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俐VS范冰冰:《秋菊打官司》和《我不是潘金莲》到底有什么不同

巩俐VS范冰冰:《秋菊打官司》和《我不是潘金莲》到底有什么不同

00:00
03:04

首先,年代不同,两部影片在两位导演创作生涯中的阶段也不同。

《秋菊打官司》是张艺谋的第5部电影长片,当时张艺谋刚刚凭借《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等影片享誉国内外,正进入自己创作的巅峰期。

而且张艺谋最初几部作品并非瞄准市场的商业片,前期尝试的商业片《代号美洲豹》还失败了。

《秋菊打官司》还是他前期创作的审美趣味所在,即表现中国土地上的一些中国面貌。

当然也有很多人批判他故意丑化中国,迎合西方电影节对中国面貌窥探的猎奇心理。

总之《秋菊打官司》是张艺谋导演刚刚出名后的作品,还属于他创作阶段早期的典型代表。


而且张艺谋在处理《秋菊打官司》时一改前几部作品的强烈形式感,转而采用了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把这部电影拍的像一部纪录片,也是一次对自己风格小小的改变和尝试。

而《我不是潘金莲》不同,它是冯小刚导演的第18部电影长片。


在这部电影之前冯小刚早已通过“京圈幽默”贺岁片奠定了自己的地位、商业价值与独特风格。

但是,作为冯小刚创作后期的作品,《我不是潘金莲》失去了当年作品的灵魂,剩下的只是为了形式而形式。

比如《我不是潘金莲》中采用的方圆画幅,以及画幅变化,让电影看起来在形式感上有些特别。

但这个独特的画幅除了掩盖FBB毫无演技的表演,造成一种窥视感和回忆感,也就仅此而已。


第二,就是关于主题,在主题表达上《我不是潘金莲》要比《秋菊打官司》肤浅的多。

很多人说《我不是潘金莲》是“官场现形记”,因为这部电影本身想表达的不是李雪莲告状,而是讽刺各级官员面对这样一件荒诞的案件的反应。

整部电影成了借台词讽时事,肯定失去了原著中的很多东西。

比如下面这些台词,看着感同身受,原来这些问题并不是这三年才有,而是这三年放大了本就存在的这些问题。

还有下面这些话,听着耳熟吗?感觉就在描述过去三年和当下。

竟然出现在2016年的《我不是潘金莲》中,也算是神预言。

在《秋菊打官司》中,核心并不在多么辛辣地讽刺时事和社会,矛盾在于秋菊的诉求与她的上告之路本来就南辕北辙。

她想靠法理解决一个情理诉求,结果必然是求而不得。

这两部电影虽然都是层层上告题材,但差别还是很大,《我不是潘金莲》并非聚焦李雪莲告状本身,而是在讽刺;而《秋菊打官司》聚焦在秋菊个人的抗争之路,更像她自己的心路历程。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elizabeth2016

    比较的意义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