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 怡红院劫遇母蝗虫 (下)
 43.32万
试听180

61、【第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 怡红院劫遇母蝗虫 (下)

00:00
27:29


课程原文

    

《红楼梦》第41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怡红院遭遇母蝗虫”。刘姥姥和贾母在栊翠庵喝完了茶之后,刘姥姥又误打误撞地闯进了怡红院,在贾府的凤凰贾宝玉的床上睡了一觉,这是一个特别有趣的情节。刘姥姥的活动到第42回仍在继续,但已经是贾府众人如何送刘姥姥离开的描写了。第42回的回目叫“蘅芜君兰言解疑癖,潇湘子雅谑补余香”,蘅芜君指的是薛宝钗,潇湘子指的是林黛玉。这个回目的意思就是薛宝钗很善良的批评了林黛玉不该在宴席上讲一些《牡丹亭》和《西厢记》里面的话,而两个人的关系变得很友好,林黛玉又巧舌如簧地在众人面前说了一番叫大家开心的话。我们把怡红院遭遇母蝗虫和刘姥姥离开贾府放到一起跟大家讲一讲。

    

刘姥姥醉卧怡红院

 

在栊翠庵喝完了茶之后,贾母、薛姨妈、王夫人这些人都已经很疲倦了,都去休息了,而刘姥姥还要继续在大观园逛,谁陪她去呢?鸳鸯。鸳鸯是非常善良的,她也不去照顾老太太了,她继续带着刘姥姥各处去逛,大家也跟着取乐。带着刘姥姥就逛到了省亲别墅牌坊下面了,这就是大观园的最重要的地方。刘姥姥一看,哎哟,这还有一个大庙,马上就趴下磕头,大家都笑弯了腰了。刘姥姥说笑什么,这字我认识,什么字?这不就是“玉皇宝殿”吗,大家就更乐了。

 

而这个时候,刘姥姥觉得她自己肚子里面一阵乱响,就找了一个小丫头,要了两张纸,马上就要在省亲别墅的牌坊底下就要解衣服,就要解大便。这个描写真是曹雪芹对皇权的极大的调侃。乡村老太太要在省亲别墅的正牌坊下面解大便。大家笑,又喝住她,使不得,派了一个婆子带着她到东北角上去了。这个婆子就指给她一个地方,你在这里方便,她也走开去歇息了。

    

刘姥姥因为多喝了点酒,她的脾胃又和黄酒不太适应,就在这痛泻了一番。站起身来,眼花头眩,找不着路了。一看周围都一个样,都是树木,都是山石,都是楼台房舍,往哪去呢?一看眼前还有一个石子道,就顺着这个道就走了,到了一个房舍的跟前又找不着门。找了半天,看到有一带竹篱,刘姥姥说,哟,这个地方也有扁豆架子。实际上这是怡红院外面的花架,刘姥姥就顺着这个花架就走进去,进了一个月洞门,看到一个水池子,里面是清水,在潺潺地细流,还有一个白石架在上面,刘姥姥就沿着这个白石桥进去了,拐了两个弯,看到一个房门。她这个时候醉眼朦胧,她看到迎面一个女孩儿满面含笑地迎了出来,刘姥姥可找着人了,说“姑娘们把我丢下来了,要我碰头碰到这里来。”那个女孩不答应,刘姥姥上来拉她的手,“咕咚”一声撞到板壁上了。原来这不是一个活的女孩,这是一个画,而且这个画是凸出来的,带点立体感。刘姥姥就很感叹了,富贵人家还有这样的画,再拿手去摸,摸了摸,点头叹了两声,一转身,看到这有个小门,门上挂着软帘子,刘姥姥就进去了。

 

一看,这是个什么地方,这么阔,四面墙壁玲珑剔透,琴剑瓶炉贴在墙上,锦笼纱罩,金彩珠光,连地下踩的砖,都是碧绿凿花,越发眼花了。这是哪儿呢?贾宝玉的卧室,怡红院。贾政来游园的时候,是看到他的墙上雕的这些四壁玲珑剔透的木板,而刘姥姥进一步看到了他的地板是碧绿凿花的,多么讲究。刘姥姥就想出去,没有门,这边一架书,那边一架屏,从屏后得了一个门转过去,她醉眼朦胧的看到,我的亲家母也来了。刘姥姥说,你是不是看到我几天没回去,你找了我来了?你看你怎么把这里的花没死活的戴了一头。她的亲家也不回答,刘姥姥就想起来了,富贵人家有个穿衣镜,这是不是我在镜子里面,拿手去乱摸。

