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龙要撤军,非洲为何成了法国越不过的“沙丘” | 京酿馆

马克龙要撤军,非洲为何成了法国越不过的“沙丘” | 京酿馆

00:00
09:07

当地时间10月9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法国南部城市土伦宣布,将在6个月内结束法国当前在非洲最大规模军事行动“新月形沙丘”。

当天,马克龙抵达地中海之滨的法国军港土伦,视察了水面舰艇、核潜艇和两栖特种部队。在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迪克斯穆得号上,马克龙宣称,法国在非洲开展的“新月形沙丘”军事行动将在6个月内结束,这意味着持续约10年之久、当前法国在非洲最大规模军事行动的结束。

在介绍法国新国家战略时,马克龙当天说,法国在非洲的战略需要改变,由远征军模式向在高风险地区集中投放军事力量的模式转变。

自2014年8月起,法国在非洲萨赫勒地区开展“新月形沙丘”军事行动,派遣数千名士兵与马里、布基纳法索、乍得、毛里塔尼亚、尼日尔协同打击恐怖组织。

越不过“新月形沙丘”

“新月形沙丘”军事行动的前身,是2013年1月11日开始的“薮猫行动”。

2012年,国际原教旨恐怖组织“基地”的北非分支“马格里布基地组织”和马里东北部分离主义运动“阿扎瓦德民族解放运动”相互勾结,并联合了其他几个北非、西非原教旨组织,联合挑起西非国家马里内乱,一度控制了马里境内基达尔、加奥、廷巴克图三个大区全部和其他大区一部,建立“阿扎瓦德国”。

素有“非洲宪兵”之称的法国为保护自身利益,动用驻扎非洲乍得、中非、尼日尔、科特迪瓦法军,并从本土调动大量陆、空军,以“反恐”为由发动“薮猫行动”,并得到联合国、非盟和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等相关国际组织授权,在短短几个月内击溃了“阿扎瓦德国”。

由于阶段性目标业已完成,后续任务却旷日持久、不堪重负,2014年7月14日,法国宣布结束“薮猫行动”,以法国和撒赫勒地区毛里塔尼亚、马里、布基纳法索、尼日尔、乍得五国联合反恐形式进行的“新月形沙丘”行动取而代之。

“新月形沙丘”行动总部设在乍得首都恩贾梅纳。针对敌人为“基地”和“伊斯兰国”两大系统的原教旨恐怖主义武装分支,以及一些地方性恐怖组织,法军充当战斗骨干,并负责支援和培训上述非洲五国的军队,为其提供必要的军援。

为此,法国也曾先后增兵。但早在2017年11月,马克龙在访问布基纳法索时就发表演讲称,将开启“法非关系改革”,揭开了法国从撒赫勒乃至整个非洲地区撤军并结束军事行动的序幕。

2021年2月,第五届欧盟-非盟峰会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召开。马克龙宣布法军将从马里撤出,并结束“新月形沙丘”军事行动。此后,法军在马里几乎停止了所有军事行动,并在2022年8月撤出了全部驻马里法军,“新月形沙丘”中的法国部队集中在乍得和尼日尔。

“新月形沙丘”结束后,约3000名法军将继续留在上述两国,但不再作为“外部军事行动”的一部分,而是以“履行双边军事协议”的名义驻留,主要从事军事培训之类辅助行动。

尽管马克龙在讲话中称,法国将继续和非洲伙伴维持“长期扶植的战略伙伴关系”,并“继续向该地区非洲国家提供军事行动”,但强调“必须遵循我们与其确立的新原则”,更表示“所有军事行动必须从一开始就确定结束时间”。

很显然,马克龙这番表态实际意味着,法国当前在非洲最大规模军事行动的结束时间,已经被确定了。

“非洲宪兵”何以要撤

在殖民时代,法国占据了非洲人口总数第二、面积总数第一的殖民地,曾不惜举全国之力阻止阿尔及利亚独立,甚至因此导致本国“改朝换代”。

殖民时代结束后,法国凭借强大军事力量、相对独立自主的国际关系战略,和相对“慷慨”的对非援助,在非洲继续保持强大影响力,并多次在非洲用兵。其中,最著名的军事行动包括上世纪80年代在乍得协助当地政府进行“丰田战争”大败利比亚卡扎菲军队及其傀儡,在科特迪瓦的军事干预,以及参与推翻卡扎菲的多国军事行动等。

