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⑩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颜回问为邦。颜渊,也就是颜回。我们这里先讲一种现象,在其他的为政者问如何去经营国家,为邦就是治理一个国家,孔夫子的回答几乎是千篇一律。政者,正也,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包括孔夫子的其他弟子,比如说子张学干禄,孔夫子说: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
告诉我们要保留自己的意见,要懂得谨言慎行,所以其他人问如何为邦,如何治理国家,孔夫子的回答都是你先修身,先让自己变得更好,而这里颜回问如何为邦,孔夫子的回答是不一样的,为什么呢?整个儒家文化都是建立在以修身为基础之上,提到修身,孔夫子都自叹不如,做学问,闻一而知十,我们都是不如颜回的。
所以说颜回修身的功夫是非常好的,一生都在克己复礼,所以颜回问如何为邦,孔夫子就越过了修身继续讲如何去做,所以首先要有这样一个认知思维,这个是在修身的基础之上,告诉我们如何去为邦,如何去治理一个国家。
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先讲了夏、商、周。首先行夏之时,按照夏朝的时间,按照夏朝的历法。夏朝的时间和历法我们沿用至今,现在用的阴历就是夏历,殷商和周朝用的历法和夏朝是不一样的,殷商是以十二月为正月,周朝又提前了一个月,是以十一月份为正月的,那和夏朝的有什么区别呢?因为夏朝更重农业,历法它是因为利农的、利民的,现在我们按照这个阴历,是有助于农民去耕种的。它符合了自然的规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生也是春种,所以按照这个时间也就可以看到孔夫子的主张,是要重农业的,民以食为天,首先要让人们吃饱肚子,所以说行夏之时是告诉我们重根本,重农业。
乘殷之辂。辂是车,乘的车子,车子要用商朝的。为什么呢?因为到了周朝,车子上已经加了很多的装饰,比如说用金、用玉来装饰车子,而商朝不一样,商朝是木制的车子,也就是最质朴的样子,所以孔夫子提倡乘殷之辂,是告诉我们车子它是一种工具,回到它最质朴的样子就可以了,没有必要过于奢华。
服周之冕。冕是礼帽,延伸开来服周之冕,也就是穿戴周朝的礼帽,再往外延伸就是礼法要行周礼,因为周礼经历了夏朝,经历了商朝,到周朝这个时候它是最完备的礼法。我们再来看这句话,就很容易理解了,按照夏朝的历法时间,因为这样更利于民众、利于百姓,利于耕种,我们平时生活的用度包括车子,要回到它最质朴的样子,重本质而不重奢华,它可以用就好了,服周之冕,我们的穿着要重礼法。
乐则《韶》《舞》。我们刚才首先讲了一个根本,就是农业,民以食为天。有了根本就要讲衣、食、住、行了,接下来的车子,生活用度包括我们的穿着都给了我们方向,这个时候去想,一个人除了衣食住行以外还有什么事情呢?从古至今都一样,接下来就是娱乐,就是陶冶情操的,所以接下来说:乐则《韶》《舞》。音乐听《韶》听《舞》,《韶》是舜帝那个时候的音乐,《舞》是周朝,周武王那个时候的音乐,之前讲过:《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舞》尽美矣,未尽善也,说《韶》是尽善尽美的,因为他赞扬了舜的德行。《舞》他是尽美的,但是未尽善也,因为周武王是靠武力夺得的天下,但是《韶》《舞》他是美的,一个代表美和善,一个代表美,所以我们听音乐、娱乐,要去做什么样的事情,是美的和善的。
放郑声,远佞人。放,指的是舍弃、放弃。放弃郑声,郑声指的是郑国的音乐。以前的《乐记》里面有记载,它是最早的记录音乐理论知识的这样一本著作,叫《乐记》。记载了说郑声淫而损于德,淫,就是过度,过度地享乐是有损德行的,远佞人,要远离那些奸佞之人,巧言令色之人。
我们这里看娱乐,其实从古至今,人们都有娱乐的事情,所以并不反对娱乐。但是要选择那些善和美的,远离那些过度享乐的,包括我们今天也是一样的,一个人要有爱好,要有自己陶冶情操的事情,但是我们要选择那些正向的,尽善尽美的,而不要选择那些过度奢华的,过度奢靡的,那个是不正确的。
除了衣食住行娱乐以外,还有一件事情远佞人,远离那些油嘴滑舌的人,远离巧言令色的人,因为这些人会有不正确的价值观,很容易影响到我们,治理一个国家更是如此,如果朝堂之上都是奸佞小人,那么忠臣义士将会受到影响受到排挤,一个君主也很容易被迷惑,包括我们去做一个企业,交什么样的朋友都一样,身边接触什么样的人,什么品格的人我们就会受其影响。
郑声淫,佞人殆。因为郑声过于享乐,佞人殆,很危险。如果我们身边都是奸佞之人,都是巧言令色之人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再来回顾这句话,告诉给我们道理很清晰,首先要有一个根本,那个时候民以食为天,所以耕种是民之根本是收入的根本,有了这个根本以后,开始用的工具车子,包括其它的生活用度回到它最本来的功能,重其本质。不要奢华的那部分,然后穿着我们要守礼法,按照周朝的礼法和衣服,我们要有娱乐,但是要尽善尽美,不要过度地淫乐,而有损自己的德行,同时远离奸佞之人,这段话是告诉颜回如何为邦,如何治理一个国家。
那个时候重农业,因为它只有农业,而现在经济变得更发达,所以我们的根本变得更多,比如说有农业、经济、科学、商业,它变得多种多样,而我们把这句话可以用到生活当中,无论我们去为邦,还是带一个团队,或者教育好自己一个家庭都是这样的道理,首先要有收入要有根本,因为一个家庭要想生活的更好,要有收入的来源,所以有了收入的来源以后,关于生活用度回到它最根本的功能就可以了,要懂得物尽其用。
比如说车子,我们不需要追求它有多奢华,它有基本的功能就可以了,所以我们生活当中其它的物品也是一样的,不重奢华重其功能,它只要是能用的就可以,然后我们的衣服,包括平时的行为要守礼法,何为守礼法?衣服,穿着只要是得体的,干净的整洁的就可以了,至于它是否奢华,是否是什么样的牌子这个并不重要。平时我们的行为要合于礼,礼之用,和为贵。这个时候大家才都舒服的,彼此才会变得更和谐,平时除了家庭的收入是稳定的,然后衣食住行合乎于礼,要重其本质。
再接下来,要有一个娱乐身心的爱好,要有一个兴趣,所以我们选择那些积极的正能量的,尽善尽美的,不要选择那些过于享受过于淫乐的,这个会有损一个人的德行,也会有损一个人的志向,除此之外,远离小人,亲近贤德的君子,亲近那些贤德之人,我们就会变成一个贤德的人。如果我们身边的朋友都是小人,都是这种巧言令色之人,都是懂得谄媚之人都是花言巧语的人,久而久之我们也会变成这样的人,它会导致一个家庭的风气不好,会导致一个团队的风气不好,所以这段话讲的那个时候的事情它会变,只是孔夫子举了几个例子,我们把这话讲完之后,要明白这个道理,所以这个道理它是亘古不变的,到今天的我们依然适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