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先生很喜欢的美丽小诗——《生与死》

杨绛先生很喜欢的美丽小诗——《生与死》

00:00
09:04

英国诗人兰德暮年写过一首题曰《生与死》的小诗。

杨绛先生很喜欢这首美丽的小诗,

曾将它翻译成中文,

并作为她晚年的散文选集《杨绛散文》卷首的题辞:

我和谁都不争,

和谁争我都不屑;

我爱大自然,

其次就是艺术;

我双手烤着,

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

我也准备走了。

其实,

1991年杨绛就在散文集《杂忆与杂写》的自序中引录过这首诗,

以表达她晚年的心境。

杨绎多次将它置于自己作品集的卷首,

乃是因这首小诗表现了一种通达从容

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和宁静淡泊铅华洗尽的人生境界吧!

记得杨绛写有一篇《隐身衣》的散文,

作者曾自谦作为“废话,代后记”收入她的散文集《将饮茶》。

在这篇散文里,

作者的叙述悠悠不迫,

许多颇具诗心的哲理思考

深深浸润在那倍见真淳的字里行间

“无论如何,隐身衣总比国王的新衣好。”

“这种隐身衣的料子是卑微,人家就视而不见,见而无睹。”

“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

也不用倾轧排挤,

可以保其天真,

成其自然,

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舒展先生说:

“我们从杨绛风格看到了一个善于静观默察,

敏感沉思,以笑代哭,寓热于冷的大智者的风骨。”

杨绛平生以卑微为隐身衣,

企慕着“万人如海一身藏”,

自有一种野草野菜不求美人折,

只求开一朵小花报答阳光雨露之恩的智者风范。

这与兰德诗中的意象和境界不正异曲同工么?

现代作家、翻译家,

“未名社四杰”之一李霁野先生

也曾译过兰德的这首小诗,

他的译诗是这样的:

我不和人争斗,

因为没有人值得我争斗。

我爱自然,其次我爱艺术;

我在生命的火前,

温暖我的双手;

一旦生命的火消沉,

我愿悄然长逝。

这首诗最初收人李霁野的译诗集《妙意曲》。

1991年,

87岁的李霁野先生将1928年至1986年近六十年间所作散文编为一集,

名之曰《温暖集》,

并将兰德这首诗冠于卷首作为题辞。

甚至,

书名也富蕴着兰德这首诗的象征意味。

据一位研究“七月派”的文友说,

诗人绿原也译过这首诗,

惜未见。

真有巧缘,

最近于安庆长江书店买得一本《剑桥的书香》,

我在书中的《闲读偶记》里读到了绿原的译诗。 

我不与人争,胜负均不值,

我爱大自然,艺术在其次。

且以生命之火烘我手,

它一熄,我起身就走。

三位老作家的译诗各臻其妙,

从中可知三位文学老人人格学问思想文章的高尚风范。

三位文学老人翻译的兰德的这首小诗,

树起了人生境界的“座右铭”。

诚如青年散文家徐鲁所说:

“希望更多的老人都能看这几行诗。

年轻人也应该读一读。

它也许会使我们的人生变得更乐观,更从容,更美丽和纯洁一些。”


搜索并关注微信公众号【声色Memore】收听更多或参与互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TSl_勇希

    好听,我是来学这首诗歌的,准备录下!

    梦頔Mandy 回复 @TSl_勇希: 唉……持续改进中,自己都觉得跟现在录的相比,以前的简直自己都听不下去了

  • 一花一世界dear

    杨绛不是女的吗

  • 宿雨_vu

    主播的声音很好听

  • 舒晴Qing

    哇,这真的是同一个主播吗?进步真是很大呢

  • 聽聼閮榳

    开一朵小花 报答阳光雨露 多美啊

  • 何虾儿

    不错,喜欢

  • 听友96280627

    很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