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内容
1. 阿拉伯进攻波斯萨珊王朝和拜占庭帝国,拜占庭的“海洋之火”有什么奥秘?
2. 阿拉伯人占据伊比利亚半岛,为什么说犹太人在其中起了很大作用?
大家好,我是枫落白衣,公元632年,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去世,留下了一个蒸蒸日上的阿拉伯大帝国。
同时,一个问题也摆在了所有穆斯林的面前,穆罕默德他老人家去世之前,也没明确指定继承人,那谁来当领导呢?经过各派的协商,最后同意由穆罕默德的好友兼老丈人伯克尔来领导大家,大家称呼他为哈里发(Caliphate),意思是真主使者的继承人。请注意,这个人他可不是安拉的使者,只是使者的继承人,切记,穆罕默德是上帝的最后一个使者,这是伊斯兰教最根本的教义。
这个伯克尔并不是穆罕默德第一任妻子赫蒂彻的爹,而是在赫蒂彻去世之后,穆罕默德又娶的几个媳妇儿里一名叫做阿以莎(Aisha)的女孩子的爹。据说这个女孩子六岁和穆罕默德订婚,九岁就嫁给了对方。历史学家考证之后,得出的结论是阿以莎结婚时应该是14岁左右,按当时的标准,这是一个十分正常的女孩子结婚年龄。不过后来有一些穆斯林,始终认为阿以莎是九岁嫁给穆罕默德的,这成了他们支持童婚的一个理由,那是题外话了。
言归正传,两年之后,伯克尔去世,同样由大家推举,穆罕默德另一个老丈人奥马尔,和穆罕默德的一个女婿奥斯曼相继走上了领导岗位,他们的称号也是哈里发。也正是在这两个人的统治期间,阿拉伯帝国得到了迅猛的扩张,目标直指北边的波斯萨珊王朝和拜占庭帝国。
同时和两大帝国开战,穆斯林是不是疯了?没有,他们没疯,反倒是波斯和拜占庭的人快疯了,因为穆斯林一对二打他俩,居然还全赢了。
一、阿拉伯进攻波斯萨珊王朝和拜占庭帝国
公元634年,阿拉伯人在叙利亚地区大败拜占庭军团,这一年是希拉克略把那个真十字架背进君士坦丁堡的七年之后,从那时候起,希拉克略就没睡过一个好觉,开始噩梦连连。这年七月,大马士革被穆斯林人占领,随后的法尔战役中,拜占庭的巴勒斯坦守军也被击溃。
希拉克略在公元636年组织了大军,要和阿拉伯军队决战,可惜,决心很大,能力不行,又被人家打得一败涂地,最后只好放弃了今天土耳其以东的所有领土,逃回了君士坦丁堡。据说他在离开叙利亚行省的时候,是这么说的:“永别了叙利亚,我美丽的行省。你现在成了异教徒的领地——他们将拥有多么美丽的土地啊!”这哥们打仗不行,改行做诗人倒是很有前途。
相比于拜占庭,它的老对手波斯萨珊王朝就没有那么幸运了,阿拉伯帝国在拿下叙利亚行省之后,除了南下攻打埃及,还分出一路奇兵,奔着波斯就杀了过去,很快就攻破了今天伊拉克和伊朗的大部分地区,终于在公元651年,萨珊王朝的末代君主被杀,一个传承了430年的大帝国,落下了帷幕。
所以,短短20年不到的时间,阿拉伯帝国的疆域就以阿拉伯半岛为中心,展开了两只大翅膀,覆盖了中亚和北非,而中间的鸟头就指向拜占庭的君士坦丁堡。
这时候的拜占庭,希拉克略已经去世了,此人前15年的皇帝生涯还算可以,不仅抵挡住了萨珊王朝,还打败了对方,后15年虽然没抗住阿拉伯帝国,丢掉了大片的土地,但总算是保住了今天土耳其所在的安纳托利亚半岛(Anatolia),也算是为以后拜占庭的复兴留下了一点儿余地。
