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墨调墨
朱子宋慈故里,建本建盏之乡。大家好,这里是中共南平市建阳区委宣传部、南平市建阳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联合喜马拉雅共同推出的《大儒传芳书香建阳》系列节目。今天与大家一起分享《制墨调墨》。
墨是印刷的主要材料之一,品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印刷品的质量。雕版印刷用墨通常是用松木烧成的烟怠加入动、植物胶炼制而成。普通的书籍印刷,为了降低成本,多用颗粒最粗、质量最次的粗烟作为原料。建阳地处闽北深山,松木资源丰富。松木的油脂经火烧后所产生的烟,即为制墨所需之材料。制墨过程分为以下五步:
1.除松脂。松脂为松香与松节油的混合物,由松脂道分泌。用于制造烟怠的松木,只要残留少量的松脂,制成的墨就会有滞结的毛病。因此在制作烟怠之前,应先将松木中的松脂去除干净。去除松脂的方法是,在靠近松树的根部钻一个小孔,孔内放入一盏点燃的油灯,则整个松树的树脂就会通过松脂道流向温暖的油灯处,随之淌出树外。
2.制竹篷。用竹篾编成形似船篷的半圆形竹篷,一节节地连成十多丈长。竹篷的内外都用纸粘牢固,使之不漏烟,开口处的篾席也用纸粘牢固,每隔一段距离在竹篷上开个出烟的小孔。竹篷与地面接触的部分用土掩实,令其不漏烟,竹篷内用砖砌出烟道。
3.烧烟。将除去松脂的松树伐倒并砍劈成小块,放在竹篷的一头燃烧。烧烟中控制火势以利于产生松烟,烧完后暂停几日,等竹篷冷却,便可以入蓬收烟。
4.收烟。用鹅毛制成的扫烟工具,将粘在竹篷上的松烟扫落并收集在容器内。靠近竹篷尾部的烟最细,称之为“清烟”,用于制造最上乘的墨;竹篷中间的烟较细,称之为“混烟”,用于制造一般品质的墨;靠近燃烧松木处的烟最粗,常研细后制作印刷用墨,或供漆工等使用。
5.制墨。印刷用墨与书画用墨的制法不同,无需加胶后千锤百炼制成墨锭。而是将烟室开端的粗烟子研细,加以胶料和酒制成膏状后,放在缸内存放三冬四夏,使臭味全部散去。而且存放得越久,墨质也越好。久贮的墨膏,临用时可以加水充分混合后,用马尾制成的筛子过滤再用。如果用临时磨成的墨汁印刷,很容易化开,使字迹模糊。
印刷用墨则是将收集好的积烟倒入酝墨缸中,依照不同配方比例的动植物胶,再加入冰片、樟脑、薄荷、蓼草、丁香等香料和水,发酵三个月,即可制成墨膏。酝墨缸一般由整石打成方形,墨膏在缸中的发酵过程中还需经常搅拌,使其充分发酵。三个月后,墨成膏状,并有特定香味后,将制作好的墨膏适量取出,放入调墨盆中,加入一定量的清水调匀,即可备用印刷了。建阳书坊的调墨盆一般采用本地烧制的青瓷大盆。盆口宽约40厘米、高约10厘米,盆壁坚致厚实,一般以井水调墨。书坊有“百井百庙”之称,水井遍布村镇,至今还留下明代水井多口,井水依然清冽可口。由于各家书坊每天刷印,洗版等产生的废水流积成池,号称积墨坵,传说当地有人直接取积墨坵水刷印,墨色油亮,用积墨坵水调墨印刷,墨色更加浸润。
由于古代印刷用墨均有加入一些香料,所印图书字黑而有光泽,开卷满纸书香。自古便有学者评价“纸墨如新”“纸墨俱佳”“纸墨明湛”“古香可爱”等等。
以上就是今天与大家分享的内容,感谢您的聆听,我们下期再会。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