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红星新闻报道,自从在视频平台发布视频以后,在位于山西、陕西两省交界处的山西省永济市下寺村,默默无闻做了7年乡村建设的“蒲韩新青年”突然“火了”。
“蒲韩新青年”是一个公社,这里有一波从城市来的年轻人,他们主要为“农村可持续发展青年人才培养计划”的学员提供实训,同时也开展着大学生乡村游学项目,并与一些高校的农学团队合作进行生态种植、养殖技术实验。
近年来,随着乡村建设如火如荼地进行,越来越多学习了现代化知识的年轻人开始投入乡村建设,“蒲韩新青年”是其中的代表,而与他们类似的年轻人在全国各地也已经涌现了很多。
比如,据新京报报道,一批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就选择“进村读研”,他们不仅要亲自种地育苗,还要学习一定的农业管理知识;与此同时,还有不少80后、90后,甚至00后,也选择参与北京的乡村建设,在乡村振兴之路上,挥斥方遒,施展才干。
年轻人络绎不绝投入乡村建设的背后,其实是基于一种自身理想的乡村实践。从报道可以看出,这群年轻人大部分没有官方背景,主要是来自于民间组织的社会力量,因为怀抱对乡村美好未来的期待与憧憬,积极地投入到了乡村建设这个中国迈向现代化的宏大“母题”之中。
而经由社会和市场力量为乡村带来的年轻人,也不止是着眼于短期的经济效益,更长远去看,这股力量在为乡村建设注入蓬勃生命力、“年轻力”的同时,也在深刻改变着乡村未来的精神面貌。
这些年轻人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具备丰富多元的知识和探索精神,因此更容易接纳不同的生活方式与思维,融入乡村多样化的习俗和风土人情过程中,这些优势可以带动乡村在方方面面不断前行,创造新的“乡土中国”。
以“蒲韩新青年”为例,他们会根据市场变化引导农民种植新作物,会面向城市群体开展游学、培训项目,也会在互联网平台上开设账号,将乡村与世界联系起来,让乡村不再闭塞……某种程度上而言,他们不仅在参与建设乡村,也在“创造”乡村,一个联通了城市与互联网的现代乡村。
也即,投入乡村建设的年轻人们,正在利用社会和市场等多维度的力量,不断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进而更好地帮助乡村实现经济、文化、社会以及生态等多层次的发展。
事实上,从梁漱溟、晏阳初等老一辈学者开始,中国人就在不断摸索着乡村建设的可行路径。建设乡村,不只是富裕一方水土,更是将这一片广袤地域拉入现代化的进程,从而爆发出巨大潜力。这是几代中国人心心念念的理想,探索也从未止步。
现如今,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利用自己与城市空间的联系,将为乡村打开更大的发展空间。就此去看,年轻人参与乡村建设是个人目标与社会理想的共鸣与呼应。对于年轻人来说,乡村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生活与创业空间,也是一个承载梦想与社会理念的舞台。
当然,其中存在的难点也不可忽视,社会也需要对一些难点不断进行改善,为年轻人参与乡村建设创造条件。比如从报道中就能看到,很多年轻人都面临着家人朋友的压力,他们没法理解年轻人的选择,而这种不理解相当程度来自于对农村生活条件的疑虑;再比如此前也有媒体报道,投入乡村建设的年轻人遇到了与乡规民约之间的龃龉,年轻人参与乡村建设受到一些掣肘。
这些都应当引起重视,让社会力量和年轻人可以毫无顾虑地来,在广阔乡村大展身手。
毫无疑问,乡村需要年轻人,很多年轻人也向往乡村。乡村振兴这个宏伟的任务,急需年轻人提供新动力。所以无论是年轻人还是乡村,都要看到当前这个历史机遇,从各自的所在共同奔赴、彼此成就,相信在乡村焕发蓬勃生机的同时,人生也一定会结满累累硕果。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