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荣桓去世后,毛主席深夜为他写悼诗,写到最后,手抖得不能下笔

罗荣桓去世后,毛主席深夜为他写悼诗,写到最后,手抖得不能下笔

00:00
16:21

毛泽东一生写过两首悼念亲人和朋友的诗,一首是《蝶恋花·答李淑一》,这首是为了怀念牺牲的妻子杨开慧而写的,另一首则是《七律·吊罗荣桓同志》,这是为了悼念共事几十年的好战友罗荣桓而作的。

1963年12月16日,罗荣桓与世长辞,毛泽东悲痛异常,几天几夜夜不能寐,在一天深夜,他写下了这首诗,以抒发自己内心的哀伤:

记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

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为大问题。

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非。

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后代的书法家看毛泽东这首诗的手稿时,发现毛泽东的笔迹抖动,多有顿笔、滑笔,在诗的最后两句体现得尤其明显,着笔时已不能成篇了,全无他以前书法作品的洒脱风格,其悲痛之前跃然纸上。

罗荣桓从1927年上井冈山,到1963年逝世,风风雨雨跟随毛泽东36年,与他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毛泽东称他为“一生共事的人”。

1927年7月,罗荣桓被党组织派往鄂南开展农民运动,组织农民武装,参加了著名的鄂南暴动,后来他又随着部队来到了江西修水,农军被改编为暂编第一师特务连,由他担任党代表。同年秋天,他跟随毛泽东参加了秋收起义。

9月19日,罗荣桓跟着起义队伍来到了文家市,在这里毛泽东进行了热情洋溢的动员讲话,他告诉大家应该到敌人势力薄弱的农村去,只有这样才能壮大队伍,打击敌人。他还打了一个比方:蒋介石就像一个大水缸,但我们这个小石头,总有一天能打破它!

毛泽东的这番话让罗荣桓深深折服,从此他决定坚决跟着毛泽东走。

9月25日,起义部队来到了永新县三湾村,此时部队只剩下700余人,毛泽东将部队改编为1个团,下辖7个连,罗荣桓担任特务连的党代表,在这里毛泽东首次提出了“支部建在连上”的主张,令罗荣桓茅塞顿开。

罗荣桓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开始在连队里开展政治工作,进行党员发现,在遂川大汾,他第一次在连队发展了8名党员,并请毛泽东带他们宣誓,毛泽东欣然答应,还进行了讲话。这标志着“支部建在连上”开始得到了实践,毛泽东感到非常欣慰。

有一天特务连的战士谭铁匠因为母亲病危想回家探望,但担心领导不给自己批假,于是带着两个老乡私自逃离了部队,副连长把他们抓了回来并准备枪毙他们,幸好罗荣桓及时赶到把他们救了下来,并发给他们回家的路费。

没想到过了几天,谭铁匠回到了连队,还带了几个老乡一起参加革命,这在部队里引起了震动。随后罗荣桓向毛泽东建议不能体罚士兵,毛泽东采纳了他的建议,对他更为欣赏。

还有一次,部队在行军时要下一座山,为了节省时间,罗荣桓灵机一动,直接坐到地上,把枪抱在怀里,直接沿着陡坡滑了下去,后面的战士也学他往下滑,不一会就到了山下。毛泽东刚好看到了壮观的景象,不禁称赞“草上飞”。

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红四军召开了著名的“古田会议”,毛泽东和罗荣桓都被选为红四军前委委员。会议期间的一天,毛泽东陪上海过来的前委秘书冯文彬散步时,遇到了罗荣桓,罗荣桓向毛泽东行礼问候,然后匆匆离去。

罗荣桓走远以后,毛泽东对冯文彬说:“这个同志是个人才,是一位很好的干部,对这个同志,我们发现得晚了。”欣赏之情溢于言表。

1930年,年仅23岁的林彪因为屡立战功,被提拔为红四军军长,但他个性很强,与之前的几位搭档关系都不好。毛泽东觉得罗荣桓性格稳重老实,能够团结同志,于是决定让罗荣桓出任红四军政委。

罗荣桓担任政委后,把部队的各项工作都安排得非常好,对林彪也很尊重,林彪也觉得很满意,他于是专心管打仗,其他的事情都交给罗荣桓。

毛泽东知道以后,也非常高兴,他说:“谁说林彪难缠?罗荣桓在红四军,不是和他团结得很好嘛!”

在1932年10月的宁都会议上,由于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的影响,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受到批评,并被撤销红一方面军总政委的职务,失去了对红军的指挥权。

紧跟毛泽东的罗荣桓心情十分沉重,他多次在会上支持毛泽东的主张,却被说成是“宗派主义”,也受到排挤,被撤销了第一军团政治部主任的职务。

后来红军到达陕北以后,毛泽东和罗荣桓的妻子林月琴谈到了这件事,他说:“在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斗争中,罗荣桓表现了坚定的原则性,并且遭到了撤职。虽蒙受冤屈,但他仍旧老老实实为党工作。”

1937年春,罗荣桓被任命为红军后方政治部主任,有一天毛泽东少见地和他发了脾气,这是因为罗荣桓看见毛泽东看见毛泽东的被子已经很破了,就叫供给部给他换了一床棉被。

但毛泽东看了以后却非常生气,他打电话给罗荣桓说:“我们现在就这个条件,大家都很困难,为什么我的破被子就不能睡,要另搞一套?”罗荣桓觉得有道理,就又叫把被子换回来了。