经过一番内部斗争之后,希拉克略的孙子君士坦斯二世接任了拜占庭的皇位,这倒霉孩子一上任就要很不幸地面对阿拉伯帝国这个怪兽,公元655年,他指挥拜占庭的舰队和阿拉伯进行了著名的船桅之战,结果就是两个字:惨败。就在这家伙琢磨着是不是要赶紧跑路,从君士坦丁堡搬回老家意大利去,阿拉伯帝国那边却突然撤兵了,弄得君士坦斯二世赶紧向上帝多行了几个礼,这一定是他老人家显灵了。
事实当然不是,撤兵的原因是穆斯林世界内部出现了问题,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发生了严重的分裂。
这事儿是这样的,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来自倭马亚家族,同时穆罕默德还有一个女婿阿里,来自穆罕默德本人所在的哈希姆家族,而穆罕默德在最后一次公开演讲的时候,让阿里站在他身边,还说了这样一句话:“我是所有信士的毛拉,阿里也是。”
“毛拉”就是阿訇(Akhund),也就是教师,相当于基督教里的主教,穆罕默德这样一讲,就让很多人产生了一个想法,那就是阿里才是穆罕默德最中意的接班人,所有相信这个观点的人组建了一个派别,叫做阿里什叶派(Shia Islam),意思是阿里的追随者,简称什叶派,这些家伙一直都希望阿里能够继承穆罕默德的事业。
可是由于阿里本身年龄和威望的问题,他在前三任哈里发的选举中一直也没有脱颖而出,等到了公元656年,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遇刺身亡,终于轮到他出头了,麦地那的元老们一致推举了阿里,他成为了第四位哈里发。不过这时候的阿拉伯帝国实在是太大了,当时帝国叙利亚的总督,来自倭马亚家族的穆阿维叶(Muawiyah),坚决反对阿里接任,理由就是奥斯曼尸骨未寒,应该先为他报仇,而且这哥们暗示,阿里就是凶手。
就这样,穆斯林世界的第一次内讧开始,而君士坦丁堡暂时躲过了一劫。
长话短说,阿拉伯内战打到公元661年,最后以阿里被刺身亡,穆阿维叶自称哈里发结束。在历史学家眼里,穆阿维叶上台意味着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的闪亮登场。
倭马亚王朝以今天叙利亚的大马士革为首都,也称作伍麦叶王朝,存在了90多年,同时也是阿拉伯帝国扩张得最厉害的90年。顺便说一句,这个倭马亚王朝在中国的新旧两本《唐书》上,都被称为“白衣大食”。白衣好解释,因为这群穆斯林喜欢穿白衣服,“大食”实际上是波斯语Tay的音译,这个词本来只是波斯旁边的一个阿拉伯小部落的名字,后来被波斯人代指整个阿拉伯,而唐朝人对阿拉伯世界的认知就来自于波斯,就这样,阿拉伯人在唐朝人嘴里,变成了一群吃货,白衣大食。
在倭马亚王朝之前的阿拉伯帝国,被称为正统哈里发时代,或者叫四大哈里发时代。两个时代最大的不同就是领导人的诞生方式不一样,伯克尔、欧麦尔、奥斯曼和阿里这四大哈里发都是民主选举出来的,称为神权共和制,也就是虽然权力来自神仙,不过内部还是民主选举,上帝他老人家的旨意通过民主得以实现。但是从穆阿维叶开始的倭马亚王朝,却是老子死了儿子继承,是标准的世袭君主制。
