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颖新剧《风吹半夏》,90年代女性的觉醒之路

赵丽颖新剧《风吹半夏》,90年代女性的觉醒之路

00:00
05:04

《风吹半夏》这部剧记录了90年代中国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也展现了女主许半夏从幼稚到成熟的成长路线。

90年代是一个神奇的时代,只要胆子够大,就能站在风口上赚钱。

女主角许半夏在90年代就属于底层出身,而且身世凄惨,母亲去世后,父亲再娶有了新的家庭,还霸占了外婆留下的房子。

这样的成长环境,让许半夏和父亲之间的感情变得畸形。

父亲叫女儿“款儿姐”,这个外号明显带着“取款机”的意味,把女儿当成了自己二婚家庭的取款机。

而女儿对父亲也是处处谈钱,处处谈利益,甚至和父亲借钱都是谈利息、签合同,父女之间的感情不足外人道。

草根出身已经处境艰难了,而许半夏还从事了一个男人占据主导的行业——钢铁行业,在众多男人中硬生生闯出了自己的一条路。

在这条“事业线”上,许半夏的抗争之路,也是女性觉醒之路。

在一个90年代的故事里,创作者融入了当代“女权意识”,更加符合女性观众的偏好。

《风吹半夏》让两个时代的人思想交互,都能从同一部剧中得到共鸣。


这部剧的原著是《不得往生》,剧中许半夏拿下堆场的过程中,也在情节中听到了老百姓们所言的“不得往生”。

剧中对90年代“先富起来的一批人”有一定的美化,例如把小弟为了拿下堆场而罔顾生态,肆意往滩涂上倒石油,美化成小弟为了老大的事业一时冲动做错事。

但是还是保留了违法排污、工人下岗、行贿等相关情节,可以说,已经算是相对写实了。

我们在剧中看到的是一代人的崛起,特别是一些年轻人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一次又一次克服困难,顺着政策扶摇直上。

但是其实在时代发展的背后,许多人因此成为了发展的牺牲品,他们有的为此付出生命,也有的在社会不得生存。

剧中的工人下岗,年轻的工人还能在民营企业中站稳脚根,但是那些中年的工人呢?

现实是不可能像剧中那么美好的,经历着下岗、没饭吃,过不下去的时候也有人选择自杀。

因为一个人的失业,代表着整个家的难以维持。

不是每个人都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阵痛”,也有一部分人是被社会转型抛弃的人。

对他们而言,那个时代对他们来说,不是美好,而是噩梦,所以会骂出“不得往生”这样恶毒的词汇。


在看剧的过程中,相信大部分女性都向往许半夏的感情态度。

她在发现前夫出轨的第一时间没有选择忍气吞声,而是要闹大,闹得街坊邻居全知道,这其实是不给自己留退路的勇敢,说明她这个人的性格,做出选择,就绝不后悔。

而后许半夏和赵垒在一起了,他们俩属于双a组合,两个人都有极强的事业心,所以谁都不可能为对方放弃事业,回归家庭。

这样的爱情虽势均力敌,却也从侧面证明,不论是许半夏还是赵垒,他们都把事业看的比爱情重要。

那么野猫和童骁骑的爱情呢?属于火热的类型,两个人因为荷尔蒙走到一起,在困难中建立感情。

但是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的人,可以共患难,却不能同享福。

因为困难的时候会想要抱团取暖,而日子好过了,反而各有心思。

两个人的学识相差太大,即便后期男方愿意放下一切,追随女方出国,但是等真正到了国外,其实两个人完全不是一个阶层的人,一个是留学生,一个是打工仔,认知差距越来越大,往后的日子定会矛盾重重。

吃软饭上位的冯遇,他的爱情之路就更像一场玩笑了。

年少的时候,在工厂打工,无论是出于经济还是荷尔蒙,他选择了和厂长女儿结婚。

而婚后,又极力追求所谓的真爱,和小三爱的死去活来。

当小三成为正妻之后,他才懂得后悔莫及,原来当一个女人成为妻子的时候,她的缺点总是能够被无限放大的,无论之前有多美好,都能一朝溃败,于是他自食恶果,第二次离婚。

总的来说《风吹半夏》讲了一个时代的缩影,在躁动不安的时代,我们更加需要秩序,在秩序下创造的财富才是真正安稳而长远的。


这也是前期的许半夏只管拼命,不管其他,到后期,她开始注重企业的文化、产品质量等等,她的成长也是90年代一整批企业家的成长。

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乱世”,但是确实市场规则还没完善,相对是“乱”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