抗战全面爆发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罗荣桓被任命为115师政治部主任。1938年11月,毛泽东开始实施“派兵去山东”的战略,他命令罗荣桓带领2个团去山东,开辟新的抗日根据地。罗荣桓于是带领部队,历经3000多公里的艰苦跋涉,于1939年3月到达了鲁西,并很快打开了局面。

罗荣桓早年作战时受过伤,在山东又长期超负荷工作,在1942年底,因劳累过度,他患上了严重的肾病,并出现了尿血,为此他致电中央,允许他暂时休养半年。

但此时中央为了在根据地内实行党、政、军的一元化领导,决定任命为罗荣桓为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115师政委兼代师长。毛泽东和朱德专门给他回电:你的病情如果还不是很严重,暂时很难休息。罗荣桓深感责任重大,于是坚决服从命令,继续带病工作。

抗战胜利后,罗荣桓来到东北,被任命为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二政委兼任党委第二书记。此时他的病情已经很重,在东北的日本医院经过检查,确诊为肾癌,需要尽快手术。

鉴于国内没有手术条件,1946年7月,罗荣桓不得不前往莫斯科进行手术,毛泽东以中央和他自己的名义给斯大林发电报,请他给罗荣桓最好的治疗,斯大林非常重视,给罗荣桓苏共中央委员的待遇,安排他住进了克里姆林宫医院,经过手术和半年的医治,罗荣桓的病情总算有所好转。

毛泽东专门为罗荣桓此行准备了50两黄金,作为治病的费用,但他自己并没有动这笔钱,只支出了一小部分接济在苏联的烈士子女,毛泽东的儿子毛岸青经常受到他的救济,妻子贺子珍也在他的帮助下,从精神病院被接了出来。

罗荣桓的病情虽然得到控制,但身体依然很虚弱,医生建议他最好去南俄继续休养,但他心里一直记挂着东北战场,于是在1947年5月,他返回了哈尔滨。

辽沈战役开始前,军委和毛泽东命令东北野战军首先攻占锦州,但林彪始终有着不同的想法,他认为先攻占后方的长春更为稳妥,于是他没有与林彪和刘亚楼商量,就以他们三个人的名义向军委发电报,请求先攻打长春。

罗荣桓知道以后,立刻和刘亚楼一起找到林彪,向他陈述利害,说明攻打锦州是为了贯彻军委“关门打狗”的意图,现在坚决不能动摇,并坚决主张重新给军委重新发一份电报,表明首先攻打锦州的态度。林彪在他的坚持下终于下定决心,后来的事实也证明,罗荣桓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1949年5月,罗荣桓在天津视察工作时,由于术后没有好好休息,加上过度劳累,再次病倒了,毛泽东立即派自己的保健医生给他医治,并让他先在天津养病,并用“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鼓励他。

解放以后,罗荣桓担任了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兼干部管理部部长,由于要管理干部,工作依然十分繁重,毛泽东曾专门给他作出批示:荣桓同志,你宜少开会,甚至不开会,只和若干干部谈话及批阅文件,对你身体好些,否则难于持久,请考虑。但罗荣桓依然忘我工作,导致病情加重。

1955年,当罗荣桓知道中央军委决定授予他元帅军衔时,立即给党中央和毛泽东写信,说自己对革命的贡献不大,恳请不要给自己授这么高的军衔,但毛泽东没有采纳他的意见,最终罗荣桓被授予了元帅军衔。

1956年9月,罗荣桓当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12月,毛泽东批准他因健康原因辞去总政治部主任的职务。

1959年庐山会议以后,毛泽东决定任命为林彪为国防部长,他曾经单独找过罗荣桓征求意见,罗荣桓认为林彪打仗还可以,但是主持全面工作不一定很行,一是身体,最主要的是他这个人喜欢搞小圈子,团结多数同志是他的弱点,所以不太适合。但当时毛泽东没有听进去,直到1972年的一次会议上,毛泽东承认当时罗荣桓是有远见的。

1960年,林彪把当时的总政治部主任谭政整了下去,罗瑞卿和萧华提议让罗荣桓再次担任总政治部主任,尽管他此时的健康状况已经很不好,但还是接受了任命,他又带病工作了两年多,到1963年秋,罗荣桓再次病例住院,不久便宣告病危。

1963年12月16日晚,毛泽东正在中南海颐年堂准备听聂荣臻的报告时,突然传来了罗荣桓去世的消息,他非常悲痛,站起来低声说:“就在今天下午,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我军优秀的政治工作者、我们敬爱的罗荣桓同志因病逝世了,在这里,我提议,为罗荣桓同志默哀三分钟以表达我们的怀念。”

12月19日,毛泽东参加了罗荣桓追悼大会,向罗荣桓遗体三鞠躬。

毛泽东之所以如此悲痛,还是因为罗荣桓是一位真正从实际出发、从特殊性出发、实事求是的人,是一位大局在胸、眼界高远、一身正气的人,是一位“党内”的圣人,他永远值得我们去怀念!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福禄100

    中南海,是个特殊地名,不能读中南,海,,,,,,,。

  • 笨猫手机拍

    请问主播是用机器人读的吗

    勤倾听者 回复 @笨猫手机拍: 应该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