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 娱乐 - 中国人普遍缺乏娱乐因子

11.1 - 娱乐 - 中国人普遍缺乏娱乐因子

00:00
13:32

其实课程到这里,如果大家真的认真在听而且每次听完有在好好复盘一遍,再匹配上最近几年的案例,我就真的能够很放心地跟你们说,你们离合格的营销人真的不远了。今天开始,我们新的一个章节会非常有意思,娱乐。


中华民族在娱乐这件事上,其实是有相当悠久的传统的,纵是一国之主莫不如外。比如几千年前的纣王天才般地想出了酒池肉林的创意,换做今天当个酒企的品牌部头头或者选美比赛的策划绝对没问题。而周幽王则为博妃子一笑烽火戏诸侯,炒作和事件营销堪堪是一把好手。只不过这二位太过娱乐精神,以致最后都把国家玩没了。


皇帝尚且如此,平民百姓也不遑多让,上苍保佑吃完了饭的人民,酒足饭饱之后自然要找点乐子,两晋南北朝时名士集体嗑药,磕完集体裸奔,可算是行为艺术的鼻祖。


人非圣贤,岂能无过?人非机器,岂能无乐?


娱乐是除了吃饭睡觉外,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人们无时不娱乐,也无处不娱乐。普华永道曾经测算出在2015年那一年,全球娱乐和媒体产业的产值达到了惊人的1.9万亿美元。在美国,文化娱乐产业是美国的第二大产业,美国的娱乐业每年创造5000亿美元以上的产值,不得不承认美利坚也是个会玩爱玩的民族:美国人有1/3的时间用于娱乐,有2/3的收入用于娱乐,有1/3的土地面积用于娱乐。


那么好,接下来说的,才是正事。


刚才举了一个例子,那就是前几年微博很火的一个手哥-留几手。是的,这位以毒舌闻达于微博的手哥可以说是现如今微博诸多段子手的前身了。留几手在微博的蹿红一度让缺乏娱乐因子的国人们觉得:“哎,居然还有这种操作?这么多人在网上找骂?”但你还不得不承认,一旦接受了这样的设定,许多人会惊叹:“就是有这种操作!”


所以现在营销上,没错,你可以把所有行业都当做是娱乐业。


这是一个平台化的时代,这也是一个同质化的时代。市场里的很多产业已经失去了产业革命的可能,也早已进入了成长的平缓期,甚至是循环期。我们都知道那句用来最多吐槽时尚界的话:“什么是这一年的时尚潮流?就是把20年前流行的再拿出来而已。”商品的市场价值何在,商品的市场价值又到底有多少,慢慢的与其的娱乐指数开始相关联起来。在很多时候,娱乐化已经成为产业再一次升级的重要因素。


1998年,美国学者派恩二世和吉尔墨在《哈佛商业周刊》发表了一篇题为《体验经济时代来临》的文章,阐述了这样的观点:随着新消费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产及消费行为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从传统注重产品的实用和价格,到从情景和情感出发,更加注重感官体验和心理认同。


娱乐的本质和营销的目的是相通的。


为什么人们需要娱乐?因为娱乐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可以下这样一个结论,全人类对无忧无虑、不付出过多的劳动就能获取足够的需求的生活(听起来很是共产主义)都是有一致向往的,而这样的生活需要两个要件:足够的金钱和足够的时间。而营销呢,就是想方设法让你支付出这足够的时间和足够的金钱,来换取那想象中的美好生活,娱乐和营销有时就是紧紧相关,营销不娱乐怎么行?


