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盟友积极拥抱中国,美国快众叛亲离了

关键盟友积极拥抱中国,美国快众叛亲离了

00:00
12:05

当前最火爆的国际话题,无疑是中阿峰会了,不论是合作力度与广度抑或是热闹的现场环境,都与数月前美国总统拜登访问沙特时形成鲜明对比。在部分媒体看来,此次峰会标志着以沙特为首的阿拉伯世界对外战略的去美化进程将进入全面提速的新阶段。这让有些美国网友感到十分不爽,他们认为阿拉伯世界过去几十年的安全与稳定全靠美国支撑着,没有美国提供的保护伞,没有与美国的军事同盟关系,阿拉伯就没有今天的繁荣富庶,所以,阿拉伯世界去美向中等同于背叛。

美国人的这个观点有两大逻辑错误:

首先,沙特及阿拉伯世界是有完整主权的国家,而不是像日本和韩国一样名为盟友实为美国半殖民地的非主权国家。既然是完整的主权国家,就有独立自主的外交选择权,何来背叛一说。

其次,国际社会没有免费的餐食,任何双边合作从来不是单方面付出,美国对沙特的安全有贡献,沙特对美国的经济和霸权同样有贡献,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沙特对美国的贡献要远比美国对沙特的贡献大。因为没有沙特,或许就没有今天的美国。

美国总统拜登访问沙特

七十年代初的美国全球战略,在自身难以根治的顽疾和苏联一天比一天凌厉的攻势下,几乎已经发展到大溃败的地步了。军事上,越南战争的失败使美国面临其在东南亚的势力被彻底扫出去的危局;经济上,受战争期间美联储频繁印钞放水的影响,美元币值大跌,各国央行争先恐后的抛售美元并兑换储存在美国的环境,第一次美元霸权即黄金美元霸权解体;地缘上,苏联与印度愈发稳固的战略合作,令美国进入中东的唯一一条陆地通道巴基斯坦处于一种岌岌可危的地步。

正所谓乱世出英雄,就在美国离轰然倒塌不远之际,一位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超级战略家闪亮登场了,没错,他就是基辛格,此人深通东方的合纵连横之术,只走了两步棋便为美国重新确立起长远优势。

第一步棋自然是秘密访问中国:六十年代末,随着中苏矛盾朝着越来越无法调和的方向发展,美中苏大三角的世界格局基本成型。作为哈佛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主任的基辛格深知,自进入工业文明以来,还从未有一个大国同时战胜两个大国的先例。因此,他积极说服尼克松修复中美关系,并于1972年在秘密访华的行程中成功把中国拉拢到美国一边。

这次访问的成果对于美国而言,战略意义不亚于研发出原子弹:一是美国不但能从越南战争中的泥潭抽身,还得以保留其在东南亚经营的势力范围;二是有人能从陆地上牵制苏印在南亚的同盟;三是美苏全球战略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性的逆转,这为美国在八十年代反守为攻打下夯实基础。

第二步棋是秘密访问沙特:1973年,刚刚履新美国国务卿的基辛格乘专机抵达利雅得国际机场,他此行的目的只有一个,为美国的全球货币霸权寻找到比黄金还要坚固的锚定物!

彼时,阿拉伯世界明面上是独立于美苏之外的中间势力,但有不少小国跟苏联的关系十分亲密,比如埃及和叙利亚都曾是苏联的准盟友。基辛格知道想要单纯的说服沙特跟美国结盟不太现实,所以他说了一句很有水平的话,大致意思是以色列的关系跟美国不是一般的铁。

以色列在1948年建国后,经常跟阿拉伯国家干架,因为有美国的鼎力支持基本赢多输少。

什么意思?

如果沙特不听话,美国完全可以放狗咬人!

七十年代初那会儿正是全球经济腾飞的高峰期,对石油的需求日益旺盛,阿拉伯世界虽然未必打不赢以色列,但在这个时候爆发战争,恐怕会错过赚钱的绝佳时机。再说了,美国是什么不择手段的货色他们也见识过,伊朗跟美国的关系铁吧,巴列维王朝的地位在美国的盟友圈里,比日韩还重要,但时任伊朗首相的摩萨台只是稍微有点反对美国的意思,就被CIA干下去了,这货狠起来是真不当人。

聊完大棒后,基辛格又赶紧给沙特塞了一根胡罗卜,说什么只要沙特愿意用美元结算石油贸易,美国就会与之结盟,保证以色列永远不敢进犯!一番威逼利诱下来,实在没啥办法的沙特便答应了美国在全球范围内以美元定价石油和贸易结算,同时将盈余的美元用于购买美国国债!

1980年~2020年世界原油出口量,浅蓝色为OPEC成员国

沙特归附美国对世界产生的冲击力,跟中美修好是差不多的,中东地缘上美国是伊朗、土耳其、沙特三雄在手,直接抹平苏联的战略优势。货币霸权上更不得了,许多经济学家高呼货币锚定物终结论,称赞美国建立起的石油美元霸权将万世千秋。

这在当时的环境下还真不是吹牛,货币锚定物的属性必须是硬通,用简单点的话来说便是刚需性。

黄金为啥能做英镑和第一次美元霸权的锚定物。

道理很简单:他是硬通货币,币值恒定,购买力永远不缩水,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等同于黄金,你走到全世界都能兑换,能不强吗?但石油的刚需属性比黄金强上数百倍,各位想想,黄金本身没有什么价值,它的价值仅限于收藏和交易。石油就不一样了,它号称工业的血液,没有石油,就不能进行工业建设,你说工业建设可以不搞吗?

