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牍之升009-1抗震重建解密

木牍之升009-1抗震重建解密

00:00
12:47

§§§木牍之升009-1抗震重建解密

【传播四川好声音,挖掘巴蜀老故事】

   欢迎收听我的喜韵坊【巴山蜀水老故事】,由喜马拉雅FM出品,有声版权壹万部之纪实文学《木牍之光》。作者:元夫。播讲:蜀道声音盒子剧社队CV倾情打造。

   请投月票、请订阅、请点评、请点击右上角转发第一时间更新哦!




   著名作家牛放先生在本书出版之际手书写道:在木牍里寻找刻写的感觉,让心进入木质,阅读历史与自然对话,妙也!



(旁白)

    青川老县城的涅槃重生使整个县城上白档升级,特别是有关青川文化元素、青川特点得到极大彰显。但是老城重建是一块真正的硬骨头,直到今天还在啃。居民所承受的疼痛一点也不亚于板房腾挪的痛苦,甚至更甚。

.....

    想尽千方百计,走过千辛万苦,抽刀千丝万缕,斩断千纠百结,历经千难万险,终于换来今天的崭新容颜。


    当县城原址重建成为定论之时,所有青川干部都觉得原来准备放弃的这一块才是最难绕过去的槛,现在不得不直面这“站立的废墟”。

    “震在汶川,哭在北川,苦不堪言在青川”。

     汶川、北川、青川“三川”格局形成以后,常常可以听到类似的比较性顺口溜,他们的比较对象再也不是广元市内的某个县,而是北川、汶川。

     灾后重建中他们总结出:“汶川一镇,青川一村,北川一城”,

就是说各灾区重建的亮点,汶川看映秀镇,青川看每个村,北川看新县城。

     迟发考卷、板房腾挪、断裂带拆除拆迁无一不是史无前例的

难题。而最后一个“苦不堪言”才刚刚开始。

     青川老城区的建筑物有很多正好建在断裂带上,地震期间垮塌一些,没垮塌的墙面被震成“X”形裂口,所以被称为“站立的废墟”。

更为关键的是,老城区这一块没有规划。因为县城当初拟建竹园,所以宁波在做县城规划时,甩开了老城区这一块,仅仅编制了《老城区用地研究》《城市设计导则》,而无具体规划。


         伤筋动骨 戴着脚镣手铐舞

    2009年8月,青川启动了老城区重建。

    当老城区的危房拆除及征地拆迁工作一启动,便受到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巨大阻力,部分群众采取各种手段强硬阻挠拆除。于是青川重建委出台了〔200931 号文件,明确规定断裂带上震损建筑必须拆除。

     新家园建起是自己在享受,为什么有群众不理解?原来,情况远不是拆旧换新那么简单。

     地震使青川县城成为一座“站立的废墟”,主要指老城这一块,60%以上的房屋虽未立即垮塌,但已成为D级危房。

     为了安全起见,青川县建设规划局在地震后曾经组织专家对老城区建筑进行了一次应急危房鉴定。当时所有人的心态处于保命阶段,这些房屋的主人无暇顾及这些鉴定结果,甚至认为与他们没有多大关系,或者认为鉴定结果越坏对他们越有好处。

     眼看着人口流量暴增,商铺门面、餐饮住宿生意火爆,特别是明欣广场、青川中学、建新酒楼一带,是地震断裂带,曾经是商业繁华区,人气最旺盛的地方。当时间过去一阵子以后,房子在无数次的余震中并未垮塌,他们就回来重打锣另开张,门面一开就揽金!揽金正欢,说要拆除断他们的财路,不反对才怪。

    2009年9月,县委新的主要领导上任后,庄子坪板房建设的事情与宁波达成协议后,主要工作也转向老城这一块的建设。问题的严重性和艰巨性双方都看得很清楚。

    这一块没有规划,该怎么弄?

    此时,青川从建设局找出 2003年版的控规。

    城建局副局长青久江说,这个规划对于老城三条断裂带的位置虽然比较模糊,但是大体方向上还是比较吻合。于是青川县城这一块只好依据这个控规,按照省建设厅川建函(2009]248号文件,“断裂带上不得修建永久性建筑,应避让20米进行建设”的文件精神建设。

    明欣广场一带的街道是青川县的商业中心。地震断裂带就从明欣广场经过,这里的建筑物要么在地震断裂带上,要么在避让区内,本在拆除范围之内,但是这里是青川县城商贸最活跃最繁华地段,老百姓都想将门面利用起来赚钱。为此,他们会找出各种各样的办法和理由来反对拆除。

    这时,他们关心起鉴定结果了。他们说那些专家在余震不断人心惶惶的时候,根本就是应付性的鉴定,他们对鉴定结果不服,自己去请人鉴定,擅自加固房屋,以达到不予拆除的目的。甚至有人要求拆除时政府要认自主加固的费用。对这种行为,政府一律按规定规划不予迁就。

    为此青川县打响了拆除攻坚战。

     虽然地震以后,青川县进行了一些危房拆除,但大多是公共建筑的拆除。县里当时一个劲地想搬迁到竹园,也没把这个情况当回事,以至于有“事后诸葛亮”说,如果当时全部推倒就不会出现后来的这些麻烦了。

    当这一轮攻坚战打响的时候,所有应该拆除的建筑都涉及老百姓个体,伤筋动骨的时刻到来了!

