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记散打丨被“净时间”改变的足球体验

老记散打丨被“净时间”改变的足球体验

00:00
04:09

方舟,原《深圳晚报》体育记者,多次现场报道世界杯等大赛,球评人。

每届世界杯都有勇士球迷挑战“全勤奖”,所谓全勤,就是除了小组赛第三轮同时开球的场次,一场不落看完整的电视转播——这是对体能和意志的巨大考验。

卡塔尔和国内有5小时时差,虽然奉上了一些黄金时段的焦点场次,但全勤的难度似乎是历届之最。1个比赛日4场球,第一场从傍晚6点开始,需要小跑回家找电视,上半场可能还是拿着手机在路上看的;第四场踢完基本过了凌晨5点,但凡剧情刺激点,洗把脸回味下,天也快亮了。

卡塔尔世界杯小组赛C组首轮,阿根廷队VS沙特阿拉伯队,伤停补时8分钟

想全勤,利用场次间隔的碎片时间充电,是必备技能,这对于一个有睡眠障碍的人并不容易。尤其这个碎片时间,还在被比赛的“超长补时”压缩,过去习惯上半场补时是象征性的,下半场补时是有上限的,如今4场球下来,累计补时时长经常超过一个半场。

超长补时源自对比赛“净时间”的追求。国际足联裁判委员主席、前光头名哨科里纳推动了这一变革,他认为补时应该精确,而不是根据某些约定俗成的经验。过去因为补时时长有弹性,引起的争议也不少,英超坊间有著名的“弗格森时间”,意思是当曼联需要进球的时候,裁判会刻意照顾老爵爷延长补时;而在补时阶段遇到对手“卧草”等拖延战术,也总有人抱怨,补时中的补时往往非常吝啬。

英超有著名的“弗格森时间”

别小看这个“净时间”,那直接对应比赛强度。有数据统计,英超比赛的平均“净时间”接近60分钟,中超比赛的平均“净时间”50分钟刚出头。草根足球肯定更少,上了年纪踢过野球的人都懂,当你上下跑了两个回合,大腿发抖大脑缺氧的时候,有人一个大脚把球踢出界外,你会本能的希望,哥们,捡球可以稍微慢一点。

本届世界杯史上第一次推出了5人轮换,而且还有附加的补充名额。比如伊朗队门将首场被严重冲撞下场,根据“脑震荡保护协议”,并不占据5个换人名额;今晨和比利时队的比赛,摩洛哥队首发门将本来是布努,他还上场唱了国歌,但因为头晕被临时换掉,也没有占用换人名额。

“净时间”延长,换人名额增加,无疑深度考验球队的板凳深度,也会影响教练对整场比赛的布局谋篇。日本队首战爆冷逆转德国队,上半场控球率不足两成,下半场集中优势进攻火力打反击,被认为是一种战术城府。可惜次战面对放低姿态的哥斯达黎加队,这一招没有用武之地,也增加了日本队当下“遇强不弱,遇弱不强”的印象。巴西队首战虽然没有打出大比分,但攻击线利用5个换人名额轮番冲击,堪称视觉盛宴。相比之下,乌拉圭队和比利时队的火力点,就显得单一和老化了。

“净时间”也承受了一些质疑,因为在这个快时代,90分钟已然冗长,增加的伤停补时,纯看球的观众会不会买单要打问号。所以有一种改进建议,干脆效仿篮球,以读秒的方式更加精确“净时间”,并以压缩到60分钟的“净时间”整场计时,取代90分钟常规时间。

“净时间”带来总时间的不确定性,对媒体影响也不小,电视转播需要广告和片花填充比赛间隙,报纸则有相对固定的截稿时间。想想过去在报纸版房等压哨比赛的刺激体验,临近截稿,编辑在等着,美编在等着,版房印刷工人在等着,这边比赛还在踢,要是遇到像现在这样的“超长补时”,估计大伙都要崩溃。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