当然不能!毛主席说得好,落后就得挨打,工业时代,工业实力是衡量国家实力的唯一标准,你不搞工业挨打的可能性相当高。因此各国在二战结束后就玩命地发展工业,而随着工业的普及,对石油的需求越来越大,其刚需属性也越来越强。

沙特和它领导的那一帮阿拉伯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供应商,他们规定只能用美元结算,大部分工业国都得满世界找美元。

找美元的办法也不复杂,哪里是全球最大的美元流通市场,就去哪里找!

那谁是全球最大的美元流通市场呢?

想都不用想,肯定是美国。于是乎,各国们为获得购买石油必需的美元,只好以极低的价格将自己的工业产品出口到美国,从而获取美元。如此一来,美国的通胀被大面积压低,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不少。除此之外,随着美元不断的溢出,在国际市场上流通的美元和各国外储的美元也在增加,各国为充分利用手里的美元,要么会选择回购美国国债投资吃利息,要么用美元来做其他的国际贸易,渐渐地美元不止是石油的结算货币了,还成了所有国际贸易的通用货币,第二次美元霸权由此全面确立。

沙特给美国的惊喜还远不止于此,八十年代下半叶,苏联战略颓势尽显,社会经济也愈发吃力,美国决定打出蓄力一击奠定胜局。1985年6月,时任美国中情局局长约瑟夫.凯西秘访利雅得,希望沙特能号召欧佩克成员国增加产能打压国际油价,以此摧毁苏联财政。

好兄弟沙特二话不说,马上就宣布原油产量从200万桶一天,增加到1000万桶一天,增幅高达500%,国际油价应声腰斩一半,从35美元一桶暴跌至10美元一桶。再加上西方包括粮食在内的一系列禁运,没过久,苏联就因为缺乏足够的外汇储备和购买渠道而陷入物资匮乏的社会危机之中,这为苏联在五年后解体埋下浓厚的伏笔!

从扩大中东战略优势到建立美元全球霸权再到合作搞垮苏联,如果说美国许给沙特的是一座城池,那么沙特许给美国的则是半壁江山。换言之,不是沙特欠美国的,而是美国欠沙特的。

但沙特终究不是美国核心盟友圈的成员,更与西方文明无办法瓜葛,难免会有利用价值压榨殆尽后,被美国一脚踹飞的结局。沙特和美国的矛盾并不是卡舒吉案的问题,那只是导火索,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美国和沙特的矛盾早在奥巴马时期就种下了。

2015年,美国为打压俄罗斯,联合沙特再次通过增产的方式压低油价,沙特因此承受了不少损失,还遭到伊朗领导下的胡塞武装袭击,最危急的时候胡塞一度打进了沙特领土。然而,当利雅得寻求美国的帮助时,却被白宫以美军不宜过多介入地区局势为由给打发回去了。

到2017年之后,双方的矛盾更加突出了。特朗普是传统化石能源集团的利益代表,在他的任期内,美国政府积极推动以页岩油资源为首的本土化石能源的开采,短短一年时间,美国原油开采和出口量成倍增加,并最终在2019年初以1150万桶/天的产量干翻俄罗斯和沙特,一跃为世界第一大原油产出国。

俄罗斯的原油出口市场,在克里米亚事件受欧美制裁的缘故后比较固定,这意味着美国原油吞噬的用户大多是沙特的市场,这下搞得本就因叙利亚问题和也门问题饱受国内指责的沙特国王更雪上加霜,双方的矛盾在这时就种下了,一直到民主党上台,卡舒吉案爆发,这才闹得满城风雨。

除了历史矛盾,沙特去美向中还有一大迫切的现实因素在于:去碳化已经成为世界主流共识,在加工过程中和加工后衍生品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的石油迟早会被淘汰,如果阿拉伯国家继续躺在油田上睡大觉,跌落为发展中国家乃至落后国家是时间的问题,他们唯一的出路只有产业转型:即发展基础更稳固的制造业永久性撑起阿拉伯世界的高收入。

阿拉伯各国财政丰腴,砸钱砸政策很好吸引外商投资,且又位于四通八达的波斯湾和中东地区,产品不能是走海路出口还是陆路出口都很方便,物流优势比东亚大,欠缺的仅是主要工业国有规模的产业转移。

美国虽然手握一半的国际供应链主导权,但从特朗普时代到拜登时代,白宫的战略向来清晰:制造业供应链事关美国国家安全,美国未来的制造业只能是近岸和外岸,即要么在美国本土生产,要么在美洲生产。沙特远离美国核心力量覆盖圈,大国势力错综复杂,想从美国主导的产业链转移中分一杯羹,比老母猪上树还难数十倍。

放眼世界,唯有中国既有实力也有意愿扶沙特一程。

沙特是石油出口大国,扩大跟沙特的合作符合我们的能源利益,同时沙特所处的中东又是进入非洲地区的窗口,若是能将此地打造好,衍生效益能辐射整个非洲北部。

所以,中国跟沙特的合作不是简单的寇可往,吾亦可往,而是为万世开太平!

前有伊朗伊拉克,现有沙特,等着吧,美国距众叛亲离不远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