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1+1:异地借考,一颗及时定心丸

评论1+1:异地借考,一颗及时定心丸

00:00
05:45

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12月24日至26日举行。12月7日,教育部发布通知,考虑各地实际及有关考生关切,为帮助部分考生解决参加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实际困难,对于当前仍滞留在报考点所在地以外省份且返回报考点确有困难的考生,可申请借考,无需再到报考点所在地参加考试。

据报道,北京教育考试院也明确返京参加考试确有困难的考生以及在京跨校参加考试的在校考生,可提交借考申请。

北京晚报:为考生排除“赶考”风险

近日,国考笔试、多地四六级笔试等大型考试相继宣布延期举行,让考生对研考时间也悬着一颗心。虽然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十条”发布后,火车站、机场不再扫码查核酸,对跨区域人员也不再进行“落地检”,跨省出行更加便利,但对于考生来说,流动性增强导致疫情传播风险增大,可能会给考试带来影响。面对诸多不确定性因素,考生也承受心理压力,难以专心备考。可以异地借考,无疑给考生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对于确有困难的考生,不仅不需要为准时参加考试发愁,还省去了路途上的奔波、住宿交通上的花费等,可以把接下来的时间用来准备最后的冲刺。考研是考生个人大事,也是国之大事,异地借考,让如期考试、应考尽考、平安考试成为可能,给研究生考试增加了可控性,也给考生提供了回旋的余地,守住了一“研”为定的希望。

新京报:不让任何一个考研生“掉队”

教育部此举,不仅回应了大家的诉求,而且释放了浓浓善意。考研对许多人都是人生大事,相关部门不只要追求“如期考试”,而且要确保“应考尽考”,不让任何一位考生因疫情而“掉队”,以实际行动护佑每一位考生的梦想。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新十条”的背景下,允许“异地借考”更显难能可贵。从表面上看,“新十条”让异地通行不成难题,考生滞留情况会大大减少。但随着社会面感染病例逐渐增多,也意味着考生可能要承担更高在路上的风险,通过“考生不动试卷动”,可以最大程度减少不确定性,体现的是未雨绸缪,把工作做在前头的“一盘棋”思维。

光明日报:呼唤更多“异地借考”式务实保障

如果考虑到,一部分学校教学秩序尚未恢复或已有学生返乡,料将面对大幅增加的异地借考申请需求。申请需求的激增,意味着更复杂的场地安排,更繁重的试卷寄送,也当然意味着更高的组织成本和风险压力。落实好异地借考,在满足考生需求增加的同时,确保每个细节万无一失,最大程度确保考试公平,是眼下各地教育部门及相关机构的面临的一大挑战。再过半个月,开考的铃声就要响起。这场考试,考的不仅是考生,还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院校。相关机构和部门要想考生之所想,急考生之所急,因时因势调整相关保障举措,衔接协调好各环节事宜,未雨绸缪,做好做足应急预案,及时扫除他们追梦路上的障碍。

荔枝新闻:不辜负每一位考生的梦想

研究生考试承载着广大考生的梦想,他们为此付出了长时间的努力,每位考生的付出都不应被辜负。接下来,是希望各地以及有关部门以对考生、对国家考试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强分析研判,提前安排部署,统筹各方力量,用心用情用力把工作做得更为细致。要充分考虑各种情况,明确相应的处置规则,并畅通考生咨询渠道,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做好考试服务工作,及时回应和妥善解决考生关心的问题。在坚持全国“一盘棋”的基础上,更要精准施策、一生一策,确保应考尽考、安全研考,不让考生留遗憾。

北京青年报:可以成为一种基本考试方式

面向全国考生实行异地借考,还可以成为一种基本考试方式,给学生提供更多选择。以前,考研的基本考试方式是报考点考试,由报考点所在地教育考试部门负责根据考生情况组织考试。而异地借考,则是对考试组织方式的调整,是在保障考试安全的前提下,怎么方便学生参加考试怎么操作。这就是以考生为本的组织考试思路,给考生最大程度的便利。类似这样的调整,还有研究生复试。除现场复试外,网络远程复试、异地现场复试以及委托其他高校复试等方式,让复试形式多元,学生参加复试变得简单。这也为异地复试进一步探索可行的办法,积累了经验。因此,实施异地借考,这不只是应急之举,也是深化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的体现,教育考试部门要全力以赴优化对考生的服务,提高考试服务与考试评价质量。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