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立煌可谓是中国当代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他是孙中山的卫士,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与毛泽东是朋友,做过八路军的“上司”,曾是被中共通缉的“战犯”,后来又被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毛泽东曾评价他是“一位有爱国心的国民党军政人员”。
卫立煌,字俊如,1897年出生于安徽合肥的一个贫农家庭,武昌起义时,不满15岁的他加入新军,后又加入湘军,经民主革命人士介绍后,他赴上海加入孙中山讨伐袁世凯的队伍,成为孙中山的卫士,并逐渐升至旅长。
孙中山去世后,卫立煌开始追随蒋介石,他多次与红军作战,通过“剿共”立下不少战功,与刘峙、顾祝同、蒋鼎文、陈诚并称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但因他未出生于浙江和未出身于黄埔,难为蒋介石信任,只是蒋介石嫡系中的“杂牌”。
在1936年的“西安事变”中,卫立煌与蒋介石一起被扣押,他在听了张学良给他讲了兵谏的目的、经过和提出的八项主张后,他也觉得张学良这样做确实有道理,内战再打下去,中国有亡国的危险,对共产党的态度开始转变。
抗战全面爆发后,卫立煌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前敌总指挥,当时八路军也在名义上归第二战区指挥,这样卫立煌成了八路军的“上司”。
1938年2月,日军集结10余万兵力,由太原南下,企图一举攻下山西南部,占领整个山西。卫立煌指挥所属部队,从正面阻击日军,同时掩护其他部队安全转移到太行、吕梁和中条山脉一带。战斗中,卫立煌的部队被冲散,他本人在八路军的掩护下才脱险。
卫立煌此时想要回到晋南,最稳妥的方案是先西渡黄河,假道陕北,再经西安到河南渑池,再渡过黄河就能回去了。他的秘书、中共秘密党员赵荣声也建议说:“还是走陕北这条路好,这正是一个参观延安的好机会。”
但卫立煌曾经围剿过红军,他的心里存在顾虑,于是随口敷衍说:“我也想去看看,可是现在仗打得这么紧,张哪有时间去参观?”
赵荣声又劝他:“不需要很多时间,走马观花,在延安参观一两天就行了。和毛先生见见面,听听他的议论。如果不抓紧这个机会,下次再想到延安可就不容易了。”
卫立煌还是下不了决心,此时蒋介石命令他到洛阳开会,他想为了按时到达洛阳,取道陕北自然就成为合法的行动了,他终于决定访问陕北。
毛泽东得知卫立煌将路经延安的消息后,非常重视,特意指示组成一个专门的班子,认真接待卫立煌一行。
对此有一些同志认为卫立煌以前曾打过红军,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现在却要好吃好喝地招待他,他们表示不能理解。
对此毛泽东耐心地解释说:“不管怎么说,从抗战大局出发,争取卫将军这样的国民党重要将领,对整个国共合作的局面将有重要影响,所以要采取积极的态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尽量争取他。”
4月17日,卫立煌前往延安,车到达延安城外时,他发现墙上贴出了很多“加强国共合作”、“团结抗日”、“欢迎卫副司令长官”等标语,走进延安城后,欢迎的标语就更多。
此时八路军参谋长滕代远、陕北留守处主任肖劲光等人已经在路口等候卫立煌了,在他们的陪同下,卫立煌来到了城里的接待处,并在这里见到了毛泽东。
两人见面后后,卫立煌称赞毛泽东说:“八路军对日本作战打得非常好,我非常敬佩。我这次有机会来延安,当面领教,非常荣幸。”
毛泽东也赞扬了卫立煌的坚决抗日以及与八路军的良好关系,他还说:“我们要沿着这样一条路继续走下去。”
接着毛泽东又谈到了八路军面临的一些困难,他说:“我们现在弹药消耗很大,没有子弹怎能打敌人?这就需要得到补充。特别是医药卫生器材缺乏,希望卫总司令帮助向主管部门催促。还有,现在已经要到5月,快夏天了,夏服还没有影子,不知道是什么缘故?”
