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英国和荷兰划分在南洋的势力范围

133、英国和荷兰划分在南洋的势力范围

00:00
09:25

第六节 英国和荷兰划分在南洋的势力范围

与荷兰人在崛起之时,战略性的对标葡萄牙不同的是,大英帝国更多是伴随着

对西班牙殖民地的侵夺而崛起的(同时与葡萄牙结盟)。这很大程度与英国的地理

位置,以及足以与西班牙抗衡的人口优势有关。从 16 世纪末起,通过一系列针对西

班牙的战争,英国人开始在北美及加勒比地区拓展殖民地。在这片土地上,英国人

不仅击败了西班牙,还击败了试图与之全球争霸的法国人,包括也尝试分一杯羹的

荷兰人(纽约就是荷兰人开拓的殖民地),成为了整个北美地区的霸主。

然而随着北美殖民地独立意识的增强,特别是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大英帝国

在西线的殖民事业遭受了重大打击。在新大陆的殖民事业出现转折之后,英国人开

始将重心转东方。包括印度、东印度群岛,乃至中国的贸易线,成为了大英国帝国

再次崛起的希望。虽然早在公元 1600 年,英国王室便授权组织了“英国东印度公司”,

负责对印度的贸易,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从政治角度来说,英国的殖民重心此

前一直在美洲方向。如果说在北美的扩张,是以移民的形式进行真正的“殖民”的话,

那么承包给东印度公司的东方贸易,更多只是一桩生意罢了。

313我们可以以美国独立战争为分界线,将此前主要在美洲政治扩张的大英帝国,

断代为“大英第一帝国”;此后主要在东方扩张的大英帝国,称之为“大英第二帝国”。

以后解读北美地缘结构之时,“大英第一帝国”将会是主角。先行交待这一背景,

是因为在英国人开始染指南洋之后,这一地区海外华人的命运便开始与之紧密捆绑。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各国殖民帝国的扩张,东印度公司这种纯粹以经济利益为导向

的“企业型社会”,弊端也越来越凸显。在 18、19 世纪相交之际,最早成立的荷

兰东印度公司结束了自己的使命(公元 1799 年)。此后荷兰人开始以“荷属东印度”

为行政框架,对荷兰东印度公司开拓的殖民地进行政治整合,并最终形成了现在的

印尼。

由于英国人还要利用商业力量扩张他们在东方的势力,因此英国东印度公司延

续的时间要长于荷兰东印度公司,不过在“大英第二帝国”时期,它的权力开始被

逐渐消弱(后面会具体分析)。英国东印度公司为大英帝国在马来地区获得的第一

个据点,是马来半岛西北部的“槟榔屿”(1786 年),此后又在马六甲海峡中、东

部拿下了马六甲、新加坡两个点,并组成了用来控制马六甲海峡的“海峡殖民地”

(1826 年)。英国人的强势渗入,无疑会影响到荷兰人的利益。特别是作为马六甲

航线的贸易中心,马六甲城此前一直为荷兰人所直接控制。然而尽管荷兰人最初是

通过与葡萄牙的战争,才拿到马六甲的控制权的(1641 年),这次重新划分势力范

围却没有再次引发战争。在审时度势后,英、荷两国选择了在谈判桌前解决问题,

随后马六甲城也被荷兰人移交给了英国。

从荷兰人的角度来说,这一决定很好理解,毕竟当时的大英帝国已是世界最强。

换句话说,不管你愿不愿意,都无法阻挡英国人的进入。一定要撕破脸的话,即使

英国人不用全面战争的方式攻击荷兰,单是封锁马六甲海峡也将让荷兰商人们付出

惨重的代价。同时,作为一条重要航路,马六甲海峡的争夺并非一场零和游戏。前

面我们曾经分析过,精明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其实更愿意通过控制商品供应地来达

到贸易垄断的目的。为此荷兰人在经营南洋群岛之时,将统治中心放在了人口、资

源最丰富的爪哇岛(雅加达),如果英国人不是谋求独占马六甲海峡的话,那么荷

兰人的核心利益并不会受损。

反观英国人的态度,如果他们觉得有必要,同样可以尝试拿下整个南洋群岛,

特别是人口资源最为丰富的爪哇岛。英国人没有选择这样做,更多是从欧洲地缘政

治平衡的角度来考虑的。事实上,在当时的欧洲人看来,只有欧洲才是世界的中心,

那些海外殖民地只是用来争夺中心控制权的筹码罢了。无论在欧洲还是海外,法国

都是英国最大的对手,尤其在英荷条约签订之前,整个欧洲刚刚被“拿破仑帝国”

(1803-18015)横扫过。更为让人担忧的是,在拿破仑兵败滑铁卢之后,普鲁士王

国的崛起,又使得长久以来处在分裂状态的德意志开始出现统一的迹象。

在这种情况下,身处法德之间的荷兰(比利时当时归属于荷兰),对英国来说

314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地缘政治价值。就像英国一直在战略上与葡萄牙结盟,以牵制

西班牙一样。即使圆滑的荷兰人在以后的政治博弈中不明确的支持英国,将之逼向

法、德阵营对英国来说也没有好处。除了考虑到欧洲的地缘政治平衡以外,英国人

对整个南洋也没有志在必得的想法。从贸易来说,整个东方最有诱惑力的无疑是印

度和中国两个超级市场。深耕并垄断印度市场、开拓中国市场,是“大英第二帝国”

在 19 世纪的战略方向。至于后来所发生的事,相信大家都已经了解了,英国人在印

度及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自大航海时代开启以来,没有哪个殖民帝国能够先后

在东、西两线取得如此成就,“日不落帝国”也就此成为了英国的标签。

要想将中国和印度两个市场连接起来,马六甲海峡自然是贸易链上必不可少的

一环,但就像前面所说的那样,这并不是一场零和游戏。无论是英国还是荷兰,只

要能在马六甲海峡拥有稳定的据点及势力范围,并且竞争对手尊重这点,就可以做

到和平共处。基于上述考虑,英国与荷兰最终于 1824 年签订了“英荷条约”,划

分了双方在东方的势力范围及相应的贸易原则。其中事关地缘政治走向的主要有:

荷兰将在印度沿岸及马来半岛的据点交给英国,以帮助英国控制印度和马来半岛;

英国则不介入新加坡海峡及马六甲海峡主航道以南地区的争夺。即认可廖内群岛及

苏门答腊岛属于“荷属东印度”的势力范围。

英荷条约的签订,奠定了今天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边界基础。在这一条约

保护下,英、荷两国在马六甲海峡的航行利益都得到了保证,同时共同阻止了第三

方势力的介入。至于西方在南洋的最早开拓者——葡萄牙,即使没有英国的介入,

他们也只剩下南洋群岛最东部的半个帝汶岛(东帝汶)了。事实上如果不是与英国

维持着良好的外交关系,而英国又在南洋与荷兰两分天下的话,荷兰人在 19 世纪中

一鼓作气拿下东帝汶也未可知(1859 年荷葡签订条约,正式瓜分帝汶岛)。

顺便说下,如果说葡萄亚在南洋还能够保留一块自留地,只是间接受益于其与

英国稳定的地缘政治联盟的话,那么在大英帝国完全控制南亚次大陆之后,葡萄牙

还能在沿海维持果阿、达曼 - 第乌等“葡属印度”的存在,甚至到印度独立后还试

图保留,则完全得益于这层关系了。在了解上述地缘政治背景后,相信大家对印度、

南洋现在的一些行政划分有了更深的理解。不过,这一切与 19 世纪南洋华人的命运

又有什么关联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浅文青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