娱乐其实并不肤浅,甚至要常常要花费一番心思,甚至需要一些天赋。你的朋友圈中一定有这么一个人,他是聚会的中心,他可以将一个简单的故事讲的起承转合悬念迭起,他可以将一个普通的笑话发挥到让别人笑得前仰后合不能自己,插科打诨是他的天赋,口吐莲花是他的本能,他简直就是星爷再世。

你可能也认识这样一些人,他们也并不愚笨口齿也算不上结巴,但是却是天生的冷场制造机,一个再好笑的故事从他嘴里一字一句蹦出,结果简直如温吞水一般索然无味。


我们都需要娱乐,于是我们更需要知道怎么去娱乐。非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经常被人诟病只会搞笑,对此他的反驳是:“还是先搞笑吧!相声要是不搞笑那就实在是太搞笑了。”其实,想要搞笑有时实在是一件很难的事,看看每年春晚被骂得狗血喷头的语言类节目就知道了,单纯的滑稽和搞笑是如此,广义上的娱乐更非那么手到擒来的活,分寸、节奏、受众、都缺一不可。


第一个把英文humor译成“幽默”的林语堂先生做过这么一件事:有一次,他参加在台北一个学校的毕业典礼,在林先生说话之前,有好多长长的讲演。轮到他说话时,已经十一点半了。林先生站起来说:“绅士的讲演,应当是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大家听了一发愣,随后哄堂大笑。仅仅一句话,但效果出奇的好,但没有前面诸君的鼎力配合,这个包袱也甩不出来。


娱乐,有时候就是那么简单又那么复杂的事。


可能大家对小黄人都不会太陌生。从电影《神偷奶爸1》里面开始作为大坏蛋格鲁的黄色小兵军团,小黄人就一直在做配角。还不是主配角,属于打酱油型的配角。这么多年下来,二胡卵子过气了,猴赛雷过气了,但小黄人却莫名其妙的火了好几年。老美是最会抓机会的,之后从《神偷奶爸2》开始,大大增加了小黄人大军的戏份。紧接着又在2015年,推出了小黄人做主角的大电影《小黄人大眼萌》,11亿美元全球票房,超过了《神偷奶爸2》9亿全球票房。一转眼间,小黄人已经萌了大家7年的时间了。终于在2017年年中《神偷奶爸3》上映前夕,共享经济的新标兵,营销界的老司机,那个签完鹿晗之后,放了颗卫星之后,一直在搞事情的小黄车,出来认领了小黄人!天作之合!


其实OFO已经在宣布与小黄人军团合作之前就提前预埋了一些伏笔。一句响亮的口号:我们“黄”在一起。在此后的宣发中,OFO用足了小黄人的元素,无论是“小黄人工厂”的新闻报道,还是所谓的小黄人头条海报,都在突出一件事情:“黄人纯正的黄色基因正在成功地移植到了小黄车上。”


6月30号果不其然,作为给《神偷奶爸3》中配了音的大张伟,也顺势参加了首映仪式,而形式就是骑着OFO特制的小黄人元素共享单车……


各位,听到这里明白了吧,前期互动性很强的小黄人H5配合着电影的宣发。你可以在OFO小黄车研发车间,指使小黄人来“闭门造车”。 亲自体验这个H5之后,以后出去骑小黄车,都会有种“这是本王造的车”的自豪感。


重点是,小黄人造的小黄车,还,真,的,有!妈的好想去偷一辆!不知道大家在马路上有没有见到过。眼睛这么大,还能骑!这一刻,只嫌自己腿不够多,不能多骑走几辆了。


所以在这一个案例中,无论是地铁站中长长的黄黄的巨幅广告也好,动画和H5也罢,OFO这一次把小黄人的IP使用地是淋漓尽致风生水起。这一波,我给9分,6翻了……

这是一个肤浅的时代,肤浅时代中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娱乐化。


经济娱乐化、文化娱乐化、体育娱乐化,现在连学术和政治也有娱乐化的倾向。娱乐并不是一个崇高的词,但也绝不是洪水猛兽,事实上娱乐化正是我们现在最需要的。


就比如电影,在人们工作和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周末花30元钱进入电影院不图别的,只是想放松一下。在英国著名电影学者理查德·麦特白看来,好莱坞商业美学的第一个原则就是:“一部好电影就是一部‘值得我们花钱’的电影”。所以OFO和小黄人的这一波营销手段,无非就是迎合了中国人爱看热闹的娱乐片的概念,其实,全世界人民一样爱看,不是么?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颜久发

    这一集说的废话有点儿多。

  • 颜久发

    真啰嗦

  • QC_Peng

    (ง •̀_•́)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