卫立煌表示自己回去以后,一定设法解决。
中午毛泽东设宴招待了卫立煌一行。筵席非常丰盛,毛泽东一面饮酒,一面与卫立煌谈笑风生。卫立煌前阵子在山西遭日寇追击,给养补充不上,生活很马虎,所以对桌上的每一道菜都十分满意。饭后,毛泽东与卫立煌一起合影留念。
毛泽东又邀请卫立煌和他一起散步,在路上毛泽东问他:“卫将军,你说说毛驴上山,开步是先抬左腿,还是先抬右腿?”
卫立煌愣住了,他回答不出来,便说:“俊如是军人,军旅之外的事,知之甚少,请毛先生不吝赐教。”
毛泽东说:“陕北是穷地方,山多坡陡,用毛驴的地方很多,所以就得研究毛驴。卫将军是带兵打仗的人,对日军这头毛驴要多加研究啰!”
卫立煌猛然醒悟过来,他想毛泽东在这方面一定有研究,于是问他:“毛先生之大智,是许多常人难比的,我倒想听听您的高见。”
毛泽东说:“日军这头驴子又踢又咬的,厉害得很啰,我若是和这些日本鬼子对阵,首先要退避三舍,然后抓住它的尾巴,狠狠地在它屁股上刺一刀!”
卫立煌马上懂了,他佩服地说:“我怎么没有想到这些!”
晚上延安鲁艺的师生表演了精彩的晚会节目,毛泽东和卫立煌并排而坐,十分融洽。
卫立煌于次日离开了延安,他虽然只在延安呆了一天,但思想上却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在私下说:“要想战胜日本救中国,恐怕只有学习延安的方法。”
卫立煌回去以后,马上写了一个手谕:“即发十八集团军步枪子弹一百万发,手榴弹二十五万枚。”
但卫立煌分管物资的部下杲海澜看到数量如此巨大,感觉到有些难以执行。
对此卫立煌严肃地说:“第二战区的军队都受我指挥,凡是打日本的我都一样看待。十八集团军仗打得好,我们就要充分供给。”
除此之外,卫立煌还给八路军送了180箱牛肉罐头、3个师的夏装、50部电话机、1部10门的电话总机和1部20门的电话总机,还有部分医药用品。这对八路军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这年7月,卫立煌在读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以后,对毛泽东更加敬佩,他派秘密前往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找到林伯渠,表达了自己想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想法。
但当时正值国共合作,卫立煌的官阶太高,目标太大,所以他的请求最终没能如愿。
尽管如此,但卫立煌和毛泽东的交往依然非常密切,在1939年至1941年的3年期间,他和毛泽东先后通电60多封,在电报里多次向毛泽东请教抗战的战略和革命理论问题。
卫立煌的这些举动,都逃不过蒋介石的耳目,八路军驻阎锡山一位少将高参联络员叛变,告秘卫立煌有“亲共”嫌疑。蒋介石派人调查,虽未确切证实,但终存疑虑,蒋对人说:“卫会打仗,不懂政治。”
1941年5月,蒋介石借口中条山作战失利,免去了卫立煌的一切职务,让他回乡奉养老母。对此周恩来真诚地对他说:“你是受了我们的累。”
抗战胜利后,卫立煌再次受到蒋介石的排挤,长期赴美、英、法等国考察军事。内战爆发后,国民党军队在东北被解放军打得节节败退,蒋介石再次想到了卫立煌,并马上催促他回国。
1948年1月,蒋介石任命卫立煌为东北“剿匪”总司令,指挥军队和解放军作战。卫立煌知道国民党已经烂到了根子里,即便自己去了也是无济于事,再加上他和共产党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自然不愿意帮蒋介石打内战。
卫立煌到东北后,一方面与蒋介石争夺指挥军队的权力,另一方面采取按兵不动的原则,固守沈阳等几个城市。
解放军切断了沈阳与锦州之间的铁路以后,蒋介石一再催促卫立煌由沈阳出兵辽西,将主力撤至锦州,然后再退回关内,以避免被全歼。卫立煌则以共军惯于采用“围城打援”之术、国民党军已多次上当吃亏为由,迟迟不肯发兵。
后来当廖耀湘奉蒋介石之命,率辽西兵团离开沈阳去解锦州之围,卫立煌却假借种种理由,就是拖延不给廖耀湘兵团补给弹药和汽油,并对部下说:“看他盲人瞎马怎么走!”