 

小说家的构思就特别巧,刘姥姥不会开怡红院的卧室里面的门,因为这个门是安在穿衣镜上面,她拿手去乱摸,就触到了那个开关了,撞开了这个消息,镜子就掩过去了,露出来一个门,刘姥姥又惊又喜,这还有个门,进去,这还有个特别精致的床。她这个时候,又醉又乏,一屁股就坐到床上,说我歇一歇,没想到太累了,朦朦胧胧,一歪身就睡熟到床上。大家就找不着她了,她外甥就哭了,大家就说,她上哪去了?别掉到茅厕坑里。袭人就说,很可能她到我们那去了,我去找找。

 

袭人进了门,就听见鼾声如雷,赶快进来,到了宝二爷的卧室,闻的酒屁臭气满屋。再一看,刘姥姥扎手舞脚地躺在床上。太好玩了,刘姥姥是谁?贫穷的农村老婆子。贾宝玉是谁?贾府的尊贵的凤凰。但是现在,这个老婆子就躺在宝二爷的床上了。曹雪芹好像是想提醒人们,转眼不知身后事,好像是提醒人们,人生风云变幻,难以预测,有朝一日,贾府这位凤凰,也会和这个穷婆子一样,甚至还不如这个穷婆子。因为根据脂砚斋提供的评语,贾府败落之后,贾宝玉是寒冬腊月没有衣服御寒,围着破毡,饥肠辘辘,只能吃酸菜。这样一来,刘姥姥醉卧怡红院就和花袭人挂上了钩。

 

刘姥姥是《红楼梦》的辅助线索

    

很多的红学家把贾府盛衰的辅助线索,看作是刘姥姥三进荣国府,其实我觉得应该把刘姥姥和花袭人,看成是同一条辅助线索,那就是贾府的没落和小人物的崛起交错进行。小人物的兴衰对于贾府大人物的兴衰同样有着反讽意义。花袭人,荣国府的家奴,后来就变成了贾宝玉的所谓孟尝君,她得养活贾宝玉。刘姥姥过去硬和贾府攀亲,最后变成荣国府正枝正宗的亲戚。刘姥姥是贾府盛衰的隐线,这是红学家的共识。提出花袭人在小说布局当中有超出刘姥姥的特殊重要性,我估计,恐怕这是我个人的见解吧。

 

花袭人曾经是贾宝玉的侍女,但是她始终参与贾宝玉的感情活动,她也见证贾府的盛衰。花袭人经历了从贴身丫鬟到宝二爷的准姨娘,到嫁宝二爷的好友蒋玉菡,再到贾府败落的时候,养活当年的主子贾宝玉的全过程。而花袭人和刘姥姥这两个根本不可能发生联系的人,竟然在怡红院,在贾宝玉的房里面发生了联系,我觉得这是一个奇中叠奇的构思。但是这两个人在贾宝玉败落的时候,他们怎么样发生联系,曹雪芹有没有写,这已经成了千古之迷了。

    

刘姥姥这个人,她在红楼梦这部伟大的小说里,我认为是起着双重作用的。一方面她本身是一个很成功的小说形象,而这个形象居然是在大观园树立起来的。我们打一个比喻,大观园是百花齐放的大观园,林黛玉是芙蓉花,薛宝钗是牡丹花,史湘云是海棠花,探春是杏花,李纨是梅花,贾母很像她游园的时候戴在头上的大红的菊花,而刘姥姥,我说这是插到大观园的苦菜花。而刘姥姥在小说结构上有着重要作用,因为《红楼梦》一直是按照宝黛爱情和贾府盛衰两条线交织往前发展。而刘姥姥对贾府的盛衰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她一进荣国府是求帮,二进荣国府是还礼,三进荣国府是解困扶危。

 

