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互联网如何“重挫”传统金融业

12 互联网如何“重挫”传统金融业

00:00
10:35

(课程转述:企宽)


你好,欢迎来到《无边界企业:数字化转型认知必修课》。

基于对货币本质的认识,这个小节我们就来详细地剖析最早遭受到互联网洗礼的行业——金融业,看看互联网是如何“重挫”传统金融的。

金融业可能是最早的产业互联网行业。2013年是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元年,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打法忽然开始从各个角度冲击着传统金融业的业态和格局。那时候,很多互联网金融的从业者都发觉了互联网正以摧枯拉朽之势改变着金融的本质。

但是互联网真的把金融的本质改变了吗?时任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的吴晓灵对此的评价是:无论互联网金融做到了什么程度,金融的本质并没有改变。我对此非常认同。

那么,金融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其实答案很简单,金融的本质是让商业创造出来的信用流动起来。请注意,金融并不是创造了信用,只是让信用流动了起来。所以,过去经济学界最喜欢讲通胀、通缩,现在更关注流动性。

比如,现在经济学界经常讲流动性缺失、流动性泛滥、流动性泛滥造成的结构性流动性缺失,等等。其实,流动性对金融业来说是第一位的。既然明确了金融的本质并没有被改变,那么金融业怎么又被互联网冲击了呢?

一共有三个阶段,这一节我们先看前两个阶段。

首先,脱媒第一季:账户的争夺,支付的失守与信用卡消亡

传统的金融体系主要由央行和商业银行构成。你千万不要以为这套体系是理所应当存在的。它所存在的历史只有100年左右,这就意味着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大部分时间都没有这套体系做支撑。现在的金融体系是由央行负责发行货币,但是早期的央行不负责发行货币,只是个兜底的角色,也就是最后贷款人角色。

比如,一家商业银行发生了挤兑,央行就赶紧推着黄金过去救急,这就能给大家发送一个信号:咱有钱,这家银行是不会破产的!商业银行一般都是因为流动性而破产的,在银行破产时,它的账面上往往还有很多钱,只是还没有收回来而已。所以,最初由央行充当最后贷款人是非常有必要的。到了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全球正式进入了以美元为基础的体系,央行才具备了发行货币的职能。在这个新的体系之下,央行负责发行货币,而商业银行负责运行货币。

流通中的现金(M0)由央行负责,广义货币供应量(M2)则由商业银行负责。怎么理解呢?简单来说,就是商业银行虽然负责运行货币,但它同时也可以派生存款,相当于创造了货币,从M0M2多出来的部分都是由商业银行派生出来的。

比如,商业银行拿到了20万元的存款,它大概就能放出100万元贷款出去,其中80万元就是它自己创造出来的货币。刚开始只有商业银行有创造货币的功能,但是后来支付宝也有了这个功能。支付宝吸纳了大量的存款,后来又给很多人、很多商家贷款,这个过程就和商业银行吸储放贷一样进行了货币创造。所以,互联网金融颠覆传统金融机构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脱媒

金融机构的主要作用就是作为资金融通的媒介,所以脱媒就是把银行干掉的一个典型现象,传统金融机构的媒介被替代了。那互联网又是如何实现让传统金融机构脱媒的呢?总共分三个阶段,我将其称为三季:支付的失守、货币的争夺、清算的消失。其中第一季是已经发生的事情,第二季、第三季是我对未来趋势的一个预测,我们正在共同见证这一进程。

传统支付方式包含了现金支付和银行账户之间的转账。这是传统的一个交易闭环。实现交易闭环只需要完成两件事:支付和交付,也就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形成不了这个闭环就做不成生意。问题来了: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谁先松手啊?是买货方先付款,还是卖货方先发货?总之,谁先松手谁就倒霉。

所以,商业银行作为中介出现了,跟双方说你们把钱交给我,我来做中介就好了,这是商业银行最早出现的原因。但支付这件事情并不是银行最关心的,银行最关心的事是资金归集。中国工商银行在全国约有1.75万个网点,这些网点是干什么用的?是为了资金归集。如果是为了放贷款,它根本不需要那么多网点。但是现在发现资金归集这个任务完全可以由线上的支付宝完成,那1.75万个网点就没有用了,对不对?

接下来,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第三方支付来了。比如,我想要在淘宝上买东西,我就把自己银行里的钱转到淘宝的账户(支付宝)里来,之后我就可以在淘宝买东西了。这时,交易闭环变成了什么样呢?钱从消费者到第三方支付(支付宝),第三方账户通知商家交付,最后商家收到货款。



这个过程中银行去哪了?银行被从这个交易闭环里面踢出去了。所以,资金归集就被拿走了,大量的钱滞留在第三方支付平台上。

当时,我曾接到过一个任务,任务目标是想办法帮银行干掉支付宝。我接到这个任务时,第一个想到的是谁呢?是中国银联,所以我就分析了中国银联的模型。比如,我要刷卡买个东西,但是真正的转账行为是在哪里发生的?在银行的账户之间。所以在这个交易闭环过程中,交易银行并没有被脱媒

然而,我当时的第一个结论是:用银联模型去打第三方支付模式是打不动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它没有资金归集的能力,只是一个通道而已。后来的事实证明了我当时的判断。第二个结论是:资金池是最重要的。在我们团队做完任务相关研究的第二年,中国人民银行,也就是央行就发布了两个命令:第一,第三方支付平台不能做信用担保;第二,第三方支付平台不能做资金池。

第二个命令的执行一波三折,在一开始并没有被执行,后来又要求必须严格执行,要求各家都把钱存到银行里面去,叫作存管模式。但实行效果仍然不好,之后就推出了网联模式。网联模式不允许第三方支付平台跟银行直接对接,而是要通过网联来对接。网联模式的执行实际上是为了便于政府管控,如果基于市场的要求,实际上是没有必要推出网联模式的。

总之,在支付上,互联网做到了两件事:第一,互联网支付夺走了金融领域中与使用者交互频次的制高点;第二,互联网支付夺走了商业银行的账户。在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交易后,背后是哪个商业银行的账户就也不重要了。

接下来是脱媒第二季:货币的争夺

在第二个阶段,比特币出现了。在虚拟货币阶段,也就是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法币为主要交易货币的阶段,商业银行是作为运行货币的专业机构而存在的,它可以通过吸储放贷放大货币乘数,但如果法币都消失了,那么银行机构存在的重要意义就不复存在了。

我们已经说过,货币的核心是承载信用,根据这一条,我们把货币分成了三类:实物货币、虚拟货币和共识货币。

而比特币是目前来看最有望成为共识货币的货币,它有三个特点:第一,数量固定;第二,流通成本几乎为零;第三,使用上无边界、无国界。以上三个特点也是比特币修复虚拟货币最大问题的三个全面优势。

但是在成为共识货币的过程中,比特币还需要继续破圈,解决各国货币当局的担忧和阻碍、扩充专属计价域、凝聚更大范围共识等问题。但是时代的车轮总会滚滚向前,旧事物、旧观念总是在被淘汰。而一旦虚拟货币的典型代表——法币丢失了战场,那么商业银行在法币时期的重要价值也就消失了,这便是银行脱媒的第二季。

好,我们已经讲完了“脱媒”的前两个阶段,支付的失守与货币的争夺,下一节我们来看最后一个阶段——清算的消失。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