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冷战结束以来,欧美至上主义席卷全球,不少没有独立思想的民众对西方所说的话奉为圭臬,并无条件信任。在这群人看来,只要听他们的话,跟着他们的指挥棒走就能成为发达国家。即便后来接二连三的危机,将他们精心编造的谎言无情戳穿,但人们心中的幻想之火从未熄灭过。
对此,俄罗斯国际事务理事会主任安德烈·科尔图诺夫,一番颇有深度的发言或许能点醒那些似睡非睡的人。
俄罗斯应更注重与亚洲、中东、非洲、拉美等非西方国家的关系。这么做并不容易,因为几个世纪以来,俄罗斯一直试图成为西方的一部分。尽管如此,俄罗斯别无选择,必须从根本上重新评估其外交政策及安全优先事项。
——安德烈·科尔图诺
划重点:俄罗斯一直试图成为西方的一部分、俄罗斯别无选择。
这两段极具落差感的言论背后,埋藏的是俄罗斯长达三十年的战略之殇,他们用比鲜血还惨痛的历史悲剧向世界揭穿了一个的真相——
美国人不可信!
现代俄罗斯对美西方的融入和无条件信任,其实早在苏联末期就开始了。东欧政治生态发生剧变后,在宣告美苏冷战行将落幕的同时,也把全面战争的氛围推至新的巅峰。
原因很简单:苏联的不安全感越来越强烈!
欧洲一直是美苏对峙的最前线,而苏联作为欧洲国家敢与本土远在万里之外的美国叫板的底气,除了庞大的核武库之外,就在于从东德到保加利亚一线的东欧国家为苏联筑起一道长达700km的战略缓冲区。只要这道缓冲区在,苏联在常规战争中便还能游刃有余。但随着他们的政治结构纷纷转轨和华约的分崩离析,缓冲区荡然无存,这意味着苏联的本土彻底地暴露在北约军事集团的兵锋之下!
纵观欧洲列强混战的历史,由大国愈发强烈的不安全感引发的战争,比其他任何因素都要高,大国越是感觉不安全,就越想用军事行动塑造安全。一旦苏联陷入到该逻辑陷阱里面,世界大战也就不远了。
长期浸淫在这种环境里的美国和欧洲当然知道其中的利害,眼看着冷战就要胜利结束了,如果这时候苏联某些实权人物因为焦虑心态搞军事冒险,完全是不可接受的。因此,美国迫切地需要一个契机,给予苏联足够的安全保证以缓解莫斯科内部的不安定因素,尽管安全保证不一定是真,但样子必须有。
而德国统一问题,就是美国等待的这个契机!
东欧政治生态剧变后,东德就成了欧洲地缘政治的孤岛,与西德的统一只是时间问题,苏联再继续固守下去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对于彼时掌握苏联大权的妥协派而言,如何利用东德问题从西方换取一笔价值不菲的政治利益从而堵住激进派的嘴,是跟美国媾和的关键所在。于是,美苏高层就这样不约而同地走到了一起!
1990年,时任西德外交部长汉斯-迪特里希·根舍和美国国务卿詹姆斯.贝克联合向苏联做出承诺,如果苏联从东德撤军,并允许两德统一,美国在承诺不吸收原华约国家为北约成员国的同时,还愿意提供一笔经济援助以帮助苏联走出社会困境。
后者为此甚至还专门跑到莫斯科,当着戈尔巴乔夫的面拍胸脯保证:北约对北约部队的管辖权,绝对不会向东部扩张一英寸。
闻毕,戈尔巴乔夫力排众议,迅速从东德撤军,光速促成两德统一。
可然后呢?
1997年,美国以北约不东阔是给苏联的保证,而非对俄罗斯的保证为由启动第一轮东扩程序,而后又在2002年趁着普京收拾国内寡头,无暇他顾之际把黑手伸进俄罗斯核心利益区:接纳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为北约新成员国,直接将俄罗斯在欧洲方向的地缘环境推入绝地。
波罗的海三国位于俄罗斯欧洲出海口、第一大工业区圣彼得堡的西部,会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可对其形成封锁之势,苏联当时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拿下整个波罗的海地区,就是为了确保圣彼得堡出海通道无虞。
视线再转回九十年代初!
为推动苏联进一步自废武功,早年间,时任美国总统的老布什曾对戈尔巴乔夫亲口承诺:美国将维护苏联的领土完整。然而,苏联从东德撤军不久后,立陶宛最高委员会突然宣布独立,莫斯科旋即动用包括军事力量在内的手段进行镇压,但掌权的妥协派碍于西方的压力,迟迟不肯加大力度,所以这事儿一直拖到次年还没有解决。
1991年2月11日,西方率先出招,冰岛在美国的怂恿下率先承认立陶宛独立的事实,局势差不多可以用岌岌可危来形容了。但此时的戈尔巴乔夫却出于维护与英美的关系考虑,竟然没有做出反制措施。目睹苏联反应微弱的东欧各国接连承认立陶宛独立。
面对戈尔巴乔夫的质问,老布什只是略带讥讽地回应道:如果苏联对立陶宛使用武力,美国将作出回应。9月2日,美国宣布承认立陶宛独立。至此,立陶宛独立在国际上已是既成事实,苏联解体的帷幕由此拉开!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首任当家人叶利钦同样对西方听之任之。
叶利钦的信任究竟有多夸张呢?