正是凭借军事行动,法国在后殖民时代一度成为非洲影响力最大的洲外国家。

然而,时过境迁,随着法国经济结构的改变,非洲原料来源和工业品市场价值对法国而言相对下降,而法国却为了维持“非洲宪兵”体面背上沉重包袱,不但开支浩繁、人员伤亡惨重,而且还为此“招惹”来许多非洲非法移民。

2009年,在时任法国总统萨科齐力主下,法国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军事重心开始从“独立自主”转向配合美国等盟友,欧洲及“印太”重要性上升,非洲的重要性进一步下降。

在这种背景下,萨科齐、尤其马克龙希望“虚言换实惠”,即不惜口头为法国殖民时代罪恶向非洲国家道歉,换取后者同意“管控”输出非法移民,并减少从法国获取军事支持和财政援助。法国在非洲军事存在的减少,便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

随着撒赫勒等地区反恐斗争的长期化、本土化和复杂化,法国越来越不愿意被这种没完没了、劳民伤财的军事行动长久拖住,而非洲国家则开始越来越多抱怨法军积极时“喧宾夺主”或消极时“出工不出力”。

这直接导致法国撤军“提速”。而法国提速撤军又反过来加剧了法国和东道主们间的紧张关系,形成恶性循环。

过去12个月间,马里和邻国布基纳法索接连发生两次军事政变,尼日尔也局势动荡,法国和乍得政府的关系也趋于恶化,“新月形沙丘”东道主五国竟有四国和法国关系趋于紧张。

由于法国在当地政局变化中“打一派拉一派”,并试图越过欧盟,单独对这些国家的政权更迭下断语、作结论,引发这些国家朝野的强烈抵触,马里转而求助于俄罗斯背景的“瓦格纳”佣兵集团,布基纳法索和尼日尔则持续爆发反法示威。

尽管马克龙试图将之归咎于“军事政变集团”和“俄罗斯渗透”,但正如许多法国分析家所指出的,“苍蝇不叮无缝蛋”,正是因为法国既要削减在当地投入,又要增大在当地影响力和控制力,加上行事过程中不时流露出大国沙文主义情绪,才令当地人动辄联想到殖民时代不堪回首的往事。

也正是法国出于自利原则单方面的进入又退出,才令不得不突然独自面对一个烂摊子的非洲国家病急乱投医,连口碑不佳的“瓦格纳”也来者不拒。

事实上,自“阿扎瓦德国”覆灭后,法国在撒赫勒地区的反恐收获也确实和投入不成比例:反了10年恐,布基纳法索领土的约四成、马里领土的约五成仍在各路恐怖组织和“地头蛇”手里。“反恐反恐,越反越恐”,也难怪谁都不满意。

“拆东墙补西墙”

马克龙在此次的土伦演讲中提到,未来法国在撒赫勒地区乃至整个非洲的军事行动、援助,要纳入“新国家军事战略大纲”(RNS)和2024—2039年度军事规划法则(LPM)框架范畴。

事实上,法国现有的军事规划法则从2019年起覆盖到2024年,原本不急于推出新的国家军事战略。但刚刚完成连选连任的马克龙希望借推出一个全新的国家军事战略大纲,凸显自己在军事领域“有所作为”,以回应外界对其“罔顾国家安全”等批评。

尽管在土伦演讲中未直接提及RNS和LPM,但马克龙的演讲主旨其实正是这个雄心勃勃的“新国家军事战略大纲”。

在演讲中,马克龙提到“亚洲日益紧张的局势”,提到“无人机的广泛应用”和“导弹威胁的日益普及”,提到“加强网络和人工智能优势的争夺”,甚至提到“健康和气候风险”,强调要在军事战略方面向这些领域倾斜,并具体提到要“着重加强法德军事合作”,甚至表示“最好几周内就有决定性进展”。

然而,与此同时,法国的军事预算增长却十分有限。法国国防部部长勒科尔努认为,2024—2030年法国需要军费至少4100亿欧元,军方更认为低于4300亿欧元就“玩不转”。而马克龙的经济和财政部部长勒梅尔咬牙给出的“愿景”,不过是在这一期间“大幅增加”至3770亿欧元。

在预算有限的前提下,法国在非洲的军事存在,就无巧不巧地成了那堵注定优先被拆的“东墙”,并注定将因此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这当然并非马克龙等所乐见,但事有轻重缓急,他也顾不了那许多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水云间SQD

    报道很全面,也很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