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故事第6期】大学生们赴新疆西藏支教:支教一年 自教一生

【生态文明建设故事第6期】大学生们赴新疆西藏支教:支教一年 自教一生

00:00
04:46

                                       大学生们赴新疆西藏支教:支教一年自教一生


  “老师不要走,我们喜欢你。”712日,藏族学生扎桑拉姆知道老师林芳倩支教结束,即将返回南京,心里很不舍。

  “人生总有聚散别离,以后也要继续努力啊,考上大学来找我玩儿。”林芳倩说。在拉萨江苏实验中学,林芳倩教高一化学,教一个藏文理科班和一个汉文理科班。

  林芳倩是河海大学第四届研究生支教团队(以下简称“研支团”)的成员,研支团共有6名学生在西藏支教,还有5名学生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支教。

  “支教一年,自教一生。”这是11名大学生内心最真实的写照。

  近些年来,学校响应国家援藏、援疆号召,对口支援西藏农牧学院、新疆农业大学,民族生招生和培养规模在普通高校中名列前茅。河海学子用自己的青春智慧和力量,点亮民族地区青少年的求学之路,浇灌民族团结之花。

  河海大学团委副书记陈伟刚说,这11名大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西部地区支教工作中,授课范围涵盖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物理等多门课程,11名团队成员一周累计课时超过180节,近一年来总课时达3600余节。

  在历次考试中,研支团成员所带班级总分和各科平均分均名列前茅。虽然本职是支教,但是研支团成员给自己的定位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在当地学校和老师眼里,这群来自东部发达地区重点大学的研究生是高材生和全能手,能胜任所有工作。于是,研支团成员在带好本门课的同时,经常要帮请假老师代课,课程经常是跨年级、跨学科的。

  除了日常教学,他们还要照顾学生的校园生活。协助校长办公室、德育处、教务处、宿管中心等部门开展工作,在思想引领、校园文化和志愿服务等方面,当好学生“第二课堂”的策划者、组织者、指导者。

  今年6月,河海大学第四届研究生支教团给江苏省委书记李强写信:远离发达先进的江苏,前往祖国的边疆,虽然物质生活不够发达,但精神的火炬却熊熊燃烧;虽然远离故乡和亲人,但我们脚下所站立的这片土地就是我们的第二故乡,边疆的同胞就是我们身边最亲最近的人;虽然也曾寂寞,也曾失落,但从未彷徨,从未后悔,因为我们知道,祖国也许不会记住我们11名成员中的每一个人,但一定会记住我们这个群体,记住我们这一代无怨无悔、默默奉献的青年。

  李强强调,西部和边疆地区、广大基层,是青年摸爬滚打的广阔天地,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最好舞台。希望越来越多的青年以支教团为榜样,树立四方之志、永葆奋斗激情,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在复兴圆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无悔青春。

  630日是告别的日子。清晨,当支教的研支团成员背上行囊,打开房门时,被眼前的一幕震惊了。屋外站满了当地的学生、老师和家长,学生手里拿着书本和纸笔,他们想再上一堂课;老师手里拿着食物和饮料,他们想送大学生一程。

  对研支团来说,付出得到回报,梦想在边疆绽放。离开并不意味着结束,他们的梦想将随着足迹的变化而延续。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7 - 08 - 28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