一直到今天,当年支持阿里的什叶派还存在,还在斗争,他们甚至都不承认前三位哈里发,说他们都是篡位者。有支持的,就有反对的,反对派叫穆斯林逊尼派(Sunni Islam),他们是坚决不承认阿里的超然地位的,坚持说所有哈里发都是遵照穆罕默德圣训产生的,全都是合法的,所谓“逊尼”,就是“遵循圣训者”的意思。在今天的穆斯林世界里,什叶派是少数,但到底有多少,是10%,还是30%,那就不好说了。
言归正传,阿拉伯世界的这场内乱,最终不仅没有损害他们的战斗力,反而在穆阿维叶的强势带领下,更加牛掰起来,经常是多路出击,疯狂地扩张。
他们在东线,侵入了中亚,占领喀布尔到花拉子模的广大地区,直至帕米尔高原,与大唐王朝对峙,而且还打进了东南亚的那些岛国,这就产生了一个很让人无语的后果: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穆斯林国家居然是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离阿拉伯半岛那是老远了。
这里顺便说一句,早期阿拉伯帝国并不强迫征服地区的人信仰伊斯兰教,你可以保留你的宗教信仰,只是在待遇上,要比不是穆斯林的人差很多,而且他们也不迫害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恰恰相反,他们称呼这些人为“有经者”(People of the Book),是仅次于穆斯林的受保护对象。
言归正传,穆阿维叶对于拜占庭的策略可以归纳为一剑封喉四个字,他舍弃了所有目标,把全部精力都花在攻打君士坦丁堡上。为了这个目标,他花费了几年时间来准备,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除了不停地在君士坦丁堡外围打击拜占庭军事力量外,还特意建造了一支强大的海军。
之所以要建造海军,就是因为君士坦丁堡的位置实在是太特殊了。它三面临水,后面靠山,而且这个“后面”还是远离阿拉伯世界的欧洲那一面,这就造成了阿拉伯如果想打它,必须有海军,即便是不打,你想封锁君士坦丁堡,那你也需要海军,否则的话,海面不封锁,那就相当于大冬天锁死门却打开窗户,热气照样嗖嗖地往外跑。
从公元674年开始,双方不断地在海上交战,这时候的拜占庭皇帝已经换成了希拉克略的重孙子,君士坦丁四世(Constantinus IV),当时只有22岁,但是自古英雄出少年,面对着阿拉伯帝国狂风暴雨的攻击,他就是咬着牙不退。
公元678年6月25日,阿拉伯帝国下定了决心,集中了所有战舰,准备毕其功于一役,拿下君士坦丁堡,而对面的拜占庭看起来也没有多少耐心了,也派出了自己全部战舰去迎战。
双方交战之后不久,让阿拉伯人惊恐的一幕出现了,只见拜占庭的军舰调整了队形之后,面对阿拉伯舰队,喷出了无数条火焰,这种火焰还能在海面上自行行走,直接烧向阿拉伯的战船。这种比三国时候诸葛亮还牛的火攻,自然不是阿拉伯人能抵挡的,一瞬之间,三分之二的船只开始着火,剩下的赶紧仓皇撤离。在逃跑的过程中,又有一半的船只被烧,仅剩下的六分之一舰队后来又遭遇了暴风雨,最后的结果是,穆阿维叶花费几年时间打造的阿拉伯海军一战之下,全军覆没。
极少数幸免遇难的阿拉伯海军回去之后,把这种武器称之为“希腊火”(Greek fire),而拜占庭自己则称之为“海洋之火”,无论是什么名字,我们这里都有一个问题,这到底是啥玩意?
