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之道:如何在人际交往中,拥有自信

应之道:如何在人际交往中,拥有自信

00:00
12:53


我是依米。上一讲我们为大家讲述了如何使用反应术的“反之道”,来应对突发事件。通过“反之道”的方法,我们可以以退为进,从多个角度解决突发事件。而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是《反应篇》中的第二节:应之道。

1

很多人在人际交往中,掌握了很多技巧,但是在与人相处中,还是很担忧、没有自信,尤其是和不熟悉的人沟通,担心自己是不是会说错话、做错事。其实缺乏自信,根本上是我们对未知感到恐惧,我们对他人不了解。你不知道对方的情况,不知道对方是什么人,自然不知道如何和对方交流。

但是对方是千变万化的,我们也不可能去深入了解每个人,或者说很难从短暂的接触中,完全掌握对方的实情,所以《鬼谷子》教我们的“反应之道”就讲得特别好,上一讲,我们说,“反”是要反过来站在对方立场看问题;而今天要讲的“应”指的是审查自己,站在对方立场看待问题后,再审查自己现在的做法。想要做到从容不迫,一定要审查自己,才知道自己做的是否对,这样我们才能在反复的审查中,提升自信。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登基后,唐朝权力变更,突厥可汗颉利知道这个消息后,便动了侵犯之心。

于是他发兵二十万进抵渭水河畔,直逼长安城。李世民只好设疑兵之计,亲自到渭水边,隔水与颉利对话。

大臣们认为李世民这样做是轻敌之举,便纷纷出来阻拦。

此时,李世民解释说:“突厥之所以敢倾国而来,是知道我们国家有难,而且我又是刚刚即位,他们认为我胆小怕事。我若向他们示弱,闭门拒守,他们必定大举进犯,到时候就不好应对了。所以我才轻骑独出,向他们展示自己的威严。这样不仅可以提振军心,还能让敌人莫测高深。”

李世民的一席话,把自己的处境分析得十分透彻,最后敌人因不知虚实而不敢轻易进攻,李世民也趁此机会与敌人达成了退兵协议。

李世民知道了对方的意图,他也审查了自己的处境,看到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做出了判断和决策。所以审查自己,在人际交流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2

审查自己,是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共性。而这共性是我们了解他人的途径,也是我们与他人保持长久关系的根本。

正如《鬼谷子》中写道:“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鱼。”

鬼谷子这句话是在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是有共性的,了解自己,是了解别人的基础,了解了自己的想法处境,便会对他人有同理心。

像孟浩然与王维,孟浩然虽然大王维十岁,但是两人却成为了忘年交。王维为孟浩然作画,孟浩然则为王维赋诗。两人相交甚欢,这正是因为两人知道彼此都喜欢山水,都有一颗淡泊心。

3

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到知己知彼呢?《鬼谷子》为我们总结了四种方法。

我们接下来分别从知己与知彼两个方面来讲解:

第一,《鬼谷子》中说:“反以观往,覆以验今;反以知古,覆以知今;反以知彼,覆以知己。”

反和应,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可以通过前人成功或者失败的经验与现在自己所进行的事对比,从而达到认识了解自己的目的。

元朝末年,农民起义四起,其中张士诚、陈友谅这样的势力雄霸一方,然而笑到最后的却是名不见经传的朱元璋。

这正是因为朱元璋使用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而这个战略,便是借用了当年张良献给刘邦“烧绝栈道,稳固汉中”的计策。

结果刘邦和朱元璋最后都从逐鹿群雄中脱颖而出,建立了强大的王朝。

我们经常会忽略历史中他人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只顾独自前行。这会让我们浪费很多有效的经验,遭遇不必要的挫折。

反顾以往,可以察验未来;了解前人,可以认清自己。“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前人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使自己了解自身的不足或者优势,进而避免错误。

比如在公司,你想和领导建立良好的关系,但你不知怎么与他交往。这时你便可以观察一下其他的同事是如何与领导沟通的,这样你就可以避免一些误区。

第二点、己审先定。

《鬼谷子》中写道:“己审先定以牧人,策而无形容,莫见其门,是谓‘天神’”。

自己先定然后来驾驭对方,做到计策谋略不露行迹,对方找不到识破自己的任何缝隙。

虽然说我们要先定,但是如何定?就需要我们首先要弄清楚自己的底线。很多事情的走向,我们无法确定,但是我们却能确定的是自己的底线。

在《韩非子》中,鲁国的宰相公仪休,很爱吃鱼,全国的人都抢着买鱼送给他,公仪休不接受。

他的学生很疑惑,对他说:“老师爱吃鱼却不接受别人送的鱼,为什么呢?”

