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智慧】《介之推不言禄》:道不同不相为谋(中)

【古人智慧】《介之推不言禄》:道不同不相为谋(中)

00:00
15:18

第二十八课

《介之推不言禄》道不同不相为谋(中篇)

大家好,我是邵鑫,我们接着来讲《介之推不言禄》。

我们来看介之推是怎么想的,后面它就会讲到介之推说:“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这个地方跟历史上的记载稍微有点偏差。

司马迁在《史记》里面就讲到“献公八子”,献公有八个儿子,比如说骊姬生的儿子叫奚齐,骊姬的妹妹生的儿子叫卓子,然后后来又从狄国娶了姐妹两个,两个公主,大公主生的叫作重耳,小公主生的叫作夷吾,这四个人都先后当过晋国的国君。

当然还有一个就是以前齐姜生的太子申生。太子申生后来被逼得上吊自尽了。这五个人,还有三个人是在历史上没有留下名字的。

但是很明显,他们在骊姬之乱当中全部都死掉了,那这是“献公八子”,那为什么在这叫“献公之子九人”呢?有个说法是他们把谁算进去了。把太子申生的姐姐穆姬算进去了,就是后来嫁给秦穆公的这个女儿算进去了。

那在这里介之推就说:“年晋献公的九个孩子,现在死了八个,就剩你一个人在了。”

“唯君在矣”这句话大家明白什么意思吗?就是说“如果后边有人即位,晋国国君正统的位置只有一个选择,就是你晋文公。”

后面讲“惠怀无亲外内弃之”,这个“惠”和“怀”指的就是晋惠公和晋怀公,我们前面讲过重耳在登上君位之前,他的上一任是晋怀公,就是那个子圉,晋怀公就是晋惠公的儿子,晋惠公就是公子夷吾,就是那个特别不靠谱的公子夷吾。

所以他讲晋惠公也好,晋怀公也罢,这两个人是特别不得人心的,做事情是特别离谱的,所以“外内弃之”,“我们国内的人也不喜欢他们,把他们也推翻了,外面的人也不喜欢他们。”

这里面外面的人指的是谁?指的就是秦穆公。秦穆公一开始的时候帮助晋惠公即位,但是晋惠公很快忘恩负义,秦穆公就跟他发动了韩原之战,我们前面讲过,《阴饴甥对秦伯》那一次。

所以后来秦穆公就不再支持晋惠公这一派,他反而去支持重耳,所以这里边就讲说晋惠公、晋怀公,这两个人不得人心,所以内外都会唾弃他们,但是“天未绝晋,必将有主,“除非上天不要我们晋国了,厌弃我们晋国了,把我们晋国灭掉了,否则的话,我们晋国总得有一个主人,总得有一个主公。”

那你觉得这个主公会是谁?“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如果我们晋国人必然要选一个主公,只要这个国家没有灭亡,那只有一个选择,就是晋文公重耳。”

这段话实际上在讲什么?介之推在讲的是:“你觉得重耳即位,是你们这帮人的功劳吗?是我们这些跟着他流浪十九年的人的功劳吗?”介之推认为不是,“因为你是天命所归,我们也许有苦劳,但是不一定有功劳。”

很多人容易把这个功劳和苦劳两个给混掉,觉得说:“我跟着你,我就特有功劳。”其实并不是的。你对这件事情最后的结果没有起到最关键的作用,这个不能叫功劳,这个叫苦劳。

我们今天其实很多人做事也是一样的我们很容易会混淆功劳和苦劳这两件事情你就经常觉得我很努力但是也许你的努力只是苦劳你的努力如果没有真正地去解决那个最主要的矛盾真正地去击中那个最关键的点可能一点功劳都没有

介之推就是这么认为的。他说:“我们这帮人,苦劳没得说,功劳不一定有,因为晋文公即位,是因为晋文公是晋献公唯一留下来的儿子,他不即位谁即位?”

所以这个话讲完了之后,就来到了下一条了,下面他就讲:“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意思是说:“实际上,这是上天必然的结果,上天的旨意,而某些人,这个‘二三子就是某些人,却以为是自己的力量,这难道不是胡扯吗?这不是骗人吗?”

