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随着成都第四轮集中供地拍卖结束,成都2022年度集中供地也落下帷幕。
从去年试点“双集中”供地以来,截至目前,成都已进行了七场集中土拍,累计供应涉宅用地三百余宗,超21000亩。
如今,成都 “双集中”供地两周年,有哪些“大事件”值得关注,又诞生了哪些“大数据”?封面新闻记者进行了梳理,一起来看。
2022年度地市特征及未来趋势
从今年全国“双集中”各城表现来看,地市主要呈现以下三大特征。
特征1 | 城市间、板块间,分化加剧
不同去年的地市热度,今年包括一线城市在内的大部分城市,“底价成交”成为主要特征。与此同时,亦有少量重点城市热点板块的优质土地,备受追捧而高溢价成交。这说明城市间、板块间的分化日渐凸显。
特征2 | “多次少量”,或成土拍新常态
不同去年全国统一的“一年只卖三批次地”,今年不仅大部分城市将集中供地次数增加到四次,更有部分城市安排了第五、第六轮供地。同时,第四及之后批次的供地数量和规模,呈现明显下降。业内分析指出,“多次少量”推地模式或将成为明年土拍新常态。
特征3 | “代建”模式,或成楼市新特征
从全国范围看,今年,地方国资平台公司及头部国央企成为拿地主力、民企收缩的特征进一步加强。成都市场,兴城人居、城投、轨交、华润、中铁建是主要代表,民营阵营仅有龙湖表现较积极。
基于未来房地产细分发展趋势及当前土地资源分布情况,目前,无法参与公开土拍的房企越来越多试水“代建”模式,受限于资源、开发经验等因素,平台公司开放“代建”合作渠道的案例也越来越多,“代建”或成未来楼市新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