三进荣国府,曹雪芹的描写我们看不到了,但是根据脂砚斋的评语,我们知道,刘姥姥在三进荣国府的时候,看到贾府被抄的惨状,把被卖到妓院的巧姐救了出来。而且根据已经失传的靖本的评语,巧姐被卖进妓院之后,很不幸的,作为雏妓已经接客了,而刘姥姥把她救出来,叫她嫁给板儿。靖本的评语还暗示刘姥姥救巧姐,这是受到王熙凤的拜托。王熙凤当时已经在狱神庙了。曹雪芹非常擅长伏线千里。刘姥姥第二次进荣国府,史太君两宴大观园,就埋下了板儿要和巧姐成亲的伏笔。我们已经说过,板儿和巧姐两个人交换柚子和佛手,这就是暗示他们将来他们是有缘的,佛手要指点着巧姐走出迷津。

 

更妙的是,巧姐的名字是刘姥姥给起的,这就是第42回描写的一个内容了。按说王熙凤的独生女儿是多么金贵的王府小姐,她的名字应该由贾赦来取,偏偏就不是,是刘姥姥给起的。王熙凤请刘姥姥给女儿起名字,她说是想借您老人家的寿,而且贫苦人起的名可能就压得住。刘姥姥就给起了一个巧哥的名,说这叫以毒攻毒。怎么叫以毒攻毒呢?因为她的出生日子不太好,7月7日,那就叫巧哥,这样将来就会遇难成祥,逢凶化吉。王熙凤说,姥姥,希望将来她应了你的话。

    

后来,事情的发展和刘姥姥说的一点儿都不错。我发现王熙凤这个人,一生得益于两个老太太。贾母是王熙凤的大后台,刘姥姥是王熙凤的大恩人。王熙凤在前80回,千方百计地讨好贾母,贾母就成了王熙凤的保护伞。当贾母离开人世,不能保护王熙凤的时候,刘姥姥就给了王熙凤关键的帮助。王熙凤这个人很有头脑,什么样的人有处世才能,她一眼就能看穿。当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的时候,王熙凤已经不再把她当成前来打秋风的穷人看,而是当成一个有见解、有经验的老人尊敬了。

    

刘姥姥在潇湘馆聊到,这么好的纱,你们要来做窗纱,我们都不能做衣服。贾母就表示送她两匹,王熙凤就再送了个白纱做里子。王熙凤送了很多东西给刘姥姥,而且说的还很有人情味,说不过是寻常的东西,好也罢、歹也罢,带了去,你们街坊邻居看着也热闹些,也是上城一次。这样一来,二进荣国府的刘姥姥和凤姐的交往已经和一进荣国府很不一样了,已经带着浓厚的人情味甚至亲情味了。当然王熙凤做梦也想不到,自己这样一个叱咤风云的荣国府的管家婆,有朝一日会从权力的顶峰跌落下来,而自己的宝贝女儿,会掉进妓院的泥坑,被刘姥姥救了出来,嫁给板儿。

    

有一些红学家还认为,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还预伏了贾府的结局。就指的刘姥姥和贾母编雪下抽柴的故事的时候,忽然传来马棚失火。贾母就不让刘姥姥讲了,派人到火神跟前烧香,红学家就根据这一点认为,这也是预伏了贾府的命运,那就是贾府被抄家之后又遭受了一场大火,最后烧了一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第42回开头就是写刘姥姥要求我得回家了,在这待了两三天,从来没有见过的也都见过了,从来没有经过的也都经过了,现在我怎么着也得回去了。而且刘姥姥表示,老太太、姑奶奶,还有小姐们都这么怜贫惜老的照看我,我回去没有别的可以报答,我就每天给你们念佛,保佑你们长命百岁。她这是说的真心话,因为刘姥姥最喜欢念佛,她现在觉得贾府的人对我这么好,我就要念佛,求佛爷保佑老太太、姑奶奶和贾府的这些姑娘们。

 

王熙凤就说,你别高兴,都是为了你,老太太也被风吹病了,我们大姐儿也着了凉。刘姥姥就提醒,你们大姐儿很可能不大进园子,可能是撞客着了。就是被园子里面的什么花神,她不大见,遇到了,所以她病了。结果王熙凤派人一查,果然,“八月二十五日,病者在东南方得遇花神”,她就给她女儿烧纸,女儿马上就好了。这样一来,王熙凤就求刘姥姥给自己的女儿起个名,然后就吩咐平儿,把准备送刘姥姥的东西打点了,明天她一走就很方便了。刘姥姥赶快说,“不敢破费了,已经遭扰了几天了,又拿着走,心里就不安了。”