美国有个经济学派叫哈佛学派,九十年代初,俄罗斯刚独立那会儿,外部债台高筑,内部生产欠缺,通胀压力高企,民生日渐凋敝,必须马上展开大面积的经济金融改革。叶利钦秉承着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原则,干脆从美国请来一大批哈佛学派的专家,亲自操刀俄罗斯的改革事宜,幻想着改革后能顺利融入西方家庭成为发达国家的一分子。
美国人瞅着自己送到嘴边的肥肉简直笑咧了。他们忽悠叶利钦说俄罗斯市场经济活力不足,是因为消费者手里没有足够的钱不敢消费,如果他们手里的钱多起来了就会各种买买买,流通到市面的货币一增加,还愁没啥活力?
虚心学习的老叶举手表示:老师,老百姓缺钱的原因不就是经济不行吗,这完全是一条悖论啊。
美国专家:回答正确,这确实是一条悖论,但你运气好,遇上了我们这等悬壶济世(招摇撞骗)的老神医(江湖骗子)呢,知道什么叫妙手回春吗?你有没有钱不重要,反正我能无中生有。
哈佛学派开出的药单是把俄罗斯国有资产债券化,然后分给老百姓,大家这不就有钱了吗。老叶大腿一拍,直呼妙啊,赶紧吩咐手下人照单抓药,结果怎么样呢?1997年的金融风暴令俄罗斯主权货币卢布一路暴跌,手持大量债券的俄罗斯老百姓为防止资产缩水纷纷对外抛售,随着抛售大军越来越多,债券抛售价越来越低,当年底,华尔街金融游资和寡头高调出场,只用不到百亿美元的价格便将俄罗斯人民自苏联时代积攒的几十万亿家产收割一空。
而在随后的普京时代,尽管普京本人对美国的戒备心提升了许多,但在一些细微的方面仍然倾向于西方。比如在2003年的第一次乌克兰危机中,在亲美派的尤先科入主基辅,俄罗斯通往欧洲和庇护首都的东部屏障乌克兰即将落入美国的势力范围之际,普京几乎没有采取任何过激的行为,仅仅是加大对亚努科维奇的扶持力度寄希望于几年后的大选,能重新把亲俄派选上来。
再比如在梅德韦杰夫的任期内的美俄关系,又被称之为二十一世纪的美俄双边关系的黄金时代,在这四年内,美俄签署了很多协议,最具典型代表的便是明显更有利于美国的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
但这些友好型的尝试换回的是什么呢?
2013年,第二次乌克兰危机爆发,美国把乌克兰全面纳入己方势力范围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俄罗斯地缘政治安全朝不保夕。万般无奈之下,普京只好出兵克里米亚和顿巴斯地区,以及时止损。作为反制措施,欧美对俄罗斯发起了空前的制裁,导致后者经济一落千丈举步维艰。
即便事情发展到这副不可收拾的局面,俄罗斯对西方仍留有些许幻想。
2015年9月29日,针对国内向西或是向东的争论,俄罗斯现代发展研究院发表专题文章称:俄罗斯与欧洲的市场往来难以被亚洲市场取代,经济朝东无助于解决危机,莫斯科仍然需要维系并加强与欧洲国家的合作,不能寄希望于亚洲国家。对此,俄罗斯前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库德林称,向东转对俄罗斯经济而言并不现实,缺乏深思熟虑地转向东方,可能会引发消极后果。力挺该言论的现代发展研究院院长尤尔根斯说得更狠,直言战略东转是严重的失误,对俄罗斯的影响会是灾难性的。
因此我们看到,在克里米亚危机后,虽然俄罗斯与西方明面上势如水火,但通过德国这根线处处留有余地,尤其是在特朗普执政期间,甚至有媒体还在幻想美俄和好如初。
但回应幻想的是顿巴斯地区的枪声与爆炸声。
是的,美国并没有看见或故意不看见俄罗斯留下的那道细小的门缝,转向继续利用基辅的亲美政府疯狂挑事,直至退无可退的普京选择直面战争!
纵观从苏联末期到俄乌战争爆发的三十多年时间里,毫不讳言,俄罗斯为成为西方的一部分,付出了巨大的诚意和让步,也承受了常人难以承受的屈辱,可得到的回应是什么呢?
是老布什的欺诈;
是克林顿的蒙骗;
是小布什的忽悠;
是奥巴马的步步紧逼;
是特朗普的穷追猛打;
是老拜登的斩草除根!
美国为何不放过俄罗斯?
是意识形态吗?不是,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就和美欧没啥区别了。
是文明冲突吗?也不是,俄罗斯信仰的东正教,是基督教三大流派之一!
真正的答案很简单,两个字:利益!
后冷战时代的利益蛋糕已瓜分完毕,多一个大国,利益集团里的其他成员国就会少掉一大块。
这个道理对俄罗斯如此,对中国亦是如此!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