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收坐支”现象

“坐收坐支”现象

00:00
06:12

2022.10.13
2.“坐收坐支”现象
所谓坐收坐支,就是收到资金不登记、不上交就直接用于其他费用支出,收入和支出都被虚减。坐收坐支现象在初创企业里普遍存在,并不是员工故意违规,而是真不懂。同时由于坐收坐支是工作效率最高的,所以在企业还未渡过生死线之前,又是领导者亲自上阵执行业务,坐收坐支就变成了常见现象。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在自己的书中描述过,当新东方还在小作坊阶段的时候,根本就不记账,钱都是自己的,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当然,这是处于非常前期的时候。也不需要外部监管,赚了赔了都是自己的,现金管理“显得”好像没有那么重要。
企业一直发展下去就有了更多的协同和合伙人的出现,还不记账或者坐收坐支就会严重误导真实数据的传递,甚至做出错误的判断。更为严重的是,如果收支现金流不同步,这种坐收坐支也会导致企业领导者无法判断何时应当收客户的钱和该收多少,以及何时应当付给供应商钱和该付多少,这是严重的内控失误。
3.内控形同虚设
内控对现金的管理应当是最为直接的,可惜许多公司在这方面反而是最“放手”的。我们同样总结了四条,即关键岗位不避讳、关键环节不细查、关键行为不监控和关键资产不盘点,如图4-3所示。

图4-3 现金管控的“四不”现象

首先是“关键岗位不避讳”。不少企业为了节省成本,一些互斥岗位由一个人来承担,例如出纳和会计。
企业里管钱的人往往都是领导者最为信任的人,甚至是自己的亲属。既然信任,那么所有的钱账就都由一个人来把控,看起来是合理的,正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真的是这样吗?实际上,这就给贪腐行为埋下了巨大的隐患,或者说让员工陷入一种被诱惑的状态。只要是缺乏监管的地方,除非没有“油水”,否则一定会滋生被引诱的钩子,无论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
出纳和会计,一个是管钱的、一个是管账的,是两个互相监督的职责。尽管没人能保证这两个岗位不会串通,但至少在监管层面上多了非常重要的环节。事实证明,绝大多数情况下这种避嫌举措还是非常有效的。大家各有各自的价值观和职业发展通道,在互相监管的情况下多半会选择正确地做事。太多案例证明因为不设限导致了员工贪污、挪用公款最后坐牢,公司蒙受经济损失,个人也毁掉了人生。
其次是“关键环节不细查”。有些重点环节必须一查到底,而且要形成机制。长期不检查就一定会留下漏洞,让不良者有机可乘。
第三是“关键行为不监控”。如果对一些关键的经济行为或关键的运营管理过程不进行监控,那么很有可能在真实的执行过程中就已经变形走样了。
最后是“关键资产不盘点”。所谓关键资产,就是现金、银行存款、有价票据、应收账款等,还有一些重要的无形资产、固定资产等,如果长期不盘点清查,一旦在某个环节出现错误甚至丢失,公司是不能够及时察觉的。只要不能够及时发现,在企业里面就会形成长期存在的数据差异,而这种差异就会导致企业管理漏洞而蒙受损失。

二、缺乏催收与慎支意识的企业经营
1.客户欠款不及时催缴却到处筹钱
或许是因为公司领导者不愿得罪客户而不去及时催收,同时又非常依存于这种交易关系,对客户的欠款采取了更多的等待。在资金周转有问题的时候更多是从外部借债采购物资或发放工资。企业毕竟是一个生存主体,没有现金就一定会出现公司无法生存的现象。最终让公司长久生存下去的是经营性现金流,而不是长期依靠融资性现金流。客户的付款就是经营性现金流,外部筹集资金就是筹资性现金流。
2.囤积大量存货占用大量资金
为了保证生产没有任何障碍,保证对客户的及时供应,或者维护客户的高满意度,不少企业选择在仓库中储备更多的物资以确保客户千变万化的采购需求。这样无论客户需要什么样的产品,都能够及时组织生产供货。
这样虽然客户满意度提高了,但企业自身的库存压力也同样增大了。制造业在前些年经常要学习日本丰田JIT管理模式,打造自己的零库存管理。其实企业也都很清楚,在计划性还不是很到位的企业,所谓的零库存就是强势地将自己应当有的库存让所有的供应商来承担。企业“零库存”的代价就是供应商的仓库里囤积了大量的各种型号的半成品和原料。如果你是这样企业的供应商,那么你的库存几乎不可能做到有效管理,而库存越多也就意味着占用的资金越大。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