这个“诬”就是骗人的意思,“他们不是在骗人吗?你们还好意思来要赏赐?”所以你看介之推的这段话,证明“介之推不言禄”的原因是:他不觉得自己有功劳,还不是说:“我谦虚,你爱什么时候给什么时候给,没关系,我不在乎。”不是这个意思。

而是他觉得不是我的功劳是人家晋文公自己的本事以及上天的旨意或者他自己的血统不是我们的事所以没有脸去要这个俸禄要这个赏赐

后面他就讲了:“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他打了个比方,他说:“我们把那些平时偷别人东西的人,都叫小偷,你现在是偷别人东西吗?你现在是‘贪天之功’是上天的旨意,你觉得是自己的功劳,对吧?”“以为己力”:“你就觉得是自己的力量,你觉得你这叫什么?这就已经不仅仅是小偷了。”

所以前面这个“不亦诬乎”你是叫骗,“贪天之功” 你是叫偷,所以我们这个简单叫什么?叫“欺世盗名”。

他说:“你们这帮人就是一帮欺世盗名之徒,你们骗了人,你们偷了别人的功劳。”这叫作“下义其罪上赏其奸

什么意思?就是“在下边的人,明明是你有罪的,你是欺世盗名的,你却觉得这事很正当。”这叫“下义其罪,上赏其奸”。

“作为国君,底下这帮人明明是一帮罪犯,明明是一帮欺世盗名之徒,你却还来赏赐他们、表彰他们,你这个叫什么?”“上下相蒙”:“上上下下相互蒙蔽,你就是都是昏的。”

“难与处矣”:“我觉得没办法跟这样的人相处。”所以介之推讲完这段话大家就明白他的愿望是什么,就是“我离开这些人,我不跟你们在一起玩了。”

因为我们这篇有一个标题叫道不同不相为谋是说大家的理念想法思考问题的方式价值观都是不一样的,“我跟你们干嘛在一起你们觉得说这是你们的功劳我认为这不是你们的功劳。”

而且你们“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你们自己的内部嗨得很,但是我觉得这是不正当的、不应该的,我们价值观不同,所以我就走了,“难与处矣”,这是介之推给出来的理由。

后面就特别有意思,讲到介之推的母亲问了他两个问题,母亲问的第一个问题叫什么?“盍亦求之以死谁怼,这个“盍”就是为什么不的意思,他妈妈就跟他讲说:“你为什么不也去求个俸禄,求个赏赐?你就这么委屈地、憋屈地死掉,你能怨谁呢?”

她的意思就是说:“你明明跟着人家也流亡了十九年,最后你啥也没捞到,你为什么不去要点东西,你就这么穷困到死,最后你不怨?你怨的话,你去怨谁,你还不趁现在自己能要,赶紧要一点。”

那这句话大家要知道实际上在问什么,她在试探介之推:“你到底是不是想要钱,想要财或者想要利,如果你想要利的话,你现在还有机会,你赶紧再去要点。”

介之推怎么说:“尤而效之罪又甚焉我们今天有个词叫“以儆效尤”,大家知道什么叫“尤”,“尤”就是过错,就是犯了错;“效尤”就是专门学习那些不好的、犯了错的行为,叫“效尤”。

所以我们今天的这个成语“以儆效尤”就是说我做一个事,用来防止你去学那些不好的东西。

“尤而效之”的意思就是:“别人已经犯了错了,结果你还跟着学,这个罪过就比原来还要大,你明明知道这是错的,你还要去跟着学。”“罪又甚焉”,“罪就更大了,所以我绝对不会去求的。”

第二叫作:“且出怨言不食其食”,“更何况我前面已经讲出怨言了,就是我对晋文公其实心里面是有怨言的,因为我觉得你不应该去赏赐这些下臣,他们并不是真正导致你能回国即位最重要的原因。”这个叫作“上赏其奸”

“这个事我认为你做得不对,我既然认为你做得不对了,我怎么还能要你的东西,我怎么还能吃你的饭”,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其实介之推是一个人格非常独立的人,不像我们今天讲的,一面骂着你,一面要着你的钱。

