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陪诊师”作为一种新型职业在社交平台上火了起来。除了北上广,像郑州、重庆、长沙、成都这些城市,陪诊师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一方面是现实需求,医院里有些检查项目最好有家属陪同。另一方面,则是出于心理上的孤独感。
据九派新闻报道,陪诊师小羽的工作包括,在医院帮助他人就医,具体服务有帮人挂号、代取药品和报告、陪伴看病……而小羽,也只是众多陪诊师中的一员。
当前陪诊师职业之所以如此“火热”,与陪诊服务逐渐自发走向标准化、成熟化密不可分。从供需对接,到提前沟通、代理挂号、陪同就医、代取药品和报告、收费结算等各个服务环节,陪诊师都形成了一定的范式与套路。
从最新的市场变化看,针对陪诊师的职业培训也已出现。除了部分陪诊师在网上寻找其他新手,抱团摸索学习之外,有些陪诊师根据自身经验,制作线上培训课程,针对服务流程、服务话术、去医院的流程等内容,开展标准化培训。从培训到各服务环节,陪诊师的职业链条已趋完整。
放手社会创新,陪诊师的职业发展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效。数据显示,2021年有2.6万人在电商平台搜索“陪诊”相关关键词,平台上提供陪诊服务的店铺超过500家,部分店铺月销量多达上千单,市场上还出现了专门提供陪诊服务的网络平台。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陪诊服务需求有望呈现井喷式增长。但话分两头,仅由市场自发蹚路,也让人难以放心。
以培训为例,自发的职业培训既可以传授有用的知识,教新入职人员敢于担当。但也可能推广“取巧式服务”,如怎么设计话术套路、如何赚取更多费用等。曾有接受培训的人员感叹,大多数职业培训都像微商,这也意味着某些乱象可能经由培训向陪诊行业渗透。
在服务各环节,市场自发探索也容易导致鱼龙混杂。陪诊师没有准入门滥,低素质人员就能随便进入,甚至医托和号贩子等也可能混迹其中。
此外,陪诊师在服务过程中难免接触到患者的身份和疾病信息,信息保护若全凭陪诊师个人自觉,可能导致信息泄露。而有的陪诊师以“找熟人插队看病”为卖点,也会影响就医公平……这些问题,均不是市场自发探索能化解的。
不过及早干预,让创新具备一定的宽松度,则有利于社会大胆创新。但自发创新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处于发展的十字路口。此时,是走上规范的发展之路,还是出现影响职业健康发展的乱象,取决于行业发展能否及时得到规范。
目前,陪诊师服务链条趋于完整,推出职业规范已成当务之急。我国法律中尚无针对职业陪诊的专门规定,陪诊师尚未被纳入新职业目录,且在准入门槛、服务流程、争议解决等方面,尚未形成统一标准。
因此,将陪诊师纳入职业目录,明确其入职门槛是当前的迫切需求。做好最基本的规范之后,才能进一步明确监管主体和监管内容与方式,规范服务项目与收费,统一职业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只有让自发形成的服务模式尽快得到规范,方能将这个新兴职业引入发展的正轨。陪诊服务有章可循,才能变得更加安全优质。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