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追基零距离,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名字叫已经涨了这么多,我还能买吗?来自基金风云录。
自10月底市场触底以来,整个港A股资产涨了不少。其中恒生科技涨了60%+,成为中国资产中涨幅最大的板块;恒生指数涨了47%;作为中国核心资产代表的沪深300,也涨了20%+。整个市场“涨”声一片,“牛市初显”“春季躁动”的声音逐渐多了起来。
很多人在这个时候,警惕了:都涨了这么多了,我还能上车吗?要不要再等一等?要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是系统性地多角度看下。
首先我们要看一下,从10月底以来这一轮背后的驱动因素是否已经完全兑现了。这一轮上涨的背后,就是我们常说的三座大山的崩塌——疫情政策转向、国际关系改善以及美联储加息趋缓。当然,如果还有半个的话,就是一系列地产纾困政策的推出。在这些举措之上,市场风险偏好急剧抬升,从而推动了行情的演绎。
那么这些政策是否已经完全兑现了呢?我觉得,还没有。可能在那三座半大山里,也就地产政策兑现了绝大多数;国际关系的优化可能是一个偏中长期的定价因素,且比较难以量化,我们也且按下不谈;疫情政策转向可能在情绪层面有了反应,但是对经济层面的影响需要随着时间慢慢展开,它不会是一个在短时间内就能实现的变量;最后就是美联储政策转向了,一轮新的宽松周期往往要持续2-4年,而现在,甚至连大幕都还没有完全开启。
这种没有完全兑现的逻辑,从定量的角度也能够看出一些迹象。这也是我们考虑现在能不能上车的第二个角度。实际上,当下主流指数的估值,依然处于比较低的位置。
而且很容易被人忽略的一点是,这轮上涨,就A股来说,核心还是由北上资金驱动的,内资没有什么表现。而北上的偏好又是集中于核心资产,所以上证50、沪深300等权重资产在此期间涨了非常多,但是以中证500和中证1000为代表的中小盘,其实在这两个多月里属于低位待涨局面,指数层面基本没有异动,很难“言高”。
在定性与定量分析之后,现在能不能上车,需要考虑的第三个角度,当然是准备上什么车的问题了。如果现在是想买一些前期已经涨了不少的资产——比如高仓位深度价投,集中拿的核心资产,且并不轻易轮换——那短期的确可能需要注意一下。
最后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是:你的仓位。
如果你是一个七八成仓以上的投资人,那么现在要不要继续买,并不是一个特别要紧的问题,现在买、再等等,都是可以的。但如果你现在只有三四成仓位、甚至基本空仓,那,或许真要抓紧时间了。
简单说两句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