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3 冰山内容

4.1.3 冰山内容

00:00
11:34
1)行为(Behavior)
我们通过感官可以直接体验到的内容。不被我们接纳的行为,我们就尝试采用排斥、否定、扭曲、逃离等方式来应对。

2)应对(Coping)
我们对外在处境选择如何回应或反应。应对是是行为的起点。如果我们无法接纳所发生的行为,就形成了压力状态,以保护自己的自我价值感为主,使出惯用的方式进行事件应对,也就是用不一致的沟通来防卫或保护自己(指责、讨好、超理智、打岔)。

3)感受(Feeling)
感受是我们在经历事件的时候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每刻都存在,并且每刻都有不同的感受交织在一起,存在于我们的身体内。 感受有轻重,微弱的感受在细致觉察的时候可以被觉察到,而强烈的感受则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行为。强烈感受被直接体验到并命名的时候就是我们所说的情绪。在感受与情绪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线,情绪只是较强烈的感受。情绪具有生存意义,它们告诉我们该怎么做才能活下去。当我们不接纳感受,切断、掩盖或否认某些感受时,这些感受常常会以身体或心理的症状表现出来。

4)观点(Perception)
感受是会说话的,在我们的心里有着无数的对白。观点住在我们的大脑里,是存在于我们大脑里的认知,是我们对事物的态度,包括我们的想法、思想、信念、规条、价值观、人生观、解释等。这是我们基于现在和过去经验的结合产生的念头,是我们思考的内容,是我们认识世界的规则,而不只是此刻所见所闻的事实。

观点有即时性的,对当下某个事件有某个想法和态度,这个比较容易改变。也有持续性的,即对某一类固定事物具有某种固定态度倾向,这些是根深蒂固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很难改变。 观点是我们从过去学习而来的经验。经验某些时候给我们提供了生活的便利,但是执著于经验的时候就会成为一种阻碍,演化成我们恪守的死板的信念和规条。

5)期待(Expectation)
期待就是想要什么,想怎么做,希望怎么发生。它来自于我们过去没有满足,现在依然想得到。有些期待我们知道我们在期待,有的期待则是我们习惯而不会再有觉察(我们因为信任而没有让这个期待浮现到我们的脑海),有些期待则是我们不愿意承认的(因为我们的观点认为那是不可能的而不愿意去相信这个期待,但我们的心底依然存在期待)。期待是每时每刻都存在的。当我们没有得到想要的,或得到的只是我们不想要的,我们就可能会一直死抱着那些未满足的期待,消耗我们的能量。

6)渴望(Yearning)
如果说期待是想要,那么渴望就是需要。渴望是人类共通的需要,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萨提亚认为人类普遍的心理需要主要有:爱、价值、自由、尊重、认可、关注与接纳。渴望是当下的,每刻都存在,都需要被满足。当当下的渴望没有被满足的时候,就会用观点延伸出具体的期待,希望下一秒得到满足。

7)自我(Self)
人类所有的行为,不过是想证明自己。自我就是人的本质,是人的核心,是生命的源头。它决定了“我是谁”,决定了我们与自己和世界的关系。但我们常常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了解它的真正本质。我们的目标是与它连接,与生命力连接,发现我们本然的面貌,找到源源不断可以满足自己渴望的源泉。

当自己和自己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就能够和谐一致,处事不惊,坚定不移,喜悦在自己想走的路上。如果我们与原来的自己产生了偏离,就会怀疑自己,感觉不到存在,就会被情境拉走,开始“求生存”,开始向外在寻求装满自我价值的瓶子的方法。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