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00:00
04:38

《道德经》第四十一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译文

层次为上等的人听到哲理,不断地将其实践;层次为中等的人听到哲理,因境界不够会感到好像存在好像又不存在;层次为下等的人听到哲理,因境界低下会感到荒唐而大笑。不笑,就不足以称为哲理。所以用言语来解释其原因:明悟的道好像愚昧一样,前进的道好像后退一样,平坦的道好像有坑洼。上德好像无际的空谷,广大的道德好像不足够,树立道德形象好像偷窃一样,真实的本质好像会更改。很洁白的自尊好像受了侮辱,广大的方正好像没有角,成大气候的人较迟才成就,巨大的声音恰似声音希少,广大的道没有形状,道隐约而没有知晓者。只有道,完美给予并且使其成就。

解析

一个人和一个人的本质不同,所以一个人和一个人的人生境界也不同。人生境界不同,那思维层次当然就不一样了。人的层次大致可以分为三层,那就是上中下三层。自然哲学只有中人和中人以上的人才可以看得懂。所以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层次为上等的人,对于自然哲学这种高级的文化会很敬佩,所以认真修学;层次为中等的人,会半信半疑。因为境界还不行,所以还需要师者的引导;层次为下等的人,从来都喜欢唯我独尊,狂妄自大。即使再高级的文化那也不会放在眼里。所以这种人总是在晃荡时间,终将一事无成。就算成了事那也是把造孽当事业干。

本原是由至净圆满的永恒和至恶浊劣的永恒共同构成,这两者其实质完全不同,但其却共为一体。因为不同但却又共为一体,所以就产生了矛盾,这就是一切矛盾产生的根本。矛盾由来已久,是因为本原就已存在。既然矛盾就已存在,那就要化解矛盾,化解矛盾是首当其冲。矛盾就已存在,若再进行对立,那就是乱上加乱。若陷入这种混乱的困境并且长久不能自拔,那真是求生不能求死也不行,真是相当的受罪。因为要彻底解决矛盾,所以才要追求解脱。解脱后回归本性,回归至净圆满的永恒。回归了本性就永远没有了对立永远没有了矛盾,至恶浊劣的永恒也彻底不复存在。这就是终极归宿。本性与祸性实质完全不同但却又共为一体,这就是大矛盾。而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等,这些都是由心性产相的小矛盾。对于大器晚成一定得认清,有的人生命运行轨道特殊,经过了多少的岁月历经沧桑才取得了成功。这成功是一番与众不同的大事业,所以大器晚成只限于某些本质与众不同的人,只限于某些生命运行轨道特殊的人。有的人迷信自己是个特殊者,认为自己大器晚成,所以一直在晃荡时间浪费生命,但却还盼着自己有一天成就一番大事业。其结果是发甲都已花白但却还是一事无成,最后只能抑郁的一命呜呼。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