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强都市圈丨四川省人大代表刘清友:成都都市圈区域创新共同体要盘活两大资源

建强都市圈丨四川省人大代表刘清友:成都都市圈区域创新共同体要盘活两大资源

00:00
04:11

“成都都市圈打造区域创新共同体需要许多资源要素保障,而人才资源是一股重要的支撑力,此外,创新平台也很重要,只有集聚众多在细分产业领域有技术优势的创新平台,才能整体提升区域科研水平。”1月12日,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四川省人大代表,成都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刘清友表示,目前正在盘活人才资源和科研平台优势,为成都都市圈区域创新共同体打造贡献高校力量。

刘清友

在成都都市圈的发展蓝图中,打造区域创新共同体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今年四川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就新时期四川科技创新工作制定了全新“路线图”,这给成都都市圈区域创新共同体打造提供了方向指引。

“区域创新共同体的打造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离不开人才支撑。”在刘清友看来,成都集聚了众多科研院所,许多优秀科技人才扎堆于此,形成了良好的创新氛围,这些人才来自不同的产业细分领域,能够为成都都市圈创新共同体打造提供智力支撑。

事实上,高校在科技人才培育过程中发挥了“蓄水池”的作用。刘清友说,过去5年,成都理工大学在科研人才培育方面相继推出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珠峰人才计划”“珠峰科学研究计划”等重大举措,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布局了一批战略科技人才、一流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学校的科研人才正在参与成都都市圈建设,这其中就有一支科研团队参与天府永兴实验室建设。”

2021年12月,瞄准“碳中和+”,天府永兴实验室揭牌运行。刘清友介绍,成都理工大学主要参与碳汇与地质固碳、地热、生态修复等领域技术攻坚,“这些都是围绕‘双碳’领域的科研项目,我们打造的两个研究中心已经通过专家的论证,这些都能为成都都市圈未来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及修复提供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撑。

《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指出,提升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创新能力,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提档升级科教基础设施和国家级创新平台,设立新型研发机构。政策驱动之下,一方面,成都理工大学持续发挥“地矿油核”特色和新兴交叉学科优势,聚焦"双碳"目标参与天府永兴实验建设,推动实验室的一些科研项目在成都都市圈实现成果转化;另一方面,一些“新面孔”科研平台相继打造。

“我们集中了学校的机械、电子、信息、材料和装备领域的科研力量,为未来我们在装备制造业和智能制造领域赋能行业发展作出更多贡献,我们已经和德阳市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石油装备的智能化、轻量化、模块化方面以及井下的导向工具和检测仪器方面深化合作,加快自主研发进程。”刘清友说。

“油气装备的智能化、模块化、轻量化方面仍旧需要改进,在地热方面,需要研发中低温地热的发电装置,而德阳的装备制造产业具有雄厚的基础,将高校的技术和地方的产业实现有效联动,有助于构建创新共同体,提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刘清友说。

事实上,成都理工大学的科研合作版图还触及到眉山和资阳,对接成都都市圈产业发展需求。“我们已经和眉山围绕生态修复领域开展合作,而装备制造、智能制造、新材料、灾害预警等领域,我们将与资阳开展合作。”刘清友透露,长远看,学校在成都都市圈的合作领域还会拓宽。

成德眉资省两会联动报道组记者 叶燕 宋嘉问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