在卫立煌的“帮助”下,国民党军队在东北的几十万军队很快被解放军分割围歼。蒋介石把怒气全部出在卫立煌身上,他在1948年11月26日发布命令:“东北剿匪总司令卫立煌迟疑不决,坐失戎机,致失重镇,着即撤职查办。”
卫立煌被撤职后,被软禁在南京的家中。12月15日,中共新华社公布了国民党43名“战犯”的名单,卫立煌位列第13位,这个名单帮了他的大忙,使得国民党反动派指责他“通敌”的说法不能自圆其说,特务对他的监视也有所松动。
1949年除夕夜,卫立煌乘机化妆逃了出来,然后取道上海,乘英国轮船逃到了香港。
1949年2月,卫立煌致信朱德:
“弟自沈阳南旋,行动不克自由,谅早洞悉。唯念老母现在八十有五,弱弟奄涛,率同子侄数十人,在肥侍养。兹值解放大军到达,望电知军政领袖,加意保护,免受惊恐。”
朱德将信转呈给毛泽东,毛泽东并没有忘记这位老朋友,他马上指示邓小平:“望转合肥县政府对卫立煌家属予以保护为盼。”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身在香港的卫立煌非常激动,给毛泽东发去了贺电:
北京毛主席:
先生英明领导,人民革命屡获辉煌胜利,从此全中华人民得到伟大领袖,新中国富强有望,举世欢腾鼓舞,竭诚拥护。煌向往衷心尤为雀跃万丈。敬电驰贺。朱副主席、周总理请代申贺忱。
毛泽东收到贺电以后,向卫立煌回电表示了感谢。
但对于回大陆,卫立煌却一直存在顾虑,所以在香港深居简出了数年。蒋介石为了防止卫立煌投共,曾多次派人来劝说卫立煌去台湾或者出国,但卫立煌始终不为所动。
1954年8月下旬,卫立煌在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为解放台湾联合宣言》后,深感赞赏,他也发表了公开讲话,希望能够尽快解放台湾,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
1955年1月,周恩来得知卫立煌讲话的内容以后,感到卫立煌的爱国热情可嘉,在征得多方面同意后,秘密安排卫立煌从香港回到了广州。
毛泽东得知卫立煌回到大陆以后,非常高兴,他建议卫立煌先在广州、杭州、上海等地参观游览。4月6日,卫立煌来到了北京,并很快受到了毛泽东的接见。
此时两人已经有17年没见,两双手紧紧握在了一起。毛泽东仔细询问了卫立煌的近况,卫立煌则对毛泽东对他的关心表示了感谢。
卫立煌回国后,党和政府给了他很高的荣誉,他先后担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委等职。
1956年,为统一祖国,海峡两岸进行了一些秘密接触。为此,这一年九月号的《人民画报》上,特意刊登了一幅毛泽东与卫立煌在宴会上并肩而坐的大幅照片,同时还发表了卫立煌写的文章《回到祖国大陆以后》。
卫立煌在文章中写道:“我曾长期误入歧途,今日得到祖国人民如是款待和信任,感愧之情,实难言喻。”
1957年4月16日晚,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导在北京饭店举行盛大的酒会,欢迎来华访问的苏联代表团主席伏罗希洛夫,卫立煌也应邀参加。
酒会上,毛泽东向伏罗希洛夫介绍了卫立煌,并对他说:“我们还准备进行第三次国共合作。”第二天,《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就登出了这则新闻,并以毛泽东所说的“第三次国共合作”作为标题。
卫立煌深受鼓舞,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祖国统一大业中。但遗憾的是,1958年春,他却病倒了,经医院确诊为糖尿病和高血压,5月又并发心脏病,经抢救才脱险。
卫立煌虽然身体有病,但他每天仍坚持听报上的重大消息,为祖国取得的成就而高兴,他还专门给周恩来写信,信中说:
“知道主席同您对我的关怀尤为感谢。我一定加意疗养,决心战胜疾病,以求早日恢复,好为社会主义建设和解放台湾贡献一份力量。”
1960年1月17日,卫立煌因病逝世,终年63岁,他的骨灰被安放在了八宝山革命公墓。
1月20日,首都各界为卫立煌举行了公祭大会,由周恩来主持,张治中致悼词,张治中说:“他不愧为一个爱国军人,为至今还徘徊歧途的台湾国民党军政人员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