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实体经济,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 新京报快评

着力实体经济,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 新京报快评

00:00
04:28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0月16日上午10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二十大作报告。报告提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再一次成为了关注焦点。

这一战略选择,早在十九大报告中就已经落定锚点。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就明确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回望“十三五”,中央围绕实体经济发展作了多次重要部署,无论是强调“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夯实实体经济根基”,还是提出“坚持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始终不变的核心逻辑就是“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十年荏苒,初心未变。经济发展着力点的判断稳健可预期,再一次证明了在经济发展政策上的连续性和一致性。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乃至2035年的远景目标,必须在夯实实体经济中发力。这是我们始终要保持的一种战略定力。

为什么实体经济始终站在发展的“C位”?原因有很多层面。

向内来看,我国是靠实体经济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四十年经济发展所创造的世界奇迹中,实体经济的表现最为突出:制造业规模居全球首位、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世界第一、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关键部门。在过去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制造”一直是中国经济的一张名片。我国制造业规模庞大、门类齐全、生产能力强,竞争优势突出,有力支撑着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国力提升和每一个人的生活改善。十年间,中国制造更是进行着转型升级“蝶变”成为中国智造。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红利在其中功不可没。

也正因此,我们更需要依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这不仅是因为我们在制造业上有发展优势,更因为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如果没有实体经济体系作为底座,即便短时间能够实现一定增长,也不过是容易破裂的泡沫。无论是提升创新能力还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都需要一个完整的、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作为依托。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

向外观察,实体经济的重要性,正在伴随着全球化多元冲突、不确定性加剧而日益凸显。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特别是到了今天,当发达经济体也开始纷纷反思以往的“脱实向虚”发展模式、重估制造业重要性之时,在十年之前就锚定的着力点,足以证明决策层的战略远见。

必须承认,我们的一些行业依然处于供应链下游甚至外包位置,远离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核心,长期处于跟随地位。这种情况不仅导致我们可能随时遭遇“卡脖子”风险,还意味着我们付出的环境、人力、资源等成本,可能无法获得对等的投入回报。

也正因此,要把实体经济作为发展的着力点,就需要改变这种过去的相对粗放、被动的发展模式,寻找到新的发展路径——必须坚持自立自强,构建可靠可控的强大产业链。这也就意味着,未来我们需要不断拉长长板、补齐短板,特别是在那些关系到国家安全的领域和节点,积极构建自主可控的国内生产供应体系。

我国正进入新发展阶段,经济高质量发展亟待“闯关”,把实体经济作为发展着力点,就是闯过关口的“秘籍”之一。接下来,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如何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筑牢实体经济发展根基。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飞哥_aa

    什么时候能够关注一下实体店

  • 123五珍

    666

  • 123五珍

    666

  • 听友393826568

    不错

  • 听友257788397

  • 听友257788397

  • 听友379185266

  • 听友257788397

  • 听友410741140

    快执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