他回答说:“正因为我很爱吃鱼,所以不接受。如果接受了鱼,就必然会低就别人的脸色;如果低就别人的脸色,就可能歪曲违背法律;法律被歪曲违背了,宰相就会被罢免,那以后想吃鱼也吃不到了。”

所以说,要定,首先要定住自己的底线,如果打破了自己的底线,遭殃的肯定是自己。

只有当我们弄清楚了自己的处世准则或者底线,我们才能把握与人交流的尺度,才能做到从容不迫。

比如我们在开展业务的时候,客户为了更大的利益,会采取各种手段迫使我们做出利益上的让步。如果我们不能清楚自己的底线,一味讨好客户,就会丧失主动权,继而丧失了与客户沟通的自信,最终被对方牵着鼻子走。

另外,我们在管理团队的时候,如果不清楚自己的准则,面对团队成员出现的失误或消极怠工,我们就不能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也就没有了管理的自信。

弄清楚自己的底线,也就是弄清楚自己的根本,这样才能够在交往中游刃有余。

好,说完了知己,下面我们讲讲知彼。

知彼的第一点就是:察言不失。

察言观色是一项必备的人际交往能力。有的人一想到察言观色,就认为是拍马屁,搞庸俗的人际关系,其实不然。不论你做生意,还是走仕途,甚至谈个恋爱,察言观色都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对方的真实意图。

《鬼谷子》说:“其察言不失,若磁石之取针,如舌之取燔骨。”

这是告诉我们在与他人交往的时候,要认真仔细观察对方的言行举止,分析这些举止背后的意义。

市场在迅速演变,但是不管做什么,以顾客为中心,却永远都没有变。也就是说,把握住了客户就是把握住了市场。

而与客户的沟通,自然少不了察言观色。在与顾客的沟通交往中,我们一定要注意他们的言行举止,一是表达出自己对他们的尊重,这样能够得到对方的信任和喜欢;二是为了不要遗漏客户所传达给我们的信息,往往肢体语言包含着更为深层次的含义。在与领导或者同事交往时亦是如此。

知彼的第二点是:方圆之法

这种方法听起来,不太容易,因为自古,左手画方,右手画圆,能做到的就不多。不过这个方圆之法,不是既让我们方,又让我们圆,而是让我们根据自己所处的状态,来决定是采用主动进攻,还是被动防御的手段。

当年曹操和刘备的“煮酒论英雄”,这个故事便是方圆之法的应用。

曹操指天为题,以龙的变化、升隐来暗指英雄的行为,这直指刘备的痛处。此时的刘备就是担心曹操把他当做对手来看待。于是在曹操追问他,谁是英雄时,他假装糊涂,处处设防。但曹操却用手一指刘备,再指自己,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曹操如升龙,跃于云上,统观天下;刘备如隐龙,藏于波涛,暗藏汹涌。

曹操是何等张扬,刘备是何等低调。因为时机没到,羽翼未丰,刘备还要借助他人的力量,所以他在谈吐中步步后退,在危急时刻又能急中生智、巧渡难关。

正如《鬼谷子》中所写:“其与人也微,其见情也疾。如阴与阳,如圆与方。”

在情况还没有明晰之前,我们要用防御的策略来迷惑对方,使对方暴露出真实意图。在情况明朗之后,我们就要用进攻的策略去占据主动权。

当我们入职新公司的时候,不明白公司的各种复杂关系,这个时候你一定要懂得圆润处事。在别人认可你的同时,逐步去明白公司内部的各种层级关系。

方圆处事是当下人们工作生活的必备技能,它能帮你化解职场危机,提升与人交往的自信,让你在职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好了,那“应之道”的主要内容就给大家讲完了,反之道和应之道,是相辅相成的,在职场或者生活中,我们需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才能了解对方的真实意图。通过对方的意图,我们来审视自己,做好应对。

都说有一种最好的、提升社交自信的方式,就是知己知彼。希望各位书友们,能够通过“反应之道”的学习,在职场中,面对各种状况都能游刃有余。

反应之道教我们要懂得以退为进,但是我们在职场中,也不能什么时候都退,一定要有进有退、进退有度。那我们怎样才能做到进退自如呢?下节就来给大家讲内揵之道的“内之道”,欢迎各位下期继续收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