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逝世当天,中央紧急派人去找徐静,此人是何身份?

毛主席逝世当天,中央紧急派人去找徐静,此人是何身份?

00:00
04:54

1976年9月9日,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心脏停止了跳动。当日下午3时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报了这个无比沉痛的消息。噩耗传出之后,犹如晴天霹雳一般,全国上下在震惊之余,陷入了一片哀恸之中。

华国锋在得知毛主席逝世的噩耗之后,马上召集政治局委员,在中南海202室召开政治局会议。这次紧急会议重点讨论了两个问题:如何办理主席的后事?怎么处理主席的遗体?会议结束后,中央立即派人去找徐静。为何在这个紧要关头找徐静?她有什么来头?

9月9日凌晨4时左右,卫生部长刘湘屏和医科院副博士徐静,乘坐一辆黑色轿车驶入中南海。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见到她们之后,哽咽地说道:“为了让全国人民瞻仰主席的遗容,现在需要对他老人家的遗体进行保护。时间只有15天左右,能完成这个任务吗?”

听到毛主席溘然长逝的消息之后,徐静的脑袋一片空白,面对汪东兴的提问徐静茫然地点了点头。还没等徐静反应过来,汪东兴又接着问了一个问题:“有什么要求吗?”徐静努力使自己平静下来,随后向汪东兴提出了三个要求:

第一,徐静希望先看一下毛主席的遗体,然后根据遗体的实际情况,作进一步的观察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第二,由于这件事情太过于突然,而且也不是她一个人能完成的事情,所以徐静希望先回医科院,和其他专家共同研究遗体保护方案;

第三,徐静让汪东兴给她预留一些时间,这样才能有条不紊地准备必要的器械、药品,以及其他可以用来保护遗体的医疗用品。

汪东兴听完徐静提出的要求之后,马上做出了同意的答复。而临危受命的徐静,也表现出了一个医护工作者必备的专业素养。她和刘湘屏离开中南海之后,马不停蹄地赶往医科院,随后在该院党委书记杨纯的指示下,由徐静、张炳常和陈克铨组成三人研究小组。

张炳常和陈克铨都是医科院的骨干力量,二人在徐静的领导下,投入到了紧张地遗体保护工作之中。汪东兴之所以会让徐静负责保护主席的遗体,是因为早在上世纪50年代,徐静就曾是留苏研究生,还曾获得过副博士学位,在形态学领域颇有建树。

当年,徐静在苏联读书期间,曾对列宁的遗体保存方法略有耳闻。9月9日上午10时,“三人小组”携带医疗器械和药品赶到中南海,并向华国锋汇报了遗体初期防腐方案。华国锋点头首肯了徐静提出的方案,并将保护好毛主席遗体,当成了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三人小组”在徐静的带领下,根本顾不上吃饭和休息,立即投入到了对毛主席遗体实施防腐处理工作之中。在三人的默契配合下,终于在9月11日完成了毛主席遗体防腐工作。

1976年9月11日清晨,毛主席遗体被转移至人民大会堂北大厅,首都群众在这里举行了遗体瞻仰活动。这次吊唁活动一直持续到9月17日,先后有30多万首都民众,来到人民大会堂瞻仰领袖遗体。

9月18日经中央决定,将毛主席遗体转移并存放于“769”保护室,在徐静领导的“三人小组”努力下,又对主席遗体做了进一步防腐工作。如今,46年的时间转瞬即逝,但毛主席的遗体保护参数一切正常,不得不说这都应该归功于徐静。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