鲁迅在写《朝花夕拾》的时候,他在里面回忆自己的青年时代,里边就讲到过一个事,说他们那个时候开了一个报社,这个报社要骂当时的统治者,一边骂,统治者就过来给他们送钱,意思就是你别骂了。结果他们就开了个会讨论到底骂不骂。有人说不骂,有人说骂,有人说一边收着钱一边骂,收钱是因为我们要活下去,骂他们是因为我们还是一个报馆。

鲁迅就特别反对这个事鲁迅说:“你如果要保持独立就别拿人钱。”拿了别人钱你实际上就相当于默认了你有利益在其中那我肯定要维护你的利益

所以其实介之推在这个事情上,他想得是非常清楚的,就是:“我既然觉得你晋文公做得不对,我就不吃你给我的饭,我就不要你的俸禄,“出怨言”“不食其食”,这是一个非常独立的人格。

所以这句话讲完之后,他的妈妈就明白了:我的儿子介之推不是一个一心求利的人。那么有没有可能介之推是个求名的人?

我们以前经常讲,名和利是人可能想要获取的最大东西。介之推不求利,有没有可能求名?这种人也是有很多的。有的人喜欢名,有的人喜欢利,有的人喜欢名利双收。那介之推不求利,他求不求名?

所以下一句他的母亲就问:“亦使知之若何什么叫“使知之”?就是让别人知道。他妈妈说:“那要不要让别人知道,你是一个不求好处的人,要不要让别人知道你为什么‘不言禄’?要不要去解释给别人听?”

介之推怎么说?他说:“言身之文也“语言这个东西是我们身体的修饰。”这是什么意思?

我们以前有句话叫“言为心声”,我们自己想要去做一些事情,我们的心理、心情,最后会体现为我们的动作、行为,另外就是会体现为我们嘴上说出来的话

人作为有语言功能的生命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通过语言去表达我们的心理去表达我们真正想做的事情所以他说一个人的语言其实是一个人行为的修饰

当我的行为不足以表达的时候,我可能要用语言继续表达。比如说,我此时此刻非常高兴,可能我的笑容已经不足以表现我有多高兴了,我要拼命地跟你讲,讲很多话。

或者说我此时此刻非常愤怒,我觉得拍桌子已经不足以呈现我的愤怒了,我可能还要骂人。这是“言身之文也”

但是如果你自己已经决定了去做一些事情,比如说:“身将隐焉用文之

就是说:“我自己准备归隐了,我不想让别人知道我,我还要不要再用语言去告诉别人?,就不需要了。我自己都想把自己整个人隐藏起来、隐居起来,我何必再用语言去修饰自己?我不求别人理解我。我如果求别人理解我,就不是真正的隐居,求别人知道就不是真正的隐士。”

说到这我们就会想到唐朝的有一些隐士,就特别有意思,叫“终南捷径”就当时在唐朝想要升官、当官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考科举录取率非常低,那有的人就为了能够快速地当官,他就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当时的天子为了表示自己,能够深入民间搜罗人才,所以他们会定期让一些人去推荐一些在各地隐居的、不为人所知的人。

然后有的人为了走这个捷径,就假装自己去隐居,然后被人推荐上来,所以当时出现了一个特别搞笑的事情,叫作:“特别有名的隐士”,这个人是一个特别有名的隐士,这事本身就是一个悖论,对吧?你隐士怎么可能有名呢?

所以介之推是一个真正的隐士,他说:“如果我真的要隐,我是不会让别人了解我的,没必要,我何必解释自己,我只要解释自己就是什么?”“是求显也”

就是“还是为了让别人知道我,我才会去解释自己。”所以这里面的“隐”和“显”是一对反义词。所以介之推讲“我不解释。”

那通过这句话我们知道介之推也不是为了名所以这是他特别厉害的地方也不为名也不为利真正为的是什么为的是自己内心的自在安稳包括符合天理这是他真正追求的东西

所以他讲完这个之后,他的母亲就明白应该怎么去劝他。

好,这节课的分享就到这里,我们下节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英语大王哔哩哔哩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