员业务能力素质,为项目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航空高端制造跑出“加速度”
1月19日上午,位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河南航投集团航空制造产业园内一派忙碌的生产景象。
“项目总投资20亿元,一期投资10亿元,主要建设飞机客舱训练设备生产厂房、飞行模拟器生产厂房、喷漆车间、焊接车间、办公楼及配套设施等。”项目负责人唐海告诉记者,项目去年年初动工,当年6月14日,由飞宇公司制造的价值近5000万元的客舱模拟设备就在这里完成组装销往坦桑尼亚,这是首套“河南造”航空仿真模拟设备,其交付意味着中国制造的大型航空仿真模拟设备第一次出口海外。
目前,航空制造产业园一期工程已投入运营,河南航投飞宇航空仿真技术有限公司和河南航投优翼航空技术有限公司完成入驻。一期达产后,可年产客舱模拟器、出口模拟器、灭火模拟器、服务训练舱等50余台、机务维修模拟器5—8台、五级训练器10—13套,年产值约25亿元。
作为高科技新兴产业,航空制造是民航全产业链中至关重要的板块,也是航空港区完善产业链、提升“空中丝路”能级、构建现代航空经济体系的关键之举。
据了解,未来一个时期,航空港区将以航空制造产业园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现有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着力引进头部企业、代表性企业,加快发展壮大以飞机零部件制造、航空培训设备制造等为主的航空制造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发展提层次上水平。
“春节之后,我们的二期工程——飞宇飞机模拟机生产厂房、瑞丰生产厂房等项目将开工建设,计划入驻企业有东方瑞丰、艾维克航空器材有限公司等。”唐海兴奋地告诉记者,航空制造产业园项目是河南航投布局航空制造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部建成后将产生显著的“带动效应”,加快航空生产制造和航空培训企业迅速集聚。
可以预见,随着航空制造产业园集聚效应的不断显现,未来,会有更多的“河南造”航空训练设备扬帆出海,河南也将在航空高端制造“新赛道”上不断实现新突破。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