很遗憾,这个问题我们今天已经回答不了了,从君士坦丁四世这位小帅哥开始,之后的几百年时间,君士坦丁堡对它的制作工艺和配方是严格保密,不允许一片纸张泄露到宫廷之外,原因只有一个,这是它压箱底的秘诀和保命神器。靠着这玩意,它多次打败了阿拉伯人、斯拉夫人、保加利亚人还有罗斯人的进攻,让帝国延绵不绝地又活了很多很多年,最后一直到它完犊子了,这本“武功秘籍”也没泄露出来,被带到了坟墓里。
据现代科学家猜测,所谓的希腊火,应该就是以轻质石油为基础,配上磷、硫、生石灰等物品制作的易燃物。按着《拜占庭帝国》这本书的记载,他们之所以得到这个东西,还要拜阿拉伯帝国所赐。事情是这样的,因为穆斯林对叙利亚地区的占领,导致了大批老百姓逃亡拜占庭,这些难民中有一个化学家,他在逃亡的路上,偶然间发现了轻质石油可以在海上燃烧,经过几年的研制,这位名叫加利尼科斯(Kallinikos)的化学家成功地发明了可操控的海洋之火,然后把这个武器献给了拜占庭皇室,自己领着赏金,带着老婆孩儿舒舒服服,高枕无忧地在君士坦丁堡里渡过了下半生。
这里顺便说一句,几乎在海洋之火发明的同时,中国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他的医书里写下了下面一行字:硝石,硫磺,炭化皂角子混后可剧燃。这玩意就是后来的火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言归正传,公元678年的这场大战,阿拉伯人除了海军全军覆没之外,陆军也损失了3万多人,是这群穆斯林迈开征服世界脚步之后的第一场大失败。从这时候开始,整整40年,倭马亚王朝没有再去找拜占庭的麻烦,而且为了让拜占庭保持中立,方便它去攻打别的地方,穆阿维叶还做出了一个决定,主动和对手签和平协议,每年给拜占庭3000金币,听起来是不多,可是你要知道,这时候的拜占庭只要阿拉伯人不来打他,就已经烧高香了,可不敢再要什么自行车了。
二、阿拉伯人占据伊比利亚半岛
阿拉伯帝国不打拜占庭了,但并不意味着他们扩张的脚步停止了。
前面我们说过,自从东罗马帝国的查士丁尼大帝死后,北非这块地方就逐渐地被当地土著柏柏尔人给瓜分了,这些家伙正热火朝天地分地盘的时候,阿拉伯人来到了埃及,来到了他们的面前。
对于柏柏尔人这些农村大爷门来说,你让他闹个事儿,欺负欺负村干部还可以,但你让他们对抗当时几乎已经打遍了欧亚非三大洲的阿拉伯人,那就是开玩笑了,可以说是在一瞬之间,北非这块地方就插遍了穆斯林的绿色旗帜,柏柏尔人全都改信了伊斯兰教,一直到今天,包括埃及在内的北非几个国家还全都是虔诚的伊斯兰信徒。
北非并不是阿拉伯人的终点,公元711年,他们越过了直布罗陀海峡,来到了伊比利亚半岛,岛上正在打鱼摸虾享受阳光雨露的,是我们的老朋友,西哥特王国。
当时带领阿拉伯和北非柏柏尔人的将领叫做塔里克(Tariq),根据阿拉伯史学家马加里的记载,此人在越过海峡之后,和中国的那个项羽一样,把一切影响行军的辎重全都丢弃,然后对着军队发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现在依旧在伊斯兰世界广泛传播的演讲,其中有很多名句,比如“利剑是你们唯一活命的机会”等等。直布罗陀海峡(Gibraltar)这个名字,就是西班牙语对阿拉伯语“加巴尔塔里克”的一个音译,原意是“塔里克的山峰”。说实话,西方以一个穆斯林人命名的地名还真不多,更别说离阿拉伯半岛那么远的西班牙了,就这一点,就值得这位塔里克自豪了。
我们说细细地扳着手指头算一算,西哥特这群东日耳曼人这时候已经在岛上生活了300年,除了曾经被北边西日耳曼的法兰克人欺负过,大部分时间那小日子都是美美的,风平浪静,波澜不惊。在公元587年,他们还在国王的带领下,全体改行,从阿利乌派改信了天主教,再加上不停的通婚和混血,在这些家伙的心里,这里就是自己的家了,基督教文化就是自己的文化,啥东日耳曼,你才是东日耳曼人呢,你全家都是。
