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5 光明之门:提放 10

145 光明之门:提放 10

00:00
05:28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齐子非

    人人都希望不断地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且是越多越好。然而,这种危险的贪婪欲望却往往让人失去更多。欲望太多,又怎么能活得快乐?只有懂得舍弃一切浮华,竭力追求禅的真谛,才更能体悟到快乐的味道。

  • 齐子非

    人,其实是一个很有趣的平衡系统。当你的付出超过你的回报时,你一定取得了某种心理优势,反之,当你的获得超过了你付出的劳动,甚至不劳而获时,便会陷入某种心理劣势。很多人拾金不昧,绝不是因为跟钱有仇,而是因为不愿意被一时的贪欲搞坏了长久的心情。一言以蔽之:人没有无缘无故的得到,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失去。有时,你是用物质上的不合算换取精神上的超额快乐。也有时,看似占了金钱便宜,却同时在不知不觉中透支了精神的快乐。     古来得道高僧以“舍”之心,以“舍”之行修法,摒弃物质享受有着绝对的因果关系。都在道业上取得髙成就,为世人所尊敬。

  • 齐子非

    号左溪尊者的唐朝玄朗禅师住在溪涧岩石之旁苦修。四十多年用一个师坛,始终不换;除了看经,他从不轻易燃烛;非见圣容,他绝不妄行一步。由于玄朗禅师的道德感化,洗钵时众猿争捧,诵经时群鸟交翔,可见尊重。     唐朝通慧禅师三十岁出家,不蓄粮食,饥就吃草果,渴就饮水,在树下住,终日禅思,经过五年的修行,因木头打到土块上,块破形销,霍然大悟。通慧禅师晚年仍然十分简朴一裙一衲,一双麻鞋穿了二十年,布衲缝缝补补,冬夏不换新的。     唐朝智禅师常年披着破衲,裙子垂到膝上,他所居住的房间仅有单床、瓦钵、木匙,房门从不关闭,唐朝智禅不为衣食好坏而浮躁,内心宁静,知足常乐,潜心修行道业。

  • 齐子非

    唐朝慧熙禅师不接受居士供养的房舍,一个人住在岩洞里,日中一食,坐垫周围都是杂草。衣服敝陋,仅仅能避免风寒,恶劣艰苦的环境却丝毫不影响他修行。     宋朝道法禅师住持兴乐、香积二寺,领众有方却严于律己,不受别请,不预僧食。化缘得来的饮食减施虫鸟,道法禅师夜晚脱衣露坐,以饲蚊蚋。可见慈悲。     扁担和尚一生拾橡栗为食;永嘉大师只吃自己种的菜;惠休三高僧十年只穿一双鞋,遇到软地就赤脚而行……     这些高僧都是佛门中的证悟禅者,他们舍弃浮华甘愿吃苦,都在佛法上造诣精深,深得世人尊重,也都活得十分快乐。

  • 齐子非

    这一切都和现在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现代人追求身体的安适、丰盛的食品、漂亮的服饰、虚华的色彩和高官厚禄;假如得不到这些东西,就大为忧愁和担心。事实上人人都有欲望,都想过美满幸福的生活,都希望丰衣足食,在所难免,但不能把欲望变成不正当的欲求,变成无止境的贪婪。对于现代人来讲,虽然没有必要像那些高僧一样苦修,但也要治一治自己身上的“贪”病,以免日后成大疾。让自己的心胸敞开,而不要因为小名小利而变得心胸狭窄,惹人生厌,学会吃亏和忍让,在自己得到幸福的时候,别忘了给予他人帮助。如此,便能见到生命绚丽的光芒,也会活得简单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