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西山人物志——齐白石,诗画里的民族脊梁

听·西山人物志——齐白石,诗画里的民族脊梁

00:00
05:22

听,西山人物志,品,千载文明史。

大家好,我是绿城·西山云庐『听·西山人物志』栏目的主持人,今天继续为大家带来北京西山的人文故事。今天的主人公,称得上是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上的绝对C位,他以画虾而闻名,更因其民族气节为人称道,他,就是齐白石老先生。

齐白石,一个名震当代画坛的人物,一位集诗、书、画、印于一身的美术大师,在生他养他的湖南老家度过了四十年“波澜不惊”的前半生。

1864 1 1 日,齐白石出生在湖南湘潭县一个贫农家庭。二十岁时,齐白石因在主顾家见乾隆年间翻刻的《芥子园画谱》,遂开始走上习画之路。四十岁以前,齐白石从未出过远门,最远不过湘潭县。而四十岁以后,齐白石的人生轨迹悄然发生了变化。三次进京,并最终定居北京,成就了齐白石老先生后半生的传奇故事。

1903年齐白石随友人首次进京,仅停留数月便返回湖南老家;1917年,湖南兵乱,齐白石前往北京避难,以卖画刻印为生,结交了多位北京书画界好友;1919年,湖南再次兵乱,齐白石再次前往北京避难,这一次齐白石做出了后半生最重要的决定——定居北京,租住在北京西山凤凰岭山脚下的龙泉寺附近,齐白石与西山就此结缘。也正是在这里,不仅改变了齐白石后半生的命运,更成就了他崭新的绘画之路和在中国当代画坛的瞩目地位。

1919 年,五十七岁定居北京的齐白石已是年近花甲的老人。如若换作旁人,人生或许就此定格、踟蹰不前。而对于大器晚成的齐白石来说,仿佛前五十多年的人生积淀恰好是为中年艺术之路的转折做好铺垫。也正是在北京这座完全不同于湖南湘潭的北方都城,不仅改变了齐白石后半生的人生轨迹,更改变了他的绘画之路。

齐白石的艺术成就令世人瞩目,而他的民族气节更是令人崇敬至极。抗战时期,中国文艺界有两位艺术家抵制日本侵略者的事迹广为人所熟知,其一是梅兰芳蓄须罢演,其二便是齐白石闭门拒画。

1931年,日本发动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齐白石对张学良弃守东北逃入关内的行为十分愤慨。适逢重阳,齐白石与友人登宣武门,写下“莫愁天倒无撑著,犹峙西山在眼前”的诗句,同年十月,齐白石参加胡佩衡、金潜庵等发起组织的古今书画赈灾展览会,用自己的作品筹集善款以资国难。

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平沦陷,齐白石坚决拒绝了日本人要他出任伪职的邀请,请辞国立北平艺术学院、私立京华美术专科学校的教授之职,并开始闭门不出,严词拒绝了所有为日军作画的请求。

1942年,平西、平北抗日的消息传来,齐白石非常兴奋,他特地登上陶然亭,遥望西山,并填成《重到陶然亭望西山》一词,抒写中国人民的胜利信念:“西山犹在不用愁,自有太平时候。”

1945815日,得知日本人投降了,齐白石欣喜若狂,大设家宴。抗战胜利后,重庆、南京相继举办齐白石画展。在获得世界和平理事会——国际和平奖之后,齐白石老人说道:“这是我一生至高无上的光荣,我认为也是给予中国人民的无上光荣。正因为爱我的家乡,爱我的祖国美丽富饶的山河,爱大地上的一切活生生的生命,因而花费了我毕生的精力,把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感情画在画里,写在诗里。”

在齐白石的诗画中,西山不止代表着一处四季各异的风景,更是一个民族的脊梁。我们生活在一个美好的和平年代,绿城对于家国民族的责任和心怀却从来没有消失,在西山云庐,文澜阁影印版《四库全书》的珍藏与传承,也像齐白石老先生一样,为撑起一个民族的文化脊梁,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好了,今天的『听·西山人物志』就到这里了,感谢大家的收听,我们下期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