按理说,有了这样的文化根基,西哥特王国至少也应该打几场像样的战役,给阿拉伯人一些苦头,也让全世界看看,俺们不是孬种。
可惜的是,这种事并没有发生。首先是岛上的一些贵族心里有另一个打算,他们认为当时的西哥特国王罗德里克(Roderic)是杀了老国王才上位的,对他很不满,就秘密串联好,说我们假装跟着罗德里克这小子上战场打阿拉伯人,等一打起来,咱们就撒丫子跑路,把他一个人撂在那里,让阿拉伯人砍死他,然后我们再选一个国王,共同对付阿拉伯人。
长话短说,这伙人成功了,罗德里克死在了这场瓜达莱特战役(Battle of Guadalete)里面,但要再多说一句的是,那些贵族也完犊子了,他们以为自己可以当汪精卫,来一个曲线救国,但曲线画得很成功,这个国却没救成,这些贵族对阿拉伯人圆月弯刀的威力估计是明显不足,跑得也没有阿拉伯人快,很多人在瓜达莱特战役里跟着被他们陷害的国王去了地下世界。
剩下的人在这场战役之后,也没有组织起有效的反击,这里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犹太人。
伊比利亚半岛上的犹太人恨死了西哥特人,为啥?这事儿还要怪西哥特人自己,刚刚说过,他们在一百多年前,国王领着大家,改信了天主教。为了表现自己的虔诚,让上帝老爷子满意,西哥特人做了一件狄奥多西大皇帝当年做过的事情,那就是强迫信教。这样一来,岛上的犹太教徒就倒了大霉,改信基督教吧,按着从小接受的犹太教义,死了上不了天堂;不改信基督教吧,可能现在就上天堂了。虽然说火烧眉毛,只顾眼前,大多数犹太人表面上改信了天主教,但心里面对对方的怨恨,那不是一般的深。
同一时期的阿拉伯人,虽然到处征伐,但他们有一个好处,那就是绝对不强迫你改信伊斯兰教,而且具有比欧洲大陆上更完善的法律和自由的风气。伊比利亚半岛的犹太人自然也听说了阿拉伯人的这种宽和,于是,下面的事情就是很自然的,当阿拉伯人打过来,并且在瓜达莱特战役获胜之后,犹太人马上跪下了,不仅投降了,反过来还当了带路党,走,前面那个村子我熟,从这条小路过去,直接到村长家,先把那个孙子抓起来再说。
就这样,阿拉伯人相当于是一战而拿下了整个半岛,当然,岛上还是有很多人西哥特人坚决不投降的,这些人进入了比利牛斯山脉,打算打游击战,和阿拉伯人做长久的斗争,只不过当时绝对没有人想到,这里的“长久”两个字,真的是很长很长的意思,有一千年那么长,这是后话了。
公元714年,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西哥特灭国,阿拉伯人自然是不会停止征伐的脚步,他们吃饱了西班牙海鲜大米饭,打着饱嗝继续北上,就在这群白衣大食做着下一顿吃什么的美梦时,迎面碰上了一柄大铁锤,砰地一声,把他们彻底砸醒了。关于这个大铁锤的故事,我们下集再聊。
很少有老师能像白衣考试把历史讲的这么生动有趣
白衣老师辛苦了
笑死我了 大食-吃货 !高中时候就纳闷为什么叫大食,三十年后才解惑。然而对版图还是不太清楚,建议白衣哥插些地图,要是还能插些历史画在文稿中就更好了
精彩精彩!期待下集
来了来了,沙发没赶上,只能坐马扎了
老师幽默风趣多才
大食,读yi ,四声
枫落白衣 回复 @历史的尘烟: 是的,谢谢指正,它应该是来自阿拉伯语的Tay,那就应该按照人名读yi。
最后一个使者,让中东陷入千年战乱
谁知道除了签到领月票,如何快速获得更多的月票? 没有票投啦
枫落白衣 回复 @微笑向暖_年华未央: 小助手回复:谢谢投票! 收听时间长可以领取更多月票,好像每天听够2小时就有2张月票,另外点赞、分享老师的节目也可以增加曝光
很难相信,中东一群人,现在还在为一千多年前谁该继承王位打的你死我活
荷韵薰风 回复 @MATIX: 这些都是借口,真实的原因说不出口。