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 柴可夫斯基:第六“悲怆”交响曲(下)命运的压迫

170 柴可夫斯基:第六“悲怆”交响曲(下)命运的压迫

00:00
13:15

【第二乐章】


第二乐章是一个优雅的圆舞曲,与第一乐章的沉重与压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散发着神秘的韵味。


柴可夫斯基称这一乐章是“爱情”,他用圆舞曲的风格来展现爱情的甜蜜。在柔美的旋转性音调中,人们似乎可以忘却生活的烦恼,尽情享受着当下的美好,但柴可夫斯基也不忘在旋律中穿插一些不安的音调,透露出一层淡淡的忧伤。



【第三乐章】


第三乐章是谐谑曲与进行曲的结合。


第一主题为谐谑曲式,小提琴演奏的轻快开头,与第二乐章的优雅忧伤风格形成了对比。


这一乐章的旋律,并不没有刻意表达着某种特定的感觉,反而是有些不可捉摸的。


乐章的第二主题是具有着战斗般感觉的进行曲,旋律风格非常像意大利南部的一种民族舞蹈音乐塔兰泰拉舞曲但这里的旋律并没有欢快的舞蹈气氛,反而呈现出一种强烈的悲壮色彩。


乐章的结尾表现出了一种势不可挡的战斗力,定音鼓演奏进行曲的节拍,最后在层层递进中强烈结束。



【第四乐章】

末乐章是一个哀伤的慢板。这是整部交响曲最为悲伤痛苦的乐段,充分体现出了“悲怆”的主题。


弦乐器在一开始就定下了基调,表现出一种绝望之情。人生的哀伤、苦恼,生活的烦闷、忧愁,心中的压抑情绪,被彻底释放了出来。


旋律不断上行,仿佛是在挣扎,但很快又转向了下行的乐句,眼前仿佛是一个吞噬一切的巨大黑洞,短暂的盘旋上升动机,都会被立即吸进这个黑洞,消失不见。


我们似乎听到了一颗受尽浩劫的心灵发出的呐喊我们似乎也感受到了最后一丝幻想的无情破灭。


为什么这部《悲怆交响曲》如此著名,我想它大概表达了出了19世纪末人类的绝望。这不是作曲家私人的情感,而是每个人心中共有的悲痛情绪。


丰子恺曾这样评价柴可夫斯基:“他的气禀不是纯俄罗斯的,其乐风中有全世界的感情。他的音乐大抵是悲观的,其悲哀比其他一切俄罗斯音乐家更深。所以像某评论家所说:柴氏的音乐中的悲观的色彩,并不是俄罗斯音乐的一般的特质,乃柴氏一人的特强的个性。他的音乐所以著名于全世界者,正因为其悲观的性质最能表现‘世纪病’的一方面——‘忧郁’的原故。” 


最后,乐曲在悲戚的低音大提琴的一声慢似一声的拨弦声中黯然消逝,就像是一个人的脉搏渐渐消失一样。生命结束了,一切都安静了下来。 


好,这就是柴可夫斯基的著名作品《第六悲怆交响曲》,我们用了两期节目进行了精讲。这部作品非常推荐,值得细细品味。


那到今天为止,柴可夫斯基单元我们就介绍完毕了,为大家推荐了老柴的几首重点曲目,各种体裁的作品我们也都有涉及。


下期,我们走进民族主义的下一位人,捷克的斯美塔那。


感谢收听,下期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岸辉2018

    这是一部没有诉诸宗教主题的人生思考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