 

刘姥姥拿走了一些什么东西呢?王熙凤送给她的东西,平儿送给她的东西,贾母送给她的东西,鸳鸯也送给她东西。刘姥姥离开荣府的时候,上次来打秋风,是故意来打秋风,得了二十两银子。这次是来还礼的,没想到成了一次大打秋风,光是银子108两,王夫人给了一百两,王熙凤给了八两。这还不算贾母给的金银小元宝。给她的东西,堆了半个炕,有御田大米,有衣服,有绸料子,还有皇室造的点心,有常用的药物,还有大观园的水果干果。特别是还有贾宝玉向妙玉讨来的,在明朝已经价值连城的成窑五彩盅。刘姥姥是自己扛了那些枣、瓜果,送到荣国府来的。她走的时候,叫小厮们雇车给她装上,这真是太丰厚了。贾府从上到下,从贾母到王夫人,从王熙凤到贾宝玉,都和刘姥姥广结善缘,深结善缘。这样的善缘自然会得到善报,收留烟花女子巧姐,就是刘姥姥的结善缘的最突出的表现。

    

贾母与刘姥姥的道别预伏贾府命运

 

在刘姥姥要走的这段描写当中,还插上了一段贾母看病的描写。贾母现在已经把刘姥姥看成是自己的客人了。凤姐安排了要送刘姥姥的东西,刘姥姥是到贾母这儿来又住了一晚上。第二天早上就想告辞,但是贾母病了,请了人来看病。通过贾母和他聊天,知道他们和贾母,也就是这个大夫的祖上,和荣国公都是有交往的,所以贾母把他们叫做“世交”。这个王太医是穿着六品服色,这是个皇宫的御医,他给贾母看病的时候,他不敢走甬路,只敢走旁阶。看到贾母坐在那,什么气派呢?两边四个未留头的小丫鬟,五六个老嬷嬷,雁翅一样地排列在两边,碧纱橱的后面隐隐约约有许多着穿红着绿戴宝簪珠的人。什么人呢?王熙凤、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贾府三艳,都在这后面。王大夫看完了之后就说,老太太没有别的病,偶感风寒,吃饭清淡点儿,穿得暖和点就好了。我给你写个方,高兴就吃,不高兴也就不吃了。这就是富贵人家的老太太,我把她形容叫苍蝇踢了一脚,也得把御医请来看病。

    

我就一直在琢磨,贾母和刘姥姥,他们两个人在大观园联手演了这么一场戏,在贾府败落的过程当中,贾母会怎么样呢?如果曹雪芹把贾母写成全福之人,她就应该在贾府败落之前寿终正寝。如果曹雪芹不想把贾母写成全福之人,这是完全可能的。因为《红楼梦》的人物任何善良可爱的人物,没有不是悲剧结局的。所以贾母很可能是死在贾府呼喇喇似大厦倾的时候。这样一来,贾母之死,就应该是写荣国府沧桑剧变的重要笔墨,很可能就成为和秦可卿出丧形成鲜明对比的描写。秦可卿是身份最低的重孙媳妇,贾母是身份最高的老祖宗。但是秦可卿之死是在贾府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时候举行的,豪华极了。贾母之丧,是在贾府“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时候发生的,那就会寒酸异常。遗憾的是,曹雪芹笔下的贾母之死,我们已经永远看不到了。现在流行本的续书后四十回,写到贾母临死之前,还散余资,还安排贾府的后事,这样的描写不合情理。

    

前八十回多次写到贾母是最富的。王熙凤说她金的银的压塌了箱子底。抄家的人怎么会放过这个最富的贾母不抄呢?所以我想,抄家损失最惨重的应该王熙凤和贾母。而贾母就吓病了。她撒手西去的时候,她的子孙、侍女,或者是被关,或者是被卖,贾母不仅不可能有风光大丧,甚至可能连棺材和装殓的衣服都没有。那么会不会是刘姥姥在帮助巧姐的同时也帮助了贾母呢?这是我的异想天开。这样说有没有道理呢?我觉得还是有一点。周瑞家的曾经说,刘姥姥这次来,跟贾母投缘了,这是天上的缘分,这句话很重。《红楼梦》里面只有木石姻缘是天上的缘分。而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她已经成了贾母的贵客,她和贾母有了天上的缘分了。刘姥姥进贾府是冲着王夫人来的,最后跟她告别的是贾母。曹雪芹就没有一个字写刘姥姥怎么和王夫人告别,却写了和贾母告别。

