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子粑粑的前世今生

蒿子粑粑的前世今生

00:00
05:08


“三月三、吃蒿粑”,是肥西柿树岗地区一直沿袭的风俗。关于这个风俗,民间有许多传说,其中就有这么一个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当地有一户富有的圣姓人家,家中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慈儿。在慈儿十来岁的时候,在一个三月初三的晚上,他外出游玩,碰到山中四鬼(即魑魅魍魉,传说中的鬼怪),结果受到惊吓、魂不附体,回来后便一病不起,不久就死去了。家人悲痛欲绝,将他埋葬在村外不远的地方。第二年春天,在他的坟头长出了一棵蒿草。这年三月初二的晚上,他的母亲做了个梦,梦中,慈儿对她说,他是被鬼怪牵走了魂,但是只要把他坟前的蒿草和面做成粑粑,在三月初三吃下,就能让别的孩子巴住魂魄,不会像他那样死去。他的母亲醒来后,忙到他的坟前,果然看到了那棵蒿草。按照慈儿的话,她把蒿草和面做成粑粑让孩子们吃下,从此,再没有孩子被鬼怪把魂魄带走。


久远的故事已无从追寻其年代,科技的进步也让人们认识到所谓的“巴魂”,只是一种迷信的说法,但是三月初三吃蒿子粑粑的习俗,却因为寄托了百姓辟邪除灾的愿望而一代代流传下来。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知道,蒿类植物不仅可以食用,而且极具药用价值。有关蒿类植物的最早文字记载来自于《诗经》。在《小雅·鹿鸣》中有这样的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在许多古代的药学典籍中,对蒿类植物也屡有提及,如青蒿,《本草纲目》、《梦溪笔谈》中都曾记载,而更早,南朝时的陶弘景说:处处有之,即今青蒿,人亦取杂香菜食之。而且,这些医书中均提到青蒿可以入药,对一些常见的疾病如痢疾寒热、恶疮、暑热之火等有着极好的疗效。在肥西民俗文化中,就有蒿子能预防感冒发烧、蚊虫侵扰、拉肚痢疾的说法,虽然“巴魂”毫无根据,但吃蒿子粑粑,的确可以起到预防和治疗一些疾病的作用。

每年的三月初三,柿树岗地区每家每户都要做蒿子粑粑,特别是小孩子,一定要吃上蒿子粑粑才放心。蒿子粑粑的制作经历了上千年,又在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中不断发扬、改进。口味越来越多样化,制作越来越讲究,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勤劳而聪慧的家乡人,看到了特色美食产业的前景,将蒿子粑粑做成了一个产业。在新街社区,结合产业扶贫项目,社区申请了扶贫专项资金,租用10亩地专门进行人工种植蒿子,并建立了蒿子粑粑扶贫产业园,形成种植、制作、售卖一条龙的产业链,带动了贫困户脱贫致富。


如今,柿树岗地区的蒿子粑粑已是远近闻名,连续四届的“蒿子粑粑”节,与当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形成别具一格的文化旅游项目,促进了蒿子粑粑产业的发展,也给老百姓带来了真正的实惠。小小的蒿子粑粑,不仅寄寓着家乡人民祛病除灾的良好祈盼,更是伴随着家乡的富裕安康而漫野飘香。


指导 | 肥西县委宣传部

作者 |张莉(县档案馆)

主播 | 赵鑫

审听 | 喜马拉雅安徽 马露星

编辑 | 喜马拉雅安徽 李梦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