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组_16_韦步峰_《论语·颜渊第十二》12.1

3组_16_韦步峰_《论语·颜渊第十二》12.1

00:00
05:33
1.原文:
《论语·颜渊第十二》12.1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2.心得:
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抑制自己,使言语和行动都走到礼上来,就是仁。一旦做到了这些,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有仁德。实行仁德要靠自己,难道是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德的具体途径。”孔子说:“不合礼的事不看,不合礼的事不听,不合礼的事不言,不合礼的事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请让我照这些话去做。”
“克己复礼为仁”,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的主要解释。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这里实际上包括克己和复礼两个方面的内容,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贯穿于《论语》一书的始终。
按孔子的说法,想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净化自己的心灵,约束自我的行为。“仁”是用来实践的,不是把“仁”挂到嘴边就可以做到“仁”了。儒学中的“仁”,从本质上讲是一个内心修养的真功夫,是实实在在的境界,并不是简单抽象的理论。想要做到这一点,非要下苦工夫长期修炼不可。古今成大事者,无不具有“仁”的真功夫。
人的思想是抽象的,是最难把握和控制的,随时都可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念头。欲望太多内心自然无法平静,无法将精力集中到要从事的事情上去。但是,任何事情想要成功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坚定的意志和长期的专注。做事业也是一样,欲望太多、内心浮躁都难以获得成功。
克己复礼,自我约束,也表现在小事中。人际交往总会遇到烦恼,要学会约束自己,冷静面对不如意。互相谦让、互相尊重、讲究礼仪,从而激发出人性的光辉,从“礼”出发,就能至“仁”。人性中好的一面是通过接受教育获得的,“礼”也是慢慢培养起来的。社会有公众奉行的社会道德,也有法律规范,通过对相应规范的学习来约束自我。知“礼”是一个需要逐渐培养的过程,内心修为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可达到的,应该时时刻刻保持的庄严和诚敬,才可能对自己从事的事业有一种切身的爱,才可能在与人交往中发自内心地处处讲究礼仪,否则,早晚也会露出马脚。
虽然通过教育而知“礼”,但要想达到“仁”的境界,要从自我入手。求“仁”在于自己,不是说谁教会我们一种方法,从此靠着这个方法就可以达到“仁”了。孔子在教育颜回如何克己复礼,从而达到“仁”的境界时,告诉他要从眼、耳、口、鼻四方面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孔子告诉颜回的只是一个入门的方法,并不是那四句箴言就可以达到“仁”的境界。从一些小事入手逐步去约束自我,同时注重使内心修为逐步达到庄严、诚敬的境界,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到达孔子所说“仁”境界。也只有如此,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你好 录屏不错哦 可以互相关注一下吗? 一起交流交流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