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春申君以荀卿为兰陵令。荀卿者,赵人,名况,尝与临武君论兵于赵孝成王之前。王曰:“请问兵要。”临武君对曰:“上得天时,下得地利,观敌之变动,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荀卿曰:“不然。臣所闻古之道,凡用兵攻战之本,在乎一民。弓矢不调,则羿不能以中;六马不和,则造父不能以致远;士民不亲附,则汤、武不能以必胜也。故善附民者,是乃善用兵者也。故兵要在乎附民而已。”临武君曰:“不然。兵之所贵者势利也,所行者变诈也。善用兵者感忽悠闇,莫知所从出。孙吴用之,无敌于天下,岂必待附民哉!”荀卿曰:“不然。臣之所道,仁人之兵,王者之志也。君之所贵,权谋势利也。仁人之兵,不可诈也。彼可诈者,怠慢者也,露袒者也,君臣上下之间滑然有离德者也。故以桀诈桀,犹巧拙有幸焉。以桀诈尧,譬之以卵投石,以指桡沸,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故仁人之兵,上下一心,三军同力。臣之于君也,下之于上也,若子之事父,弟之事兄,若手臂之扞头目而覆胸腹也。诈而袭之,与先惊而后击之,一也。且仁人用十里之国则将有百里之听,用百里之国则将有千里之听,用千里之国则将有四海之听,必将聪明警戒,和傅而一。故仁人之兵,聚则成卒,散则成列,延则若莫耶之长刃,婴之者断;兑则若莫耶之利锋,当之者溃。圜居而方止,则若盘石然,触之者角摧而退耳。且夫暴国之君,将谁与至哉?彼其所与至者,必其民也。其民之亲我欢若父母,其好我芬若椒兰;彼反顾其上则若灼黥,若仇雠;人之情,虽桀、跖,岂有肯为其所恶,贼其所好者哉!是犹使人之子孙自贼其父母也。彼必将来告之,夫又何可诈也!故仁人用国日明,诸侯先顺者安,后顺者危,敌之者削,反之者亡。《诗》曰:‘武王载发,有虔秉钺,如火烈烈,则莫我敢遏,’此之谓也。”
讲得太好了
强军才能御外 法治才能安内
《资治通鉴》好书。谢谢了!
本回反复听了几遍,感觉古人智慧,至今沿用,大智大勇,堪称奇迹啊
他们说的都有理,毛泽东思想更伟大
赵孝成王的一生也是波澜壮阔呀,继位初被赵太后把持朝政,后来经历了长平之战,邯郸保卫战,保住宗庙之后又被燕国挑衅,反击燕国大胜。
荀子治国理政经典版
黥 (擎)
荀子终于上线了
儒家治军思想误人不浅,用这套办法去对付秦帝国,不忘才怪!
吞天沃日的惊雷 回复 @此男子有些小矜持: 根本没有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两个人所阐述的实质上是不同的世界观。而荀子那个世界观,实际上是错误的。这种观点的最大问题其实是反经验论,即认为只要有国家正确设计,不需要任何实践经验积累就能实现王者无敌。这种世界观对于后世也根本谈不上指导,后世的君王基本上都采取外儒内法的方式,即汉宣帝所谓王霸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