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民歌】《西洲曲》(4)

【南北朝民歌】《西洲曲》(4)

00:00
05:24

课程录音:高政锐(微信15164529901)

音频处理:苏丹 邢春宇

背景音乐:金梓

文字转换:陈妍竹

文字一校:香竹

文字二校:韩金城

工作协调:滕亚慧、杜玉芹

公众号:子约2014

大家好,欢迎收听水语文,我是高老师。今天我们继续来讲《西洲曲》《西洲曲》在南诗坛上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称谓,它被称为南朝诗坛上的戈德巴赫猜想。说到戈德巴赫猜想,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著名的数学问题,到现在也没有得到一个最终的答案。

《西洲曲》它为什么有这样一个称谓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关于的抒情主人公性别的问题,也就是说一般人都认为这首诗是写一个女子对男子的思念,但是按照这个逻辑来看的话,它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说“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忆梅、折梅的主语明显是男性,而不是女性。既然是女子对男子思念怎么以男子的思念来开始呢?这就是一个问题。还包括“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这是对女性的充满爱意的描写,它肯定是出自于男性视角,这又是怎么来解释一个女子的相思之情所以说从一个女子相思之情的角度来解读这首诗,它存在一定问题要是男子对女子思念的话,中间写女子的一系列的登楼念远的过程,这又怎么解释?所以说这首诗它被称为南朝诗坛上的哥德巴赫猜想,主要原因就在于的抒情主人公确实是难以说明白的。

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也就是说这里其实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句子,叫作“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这里头有一个,如果说我们把有的描写当做一种梦境的话,这个问题是不是能够解决?

这里我下一个结论,也就是说从整个《西洲曲》的结构角度入手,我们把它视为一个男子对女子思念的诗,也就是说抒情主人公是男性,很多问题应该能够解决。

为什么这样说?我们可以首先考虑“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这是一个男子忆梅、折梅的一个动作,表达了他对江北的女子的思念,这是我们的一个初步的结论。接着“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写到了这个男子,思念这个女子,内心当中继而就升起了女子的形象。她穿着一个杏红色的单衫,双鬓是乌黑的,像雏一样充满了一种温暖和一种爱。

接着他说“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西洲在哪里?他当然是知道的,所以说他只续接了。通往西洲的方式是坐着船经过一个桥头,这都是男性视角之下的对女性的这种相思这种爱。他用了一种双关的写法,用了一种过的修辞,表现了女子的登楼、念远的过程,但是这种过程只不过是如梦,是一种虚幻的描写。这里说海水梦悠悠,这里的其实揭示很明显。大家注意,他说“君愁我亦愁”这里写没写到”?写到愁了,比如说“开门郎不至”就是一种“忆郎郎不至”也是一种所以说这所有的都是女子发出来的所以说“君愁我亦愁”是指女子,就是男子也就是说男子在思念女子的时候,他主体部分是通过梦境来展开的,最后又梦中回到了现实,说到了“君愁我亦愁”。

接着“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这个也是指这个男子,意思是说南风往北吹,知道我对女子的思念所以说把我梦吹到了西洲这是我们初步对《西洲曲》进行基本的分析。至于里写到的地域的问题称谓的问题,我们明天继续来以男子的相思之情解读,看他是不是符合这样一个逻辑关系。1263字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313133ligd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 13090981vzc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请问高老师:这两句中提到的大雁,应该是飞来的大雁呢,还是即将飞走的大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