     一时间,银行与居民户之间的房屋债务、企业改制、保险矛盾、产权纠纷等等,甚至三四十年的历史遗留问题都被牵扯出来了。

     剪不断,理还乱……

     “危房拆除攻坚犹如戴着脚镣手铐跳舞,还必须跳出优美的舞姿。”县长罗云这句形象的比喻把青川老县城重建的艰难和青川干部群众的决心阐释得淋漓尽致。

      青川县城挂满了“大拆促大建,大建大发展”的横幅标语,青川电视台、青川门户网站、广播、报纸掀起强有力的宣传攻势。

      宣传是政府与老百姓沟通的最好手段。政策、新闻、访谈、评论,在电视、报纸、网上立体展开宣传攻势。但拆除仍举步维艰。

如果把青川县县城选址比喻为青川“第二次地震”,那么这一次拆除攻坚则是“第三次地震”。

      鉴于情况复杂,工作量大,青川把拆除的具体任务分解到各单位。单位一把手负责拆迁户的工作,从思想工作到经济补偿再到最后的安置等等一系列问题,均由单位负责解决。

     老城区断裂带和危房拆除中经常遇到前面罗列的问题。一时间拆不下去,建不起来。断裂带上仍有很多建筑,如明欣广场、青川中学一带。

     中央的要求是:灾区 2009 年底必须保证老百姓有房住。

     工作任务太重,情况复杂,资金紧张,住房紧张,在这一系列的压力之下,县委县政府扛不住了,开始妥协,默许断裂带上的房屋损毁不太严重的,可以通过维修加固加以利用。

    这一妥协,并未使棘手问题得以解决,个别地方反而出现更加难以收场的局面。

    比如,明欣广场阴平街拐角处的原商业联合公司一幢5层楼临两街7个门面,整幢楼一共26户人家,由于国营企业改制的遗留问题一直拖到2008年地震前才得以解决,将门面以每平方米1万多元的价格拍卖给私人,刚投入使用就地震了,买房子的钱打了水漂,店主心里很不平静。一楼门面和二楼以上的15户住户是1991年这幢大楼修建的时候集资建房。这幢房子的一楼是框架结构,损毁不严重,可以利用。二层以上是圈梁结构,震后损毁严重,四五楼以上的建筑物垮塌砸坏了下面两层楼梯,二三楼裂缝随处可见,地震后二楼以上住户一直不敢回家居住。

     在一楼拥有门面的9户人家就不一样了,他们在地震发生不久就回来开门营业。他们说:“要拆除这幢房子,就把我当初买门面的钱还给我。”

    “楼上的房子没法住了,必须拆掉重建!”二层以上的住户这样说。

楼上楼下的不同意见,住户与门面之间的争执,争论声此起彼伏,一时间像炸开了锅一样。

     当然,类似情况还有很多……


本书作者简介:

    笔名元夫、本名熊芙蓉,曾作教师,现为广元日报社记者、编辑。五一二汶川大地震前21小时抵达青川,在青川遭遇特大地震,逃出房间后即开始采访,十三日回到广元,当即在广元新闻网发出第一篇青川灾情报道,之后大部分时间泡在青川,因而有了这部《木牍之光》。



记住灾害历史,敬畏自然生命。

   喜马拉雅FM【巴山蜀水老故事】本辑播讲完毕,感谢您的收听,有声作品陆续上架。如果您对蜀道文化感兴趣可以在评论区留下您的文字;如果您喜欢巴蜀文化,可以在喜马拉雅官网搜索《通往天堂的路》、《少年武则天》、《唯美四川螺髻山》、《朝天关风云》、《花蕊夫人》;《村里的故事》、《趟过记忆》、《青青之川》、《蜀道天下》、《武曌千秋》、《木牍之光》、《东河口绝恋》等。

请投月票、请订阅、请点评,点击右上角转发第一时间更新哦!

欢迎著作者与蜀道声音盒子剧社合作有声书数字音频,详询微信ZMXD要法要法(您懂的)、敬请期待。

亲爱的小耳朵下辑更精彩,我在蜀道等您哦。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