 

贾母说,我身上不好,不能送你。这两个身份完全不同的老太太,本来毫不相干,现在在两宴大观园,却发生了很多次的精彩的交流。贾母并没有瞧不起这位贫穷老太太,这位贫穷的老太太也很尊重惜老怜贫的贵妃的祖母。最后她们两个人还来了一段色彩很浓的依依惜别。我就猜想贾母对刘姥姥说,不能送你。很可能最后送贾母的却是刘姥姥。因为贾母叫鸳鸯把她自己几件衣服送给了刘姥姥,这是别人送的制作的非常精美的,但是贾母没有穿过的衣服。我就猜想会不会当贾母去世之后,刘姥姥又把衣服拿回来装殓这位贾府的老太君呢?如果从《红楼梦》写贾母和刘姥姥的交往的笔墨来看,这并不是没有可能的。如果小说家想创造强烈对比的情节,这不是没有必要的。当然了,这是我这样一个当代所谓小说家的管见(窥)蠡测,曹雪芹会不会这么写,我们就不知道了。

    

刘姥姥进大观园,现在已经成了现代汉语的常用词,都是用来形容寻常百姓见到豪华奢侈场面的形容词。荣国府的宝塔尖贾母和贫穷的老太太刘姥姥两个老太太联手演出了一场绝妙大戏,还预伏了贾府的重要人物王熙凤和她的女儿的结局。

    

我们今天先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二、知识点补充

 

1、巧舌如簧: 舌头灵巧,象簧片一样能发出动听的乐音。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出处自《诗经·小雅·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2、管窥蠡测: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测量海水。比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根本不是谦辞。典自东方朔。

 

东方朔是西汉的文学家。他性情滑稽诙谐,善于辞赋。

 

东方朔虽然很有才能,但是没有得到汉武帝的重用,为此他写了一篇名为《答客难》的文章,以此抒发他怀才不遇的心情。他在文章中先假借客人的口气发表意见,提出苏秦、张仪都能当上大官,而东方朔的才能要比他们还高,又忠诚肯干,怎么到现在仅仅做一个侍从郎官呢?

 

东方朔在文章中回答说,苏秦、张仪生在诸侯互相征伐的春秋时代,因此他们的才能可以施展,计策能被采纳,就得到了高官厚禄。现在天下统一,政权稳固,有才能的人无处施展。假如苏秦、张仪处在这个时代,也很难得到发展,他们怎么敢希望当一个侍从郎官呢?东方朔又说,尽管这样,有才能的人还是要注重修身,培养高尚的品性。他最后说,用竹管观察天,用蠡测量海,用竹枝撞钟,怎么能够了解整个天空、考查大海动荡的波纹、激发起大钟的鸣响呢?

 

《汉书·东方朔传》的原文这样写道“:以管窥天,以蠡测海。”

精选用户评论
  • 小茄子的姐姐

其他用户评论
  • 白石扬波

    这一集马老师讲得很精彩,把贾母与刘姥姥的天缘分析的清澈、透顶。对贾府以及贾母的悲惨结局的推论也不无道理。感谢马老师

  • 听友203534461

    同意马老师的推测,很可能贾母给刘姥姥衣服,刘姥姥没舍得穿,最后,成了贾母的寿衣服。(刘姥姥的谐音有没有可能是留老了,老了有时也当死了讲,尤其在南方。)

  • 风的神话_uu

    马老师推理的很有逻辑!每天和十岁的女儿一起听!真好!

    小茄子的姐姐 回复 @风的神话_uu:

  • 布老虎三红

    听马老师讲课真是非常舒服,对刘姥姥和贾府的渊源和结局分析得很有道理也很透彻,胜读十年书

    诚实_善思 回复 @布老虎三红: 同感

  • 米丝Liu

    刘姥姥拉走的是巧姐的“嫁妆”

    la3jfjo6w64rbqy0qe7u 回复 @米丝L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